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观察:“沉睡”的土地如何“活”起来?
中新网绍兴8月30日电(记者 项菁)这些年,浙江新农村频频“出圈”。观察其背后,各地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等功不可没。
农村宅基地是广大农民“根”之所在。浙江绍兴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3个地级市试点之一,其中,绍兴市上虞区曾颁发全国首本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证、全国首张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登记证明。如何借力改革,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可从拥有“首创经验”的上虞窥见一斑。
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北部平原、南片山区”的地貌特色明显。聚焦村庄“空心化”、住房“闲置化”、用地“低效化”等“三农”新问题,上虞在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让乡村迈向共富路。截至今年6月底,该区已累计激活闲置农房面积195万平方米,带动农户增收6846万元、村集体增收2983.36万元,累计吸纳社会资本23.4亿元。
探索“三权分置”实现形式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有效实现形式。
以使用权为例,长期以来,由于农房、土地的特殊性质,农房财产抵押在现实操作中存在较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抵押处置范围较为狭窄。而要让农村闲置农房真正“活”起来,关键要解决权属问题。
几年前,上虞区创新推出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登记办法,明确承租人在租赁期内拥有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租赁使用权证还可用于融资抵押担保。2018年,上虞颁发全国首本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证和全国首张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登记证明,上虞大通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拿到上虞农商银行的23万元抵押贷款。
而其承租的丁宅乡芋艿湾村3幢闲置农房,如今已成为上虞的网红民宿。
2020年以来,上虞区作为绍兴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立足800平方公里南片山区,探索“资格权”退出与异地实现、“所有权”具象、“使用权”全域流转,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
连日来,在下管镇联新桥村入口,一栋栋新房正在加紧建设中,将于今年12月底结顶,这是19户项目参与农民的新家。70岁的俞选民是“幸运儿”,他告诉记者,“多亏了政府,明年一家人就要住140平方米的新房了,非常期待。”
这是下管镇围绕“所有权”实现形式,开展的联新桥村宅基地退出利用项目。据下管镇副镇长张辉介绍,除了“以宅换房”,满足农民建房需求,当地还将合理配置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宅基地置换、公寓式安置等方式,推动高山村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在上虞,宅基地“资格权”与“所有权”也实现了融合发展。
譬如章镇镇张村村激活废弃厂房和空倒房,规划新建宅基地50余宗,在满足本村建房需求后,通过宅基地“跨村竞拍”等形式,吸引有“资格权”的农户和易地搬迁农户竞拍建房,综合考虑成本和溢价,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以上。
多元模式盘活闲置农房 新业态迸发新活力
广袤的乡村中,散落着闲置农房、废弃厂房等不少“沉睡”的资源。为让闲置资源再“生金”,近年来,上虞探索闲置资源激活改革,多元激活模式日趋成熟。
行进在上虞南片山区门户——丁宅乡的溪水畔,蜿蜒的乡间赛道上,一位位赛车爱好者驾驶卡丁车,在绿水青山间驰骋。谁能想到,这片饱含青春与激情的空间,曾是闲置的混凝土厂。
“这是一块狭长的工业用地,后来丁宅村委经营参股,引进了社会资本,一期投资3000万元打造了卡丁车项目。”丁宅乡党委副书记陈亚运受访时说,今年6月开业后,卡丁车项目吸引了大量客流,接下来二期有望建设卡丁车主题公园和组装工厂,为乡村增添新活力。
“这里山好水好,非常宜居,我们一家人打算在这里生活。”在卡丁车赛场做技术指导的台湾大叔陈炳逢告诉记者,卡丁车赛道达到国际级标准,他期待这里因为卡丁车运动而更加繁荣。
“闲置农房激活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一种实践形式。”上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围绕“激活闲置农房、盘活农村资产、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促进双增收”这一主线,在政策体系、交易鉴证、金融扶持等方面开展探索,为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在配套政策方面,2017年以来,当地出台《上虞区闲置农房(宅基地)激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上虞区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登记办法》等多项政策制度,明确20项配套交易细则,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农宅经营服务站”“村集体优质项目引进”“村集体创新激活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扶持。
眼看着乡村越来越有奔头,一些农户自主激活闲置农房,转身发展起民宿。如丁宅乡上宅村的青年设计师孙城锋返乡,将自家农房打造为网红民宿,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眼下他正重新打理院子,并对民宿服务进行整体优化提升,“在外跑了很多地方,浙江的乡村还是很棒的”。
因地制宜“抱团”发展 探索连片乡村共富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实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在上虞,被村民“寄予厚望”的闲置农房激活,也不断从单一激活向整村激活、多村联动激活、整片激活推进。
在上虞最南部的岭南乡,“上虞第一高峰”覆卮山与之环抱,其因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延绵的覆卮山孕育了东澄村、青山村、许岙村等,如今,通过闲置农房激活的带动,真正实现了“一山联三村”。
“前期规划阶段,三村均将闲置农房激活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全域旅游规划重要内容。”据岭南乡人大主席唐建军介绍,当地逐村分析和摸排可激活利用区块,并建立台账清册,编制招商手册,实现统一招商推介。目前,三村累计激活闲置农房近5万平方米。
百年古村、千年梯田、万年石浪……这是位于覆卮山半山腰的东澄村的三张名片。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后来当地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美丽经济。
“特别是在盘活闲置资源上,这些年我们结合覆卮山景区‘七坊三中心’建设,盘活闲置农房10余处,还将村里的闲置牛棚鸡棚统一规划设计,开发了集民宿、餐饮、营地等为一体的‘半山伴山’乡村综合体项目。”东澄村党总支书记王柏军受访时说,如今,该村还定期举办覆卮山油菜花节、攀浪节等,引进酒吧、咖啡馆等新业态,让乡村更富吸引力。
游人打卡东澄村,必经青山村。
“覆卮山是最好的流量,连片打造乡村业态,能让游客有更多选择。”青山村党总支书记叶炳荣受访时说,没有配套就没有生命力,为此该村依托门前溪水开发漂流,激活闲置农房引进民宿,“让游客留下来”。
“我们在网上搜到这里的游玩项目很多,而且可以避暑。”傍晚时分,在青山村“沐格山居”民宿的大泳池里,来自上海的一家三口正在溪水,享受夏日的快乐,妈妈受访时直言,“这里是大自然的天堂。我们上午看了梯田,下午玩了漂流,非常充实。”
透过上虞的实践经验,乡村振兴不能光靠“单打独斗”,资源共享、抱团连片发展正成为共富路上的“新时尚”。(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南举办暑期人才招聘会 新兴产业求贤若渴
- 山东让养老更有“医”靠 “医养结合”托起“幸福夕阳红”
- 中西音乐会+婺剧经典戏 多伦多“欢乐春节”开门红
- “险情不除,警察不退”
- 宁夏泾源:冰雪赛事点燃冬日激情
- 罗马尼亚“林氏”一家的中国情缘
- 合新铁路天岗湖特大桥两联连续梁顺利合龙
- 黎巴嫩真主党称袭击多个以色列军事目标
- 5月北京CPI同比由正转负 金饰品价格涨幅回落
- 数百万智能手机“集结”:可绘地球电离层全面地图改进全球定位系统
- 韩媒:韩国总统办公室室长、首席秘书官集体辞职
- “南京女大学生案”主犯被执行死刑 被害人父亲: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 东巴文汉文合璧《创世纪》知识库正式发布
- 央媒数藏平台添新成员 今日16点可免费领取《中国精神》数字藏品
- 福州海警查获涉嫌走私香烟2.1万余条 案值约516万元
- 菲律宾坎拉翁火山喷发持续6分钟 官方提升警戒级别
- 周末北京晴天在线早晚时段寒意足 下周一新一股冷空气来袭
- 到九寨沟更快捷!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开始联调联试
- 广西兴业:水果竹笋试种喜收获 打破传统亮点多
- 上新219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38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 热门推荐
-
- 中新健康|ICU护士:守护病人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 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
- 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用电量 数据里折射出哪些新趋势?
-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洪灾已致50人死亡
- (新春走基层)城市空间向美而行 重庆社区居民共治共享“幸福园”
- 凤凰传奇观众澄清:我们没假唱
- 电热毯折叠存放易导致漏电
- 北京林地面积占市域空间近六成 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
- 全球首款电力系统智能仿真专业大模型将分析速度提升千倍
- 美国3月通胀超预期,加剧民众对抗高昂生活成本的痛苦
- 北京火锅美食文化节启动 千余家火锅温暖冬日京城
- 中欧两大商会举行“商业领袖圆桌对话会”
- 国家邮政局:11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06.4 同比提升20%
- 13国留学生内蒙古赏中国民乐
- 陕西对外贸易促稳提质 “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 假日期间各地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春节经济“热辣滚烫”
- 羊杂汤记
- 一汽丰田全新皇冠正式上市 全新普拉多传奇归来
- 蓝皮书指中国社会企业总体实现稳健式发展 社区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 法国官方调整退休制度改革方案部分内容 旨在争取更多议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