中国推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 352.5万个固定污染源已纳入管理范围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26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中国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截至2023年9月,已将全国352.5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持续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国-省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基本形成全域覆盖、多要素综合的环境管理空间数据底图,实现空间数据管理、成果查询、统计分析、共享应用等功能,服务规划编制、园区管理、环评审批、环境监管执法等生态环境管理。
同时,推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持续开展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动态更新。截至2023年9月,已将全国352.5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35.8万张,排污登记316.7万家;管控水污染物排放口25.7万个、大气污染物排放口107.3万个;管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化学需氧量、氨氮(NH3-N)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65.0万吨、670.2万吨、222.1万吨、57.9万吨、1588.4万吨、119.7万吨。
刘志全表示,下一步,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突出排污许可核心制度建设,继续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是深化改革的主线,要加强环评、环统、环境税、监测、执法等环境管理制度与排污许可制的衔接融合,统筹推进制度改革。
“固定污染源管理是中国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任务必须突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刘志全说,将企业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土壤等环境管理要求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探索与碳减排、重点新污染物管控的衔接路径。(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桂林重演西南剧展落幕戏《戏剧春秋》拉开艺术节帷幕
- 广汽丰田科技日展示硬核科技 智能化布局目标明确
- 海关总署:支持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能源资源的扩大进口
- (新春走基层)浙江县域观察:三年引进1.8万大学生“磁力”何在?
- 徐乃超:大漠中的牧民贴心人
- (投资中国)CFA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仍是CFA最大的候选人市场
- 德权威机构下调2024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
- 筑牢“旅游搭子”的契约和信用防线
- 海南琼中:坚决守住自贸港不搞“黄赌毒”这条底线
- 探访成都“医育结合”新模式:托育机构如何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 西藏最年轻对外开放口岸助推“盐羊古道”贸易发展
-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有何亮点
- 中国印尼书画家云端挥毫泼墨共迎中秋
- 《赛迪展望2025》系列成果发布:新增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细分行业展望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至天津海教园通勤定制快巴开通试运营
- 避免“人挤人”!八达岭长城全力保障游客网络购票
- 孟加拉国今年已有1520人死于登革热 创历史新高
- 心连心 共成长 漳台港澳青少年国情研修班福建漳州开班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新绛:大棚油桃喜丰收 “抢鲜”上市销售忙
- 山西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投产 助力能源大市朔州转型发展
- 热门推荐
-
- 甘肃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 6月北京CPI同比下降0.3% 猪肉价格涨幅扩大
- 山东:无偿献血累计1000毫升及以上终身享受无限量临床用血费用减免
- 长江上游小米滩航道疏浚提前完成 确保航道畅通
- 赣州综合保税区家具出口直通巴西海外仓首单业务开通
- 财政部:2023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6332.8亿元 同比增长7.4%
- 开辟青少年近视防控体验区 业内人士建言防治“小眼镜”
- 新疆且末逾10万亩“沙漠人参”进入采收季
- 依法严惩“直播带假货” 天津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
- 北交大启动“国际中文日”活动 搭建中外学子友谊桥梁
- 中国首个海洋油气全生命周期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奠基
- (两会声音)代表建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
- “钢琴之城”宜昌:一架琴“奏响”一座城
- 文化观察:浙皖闽赣掀省际文化交流热潮
- 社科院考古所两大考古论坛北京举办 八位专家学者新年演讲
- 60多部新片加入 2023年电影贺岁档获高期待
- 广西提升金融纠纷案件办理效率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京开幕
- 每个镇“考卷”不一样,这里的差异化考核为基层减负
- 清明假期火车票还没买到?铁路12306候补购票功能帮你“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