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逾3000亿元 发展步入快车道
中新网昆明9月2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近日从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强力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和“数字云南”建设,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8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1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主要生产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于2019年落地云南昆明。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之所以选择昆明,一方面是因为昆明独特的区位优势,其次,昆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配套设施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氛围较好。此外,在省市区三级联动服务的保障下,提供了多项强有力的招商政策和优质高效的企业服务,为助推项目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近年来,云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体规模日新月异。截至2022年底,产业主营业务增速达52.6%,规上企业699户,比2021年增加48户,主营业务收入百亿以上企业9户,50亿以上企业7户,10亿以上企业29户,亿元以上企业135户。
2022年,以智能终端、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制造业,增速达到86.6%,突破2000亿大关,在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贡献率排名第一。
走进位于昆明滇中新区的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区,各种AR、VR设备引人注目。该公司作为消费领域OLED微显示器件制造企业,投资近50亿元,建设了国内首条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的硅基OLED生产线,是国内唯一同时布局8英寸和12英寸生产线的企业。其相关技术产品,可填补国内民用微显示器件产业空白,助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力争抢占VR、AR显示技术制高点。
近年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企业、高校针对云南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转移等发展实际课题,开展一系列产业研究。推动中译语通“两亚”多语言研究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商汤、字节跳动、海康威视等行业龙头研究机构、企业落地云南。举办全省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金蝶数字合作大会等会展,提供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平台。
着眼未来,云南将着力引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云南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努力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农业大省吉林“专属气象服务”助特色农产品丰收
- 亚太经合组织(APEC)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开幕
- 多国暂停对近东救济工程处资金支持 以色列空袭加沙致平民死亡
- 山东探索“三秋”农业生产新技术 促生产能力提升
- 辽宁阜新查处一起煤矿事故瞒报案件:事故致7亡7伤
- 10月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07个点
- 新型毒品乔装打扮潜伏人们周边
-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线路重庆段全面开工建设
- 美国青年企业家广州行:中国正以积极的方式持续发展
- 平安信托再回应超7亿产品延期兑付:相关案件一审胜诉
- 2024年福建省社科普及宣传周在漳州启动
- 美国科罗拉多州油罐车发生车祸1人死 现场大量有毒浓烟
- 哈尔滨机场口岸迎来亚冬会首位持身份注册卡入境人员
- 交通部门积极应对返程客流高峰
- 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出名次
- 陆海新通道:物流带产业 重庆与东盟的跨山越海
- 广西进入“龙舟水”集中降雨期 大藤峡库区全面启动腾库防洪
- 77小时的奋战——湖南华容县洞庭湖团洲垸决口抢险封堵回眸
- 上海探索打造文物保护传承后继人才“蓄水池”
- 北京住房公积金出新政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 热门推荐
-
- 让电动自行车便民又安全(金台视线)
- 社科专家把脉侨乡保山 绘就口岸经济新画卷
- “游客夜爬昆明大牯牛山纵火烧山”?官方通报
- 今年第10号台风“珊珊”将向偏东方向移动
- 世乒赛国乒双线晋级16强 积极备战淘汰赛
- 江西萍乡万龙峡漂流人员落水致1死1伤 项目已停业整顿
- 专家选手聚浙江磐安“斗茶” 共品茶文化魅力
- 总台报道有反馈丨针对“硫超标”枸杞 甘肃靖远通报:成立调查组彻查
- 黄鹤楼上北望中原,岳飞写下另一首《满江红》
- 东盟留学生学中国剪纸:想学更多、更复杂的样式
- 湖北昭君文化旅游节启幕 弘扬昭君“和美”精神
- 宠物盲盒乱象是无序宠物交易的缩影
- 国际民宿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发布全国首批民宿村结婚颁证点
- 联通山海助力共富 浙江交通集团上半年完成投资362亿元
- 创新产品 精进服务 安利推动大健康产业消费活力
- 安徽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居民楼坍塌事故已致4人死亡
- 中国首个电力鸿蒙化小区在深圳建成
- 中国农业农村部回应“一季度以来农产品价格偏弱运行”
- 山西高校教师历时5年为“九曲黄河第一镇”设计吉祥物
- 海南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