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8月中国金融数据回暖 短期波动后信贷动力仍强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王恩博)中国央行11日公布最新金融数据:8月份,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分析认为,中国贷款增速总体平稳、边际回暖,短期波动后信贷动力仍强。
随着近期政策密集出台,在7月单月金融数据走弱后,业内普遍认为8月或迎来回暖。最新数据符合这一判断。
据央行披露,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尽管多增幅度并不“耀眼”,但这是在去年8月份已达历史同期峰值的基础上实现的,殊为不易。同时,今年8月人民币贷款增量比上月增量大幅增加超过1万亿元,明显强于季节规律。政策效应显现同时,亦折射市场预期和情绪改善。
总体而言,8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6%,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44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信贷供给仍较为充分,一定程度上抚平了此前市场对7月单月信贷数据波动的担忧。
事实上,回过头看,一味追求单月信贷同比多增也并不切实际。有业内资深专家向中新社记者用“爬坡”来解释贷款增长,“前面跑得过快,就需要一定喘息时间以恢复体力继续向上爬”,信贷增长亦如是。
一方面,要留足时间消化前期增量;另一方面,越往上必然“坡陡步艰”,需要“蹄疾步稳”,维持有序节奏才能持续“勇攀高峰”。回看上半年,中国M2同比增速高于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5.8个百分点,8月末货币供给同比增速并不算慢,信贷持续增长或导致债务持续积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也容易埋下金融风险隐患。
还需注意,与财政支出不同,货币投放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形成存量积累继续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当前存量货币信贷池子已然不小,在增量平稳的情况下,更应关注庞大的存量贷款如何发挥作用。
从这一角度切入,今年来亮点亦不少。例如,存量贷款利率方面,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行,不仅新发放贷款能够享受政策红利,存量贷款和续放贷款资金成本也会得到降低。
信贷总量增长平稳,具体流向成为另一大看点。从信贷结构分析,资源正流向那些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实体领域。
其一,为民营小微企业“疗伤”。
不少民营小微企业成功穿越疫情“生死线”后元气仍然不足,需要“输血”扶持。刚刚过去的8月,央行专门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一段时间以来,从大力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以及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业务,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陆续落地生效,央行多项部署均有助于为民营小微企业减轻负担、纾困解难。
其二,为经济恢复增“内力”。
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迸发的内生动能,已成为中国经济恢复的关键力量。适应这些发展需要,央行推出创新创业金融债、科创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科技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明确科技创新再贷款存量资金可展期发挥作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围至部分外资银行、地方法人银行。这些措施均指向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数字亦清晰折射上述趋势。今年1-7月,民企贷款新增5.9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连续4年高于20%、连续3年高于25%。绿色贷款中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三分之二。
进入9月,三季度中国经济大考临近“交卷”。业内预计,下一步货币政策结构支持料更聚焦重点,讲究“出手准”。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总量是够的,未来结构性工具运用既要考虑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又要权衡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解决好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产片类型创新 2022暑期档票房破90亿元
- 去年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716.5亿元 浙江来沪荐数贸会、拓朋友圈
- 澳大利亚悉尼警方逮捕108人 缴获大量毒品
- 特朗普涉嫌试图推翻大选结果案将于明年3月4日开庭
- 第134届广交会线下展闭幕 出口成交呈恢复性态势
- 六家大模型接入钉钉生态,共同探索AI应用创新
- 深圳居港乡亲赴京开展国情研学 共抒家国情怀
- 科举制诞生前古代“高考”有多难?
- 上快手,追奥运!快手成为2024巴黎奥运会持权转播商
- 如何理解“宗教中国化”?宗教学者:适应社会 尊重规律 内外融通
- 新疆昔日的“沙戈荒”何以实现“风光蓝海”?
- 南京4区放开限购 部分区域推出购新房补助政策
- 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恢复履职 促尹锡悦改组内阁
- 屡受挫折“喜剧新势力”再度冲击春晚
- 发展武道运动促全民健康 第二届全国武医健康养生大会在湘举行
- 法国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开始 或产生“悬浮议会”?
- 辽宁辽阳兰河河道塌陷面积约500平方米 未造成人员伤亡
- 浙江将开展456场文博活动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中泰两国将在泰国大米等领域加强市场监管合作
- 亚洲水塔核心区“一原两湖三江”科考在拉萨启动
- 热门推荐
-
- 专家献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 2024北京博物馆月“文创周”搭建文博消费新场景
- 丽江通报“部分游客呕吐腹泻”情况 患者均好转出院
- “这是美国的本性,他们不想放弃门罗主义”
- 河南武陟通报中学踩踏事件:致1人死亡5人受伤
- 菲律宾电台新闻主播遭入室枪杀 总统下令彻查
- 印尼爪哇岛发生7.1级地震 震源深度600千米
- 广东首个跨区域信用合作体系启动 首批合作商家80余家
- 虚拟人载中华文化,在元宇宙出海
- 2024澜湄国际影像周:六国嘉宾获赠源头活水 见证“同饮一江水”
-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正式加冕
- (文化新纪行)敦煌文化借由开放素材库拉进与公众距离
- “歌声满长安”音乐会西安举行 助力“音乐之城”建设
- 京剧电影《安国夫人》全国上映 传统舞台艺术与现代数字电影共融
-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54.6% 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
- “人生的舞台上”征文比赛获奖作品揭晓
- 年内多家相关上市公司发布近百起重大项目中标公告
- 科学家首次在南极附近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禽流感病毒
- 浙江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多地旅游景区关闭
- 在赣台胞台属齐聚南昌迎春联谊:共叙友情 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