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指尖非遗出圈又出海 “编”出村民“致富梦”
中新网汉中9月8日电 (记者 金旭 党田野)“这些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将家庭作坊升级成汉中藤编技艺专业合作社,再升级成实业公司,见证了‘小产业’也有‘大市场’,‘小手工’也能做成‘大品牌’。”汉中藤编非遗传承人陈良顺如是说。
9月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探访当地藤编产业,感受非遗技艺魅力。
汉中市是闻名遐迩的“藤编之乡”,汉中藤编以青藤、竹、木为原料,工艺繁复,具有纯手工、绿色环保、质韧体轻、大方耐用、透气舒适等特点。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魅力。”走进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墙上这句话率先映入眼帘。陈良顺表示,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让更多农户在家靠手艺就能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现场,一根根细腻的木竹、青藤在工匠巧手的编织下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记者获悉,南郑区已累计培养熟练藤编工人2000余人,年生产18万余件藤编产品,产值6000万元,带动农户295户,其中脱贫户112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让非遗技艺“活起来”的同时,也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黄官镇居民郑富学从事藤编技艺已经40多年,目前负责藤编的骨架制作。他说,这门技艺讲究心灵手巧,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因为藤编,他和老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郑富学说。
随着当地“五编”传统产业(藤编、棕编、扇编、竹编、草编)的不断发展,极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手工艺产品也在吸引海外目光,近年来多次出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
“一些海外奢侈品品牌看中我们的藤编工艺,先后订购了大批藤编扇子作为客户的礼物。”陈良顺介绍,一把出口丹麦的椅子售价高达1.5万元,制作工艺也极其讲究,藤条间的距离约为0.2毫米,300多位师傅中只有15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标准。“未来我们会不断挖掘文化底蕴,强化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感受到藤编技艺的独特韵味。”(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带员工组成支援小队 “90后”餐厅老板自费为受灾群众做饭
- 青海开展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防汛调度综合应急演练
- 在高原守护群众安康
- 湖南祁阳保护小微湿地守护小鲵生态家园
- 中国影协发布《电影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
- 中新网评探险热:说走就走前要认清三条边界
- 乡村“邂逅”银发经济 浙江云和红色康养绘就共富图景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开行突破9000列 构筑通陆联海开放“强磁场”
-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了钱不发货有的非法推荐股票
- 拜登是否竞选连任?第一夫人吉尔给出“最明确答复”
- 我国儿童近十年生长发育状况平稳增长
- “中国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东京开幕
- 北京地铁17号线中段区间贯通
- 因贪腐案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 2024年德国武术国际精英大赛举行
- 山西去年以来投入593万元 为交通运输行业劳动者系好“安全带”
- 从一位老“火车头”看安徽马鞍山的“江海梦”
- 自然资源部:一季度海洋经济开局良好
- 人社部公布一批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典型案例
- 西安一东汉墓地发现有刻铭铺地砖
- 热门推荐
-
- 广西柳州通报“女子喝醉在路边被强暴后自杀”系谣言 多人被处理
- 峥嵘岁月 家国记忆|沈树胶: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侦察尖兵
- 新质生产力观察:先进制造业为何呼唤数字孪生?
- 超市菜场采购如何降低感染风险?专家给出防范小贴士
- 芒种时节养脾胃 中医专家教你这样做
- 南航开通新航线 中英往来增添新“空中桥梁”
- 我国患病率达10.8%,且逐年上升 慢性肾病如何早发现
- 毛里求斯总理:中国企业为毛里求斯社会住房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 酒店收取延时退房费,到底合不合理?
- 2024佳木斯东北亚口腔器材展览会暨“中国牙城”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 加拿大西海岸港口工人大罢工 劳资谈判陷僵局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法院传讯中表示自己“无罪”
- 直播间“全网最低价”,福利还是陷阱?
- (新春走基层)T290特快列车上的乘警师徒:“一家不圆是为了万家圆”
- 引江济淮工程江淮运河航道全线开通试运行
- 中国(山东)—莫桑比克经贸合作对接会举行
- 青海实现光伏全产业链零的突破
- 特灵科技在多个垂直市场发现蓬勃增长的机遇 将持续投资
- 哈尔滨市9县市降雪量超历史同期极值 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继续停课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