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日前,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举办的“2023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会”上,专家表示,我国数字化转型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顶层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提升,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今后,还要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增强转型发展动能。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能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是抢抓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历史机遇,推动经济建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工信部出台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5G应用“扬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等多个行动计划,着眼加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经济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05万个,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拓展。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宽带用户规模达1.34亿户,占总用户数的21.7%。算力总规模达197百亿亿次/秒(EFLOPS),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加速迭代升级,彼此融通发展,为各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覆盖面更广、成本更低、使用更便捷、扩展性更强的技术新框架,帮助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化数字转型变革。
“政产学研用各方协作紧密,中国信通院等研究机构积极搭建数字化转型发展交流平台,融合各方优势,数字化生态体系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各细分领域标准体系不断丰富,方法论进一步完善,有力保障和支持各行业转型进程。”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陆洋说。
伴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信息通信领域的标准工作稳步推进。闻库介绍,我国是全球5G标准的主要推动者和贡献者之一;制定发布超过100项IPv6标准,有效支撑IPv6网络建设及产业发展;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以数字化转型成熟度IOMM模型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日渐成熟,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标准依据。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中新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改变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打造一批存在推广应用价值的数字化转型应用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进入向纵深发展新阶段,推动企业逐步迈向全流程的数字企业、全连接的协同企业、全智能的未来企业。”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通软总经理魏代森说。
发挥软件核心支撑作用
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闻库表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典型场景深度融合,给传统的组织方式、生产流程、经营模式带来深刻变革。政务、金融、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带来精准、高效、普惠的服务,惠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深化,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数字化转型与过去几十年已然发生的全球信息化浪潮一脉相承,都是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范式变革,但又呈现全面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全局智能等新特征。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软件始终是核心支撑,软件定义数字化转型。”魏代森分析,尤其对大型企业而言,其软件系统功能复杂、规模庞大,面对复杂的技术环境、多厂商协作难题、模式创新等多样化需求,推动企业软件在技术架构、应用架构、部署模式等方面升级换代。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需要更广连接,借助工业物联技术加速IT(信息技术)、OT(运营技术)融合,使虚实共生成为现实;更强智能,借助大模型等智能化技术实现全业务场景智能化变革;更高敏捷,借助低代码技术快速组装出垂直领域所需的行业场景应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今年浪潮推出“浪潮海岳软件”。魏代森介绍,浪潮重点打造海岳智能ERP(企业资源计划)和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两大产品体系,已助力75家、35%中国500强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原生是数字化的新阶段和重要方向。”余晓晖表示,数字原生是指天生具备数字基因,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企业的组织形态、业务模式、管理流程、技术架构等深度融合的思维理念和行动方式。数字原生并非特指应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服务的企业,而是诞生之初就将数字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和决策机制建设的企业,因此即使在传统的业务赛道,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远超传统模式的生产效率和价值。
“预计未来几年,数字化转型模式与价值将更为清晰,数字化转型的生产方式、业务形态、技术架构等都将发生转变。”余晓晖说。
突破规模化发展制约瓶颈
数字化转型能提质增效、节本降耗。比如,广州自来水公司基于浪潮海岳软件打造了智慧供水云平台后,网办率达100%,用户申办材料压缩60%,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0.96%,创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电耗同比下降4.36%,物耗同比下降8.17%,全面提升了管理运营效率和终端客户服务水平。
数字技术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深度融合,融合重点正从消费服务领域转向生产制造领域,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网络化泛在互联、服务化弹性供给、平台化高效分配,推动发展方式、产业模式、企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数据显示,数字化改造使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数字化转型的各个企业要从行业特点和需求出发,将供给侧、需求侧、第三方力量结合在一起,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的各个环节优势,打造产业合作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可复制的方案,提高产业竞争力。”闻库说。
提升数字基建质量,才能夯实数字中国建设根基。据了解,工信部将持续深入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等基础设施部署和规模化应用,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深化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陆洋表示,要瞄准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积聚力量进行数字技术攻关和创新,突破制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短板。发挥电信、互联网、工业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长板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同时,持续完善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建设和应用,鼓励产学研用各方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场景,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定与推广,提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要充分发挥标准的牵引作用,围绕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突破口,体系化推进标准研制、宣贯实施和产业推广,深化对外标准交流和合作,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案例,推进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闻库说。(经济日报 记者 黄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 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
- “月薪2万住不起如家汉庭”是个伪命题
- 北京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 “有点小钱后,我重金宴请了ta!”
- 中国杂技团走进北京建筑大学 与高校师生共鉴杂技艺术魅力
- 国际锐评丨“机遇中国”不可错过
- 山西介休向“绿”而行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文明的坐标丨“千年古刹”灵隐寺
- 1—7月份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思路
- 薛澜:如何给人工智能“装刹车”?
- 阿里地区普兰县吉让社区居民阿布都:以心换心,用真情浇灌团结之花
- 《浙江尧舜遗迹图》发布 发掘尧舜禹文化的当代价值
- 美国宣布加速向乌克兰运送防空拦截导弹
- 第五届西部国际采购展览会西安开幕
- 阿嚏!全国感冒气象指数地图出炉 10余省区市容易诱发感冒
- 甬剧《柔石桥》演绎柔石革命人生
- 和评理|西方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不会得逞
- 从重庆到雄安:一次跨越1600公里的“搬家”
- 如何识别以及应对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重症和危重症?
- 热门推荐
-
- 首趟西安北至广州白云G520次“幸福列车”开行
- 2023年度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风云成就奖、风云人才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 毕加索、塞尚等6位现代艺术巨匠代表作在京展出
- 颠覆韩国政权的,竟是“假牙网红”?| 国际深一度
- 河北94个县(区)826个乡(镇)遭受洪涝灾害
- 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 支持经济恢复发展
-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川完成高滑试验
- 万达投资有限公司拟转让51%股权
- 发生调车脱轨一般事故后未上报,中铁呼和浩特局二连车站被罚款15万元
- 台风“格美”移入江西境内将向北偏西方向移动 福建江西广东等地有强降雨
- 2024闽台匠人匠心交流活动在福州启幕
- 河南平顶山发生煤矿事故已致8人遇难、15人失联
- 8城官宣全面取消限购,9月以来全国已有超30省市优化楼市政策
- 完善的社区商业需要小店铺
- 法国雕塑大师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浙江:支持优秀文化走出去 推动国潮精品等优质产品出海
- 北方本周初降雪继续发展 中东部气温震荡下滑
- 岸绿景美 生态宜居
- 楼市新政“四箭齐发”后 有中介累得腿打飘
- 入汛以来安徽超149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约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