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指尖非遗出圈又出海 “编”出村民“致富梦”
中新网汉中9月8日电 (记者 金旭 党田野)“这些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将家庭作坊升级成汉中藤编技艺专业合作社,再升级成实业公司,见证了‘小产业’也有‘大市场’,‘小手工’也能做成‘大品牌’。”汉中藤编非遗传承人陈良顺如是说。
9月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探访当地藤编产业,感受非遗技艺魅力。
汉中市是闻名遐迩的“藤编之乡”,汉中藤编以青藤、竹、木为原料,工艺繁复,具有纯手工、绿色环保、质韧体轻、大方耐用、透气舒适等特点。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魅力。”走进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墙上这句话率先映入眼帘。陈良顺表示,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让更多农户在家靠手艺就能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现场,一根根细腻的木竹、青藤在工匠巧手的编织下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记者获悉,南郑区已累计培养熟练藤编工人2000余人,年生产18万余件藤编产品,产值6000万元,带动农户295户,其中脱贫户112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让非遗技艺“活起来”的同时,也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黄官镇居民郑富学从事藤编技艺已经40多年,目前负责藤编的骨架制作。他说,这门技艺讲究心灵手巧,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因为藤编,他和老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郑富学说。
随着当地“五编”传统产业(藤编、棕编、扇编、竹编、草编)的不断发展,极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手工艺产品也在吸引海外目光,近年来多次出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
“一些海外奢侈品品牌看中我们的藤编工艺,先后订购了大批藤编扇子作为客户的礼物。”陈良顺介绍,一把出口丹麦的椅子售价高达1.5万元,制作工艺也极其讲究,藤条间的距离约为0.2毫米,300多位师傅中只有15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标准。“未来我们会不断挖掘文化底蕴,强化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感受到藤编技艺的独特韵味。”(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班牙一动物园成功孵化濒临灭绝的科莫多巨蜥
- 北京医药健康业工业产值近48%出自亦庄
- 有关柠檬水的10个问答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核心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 经济日报:多个“历史新高”见证稳中求进
- 美国芝加哥一警察下班后遭枪击身亡 市长:感到悲痛
- 【这些提振经济的好做法】不用申请也能享优惠
- 日媒: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人员遭放射性物质污染
- 行走加查 探寻镶嵌在美景中的非遗文化
- 报告称,可持续航空燃料全球化供应链正在形成
- 湖南零陵高标准农田助推粮食稳产高产
- 《北京宣言》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正义与和平的希望
- “旅游补贴”?以谣言为低价游引流的吃相太难看
- 新职业赛项首登全国技能大赛 新技艺创造新精彩
- 202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亮点纷呈
-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将带来哪些影响?一文解读
- 2024安徽自驾游大会开幕
- 长征路上学党史|红色遗址如何变身教育热土?赣南大地有答案
- 北京出版集团参展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
- 追寻空海入唐足迹 旅日画家赴福建采风创作
- 热门推荐
-
- 湖北咸宁:“一瓶水”赋能绿色崛起
- 深植中华文化之根 铸牢中华民族之魂——中国驻日使馆举办儿童节庆祝活动
- 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获奖作品展演亮相国庆假期
- 演员张嘉倪:我塑造角色怎么样,应该交给观众评判
- 热带气旋“弗雷迪”袭击马拉维已致225人死亡
- 中新真探:通过按摩的方式保养卵巢不靠谱
- 内塔尼亚胡被发逮捕令,以色列回应:荒谬
- 塞尔维亚黑峰风电项目首批设备从广东阳江运出
- 科技创新让文物“活起来”(金台随笔)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破题循环经济,一座小县城的“逐梦”生物天然气之路
- 美民调:拜登在民主党籍选民中的支持率降至其总统任期内最低
- 电影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 西藏定日6.8级地震致约6.15万民众不同程度受灾
- 一运砂船倾覆多人落水 驻菲使馆全力救助遇险中国船员
- 台风黄色预警持续发布 “普拉桑”携强风雨袭扰华东
- 四川剑阁推出默写《翠云廊》诗词奖门票 游客纷纷点赞
- A股海南自贸区、保险板块周四走强
- 中国“医疗特区”博鳌乐城构建“普惠” 体系:让患者“用得起”国际创新药
-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 2024年观影人次破10亿 总票房421.2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