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店,正忙着摆脱“日料”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张钰惠 宫宏宇) 日本核污染水悍然排海,安全问题引发争议,也将与日本美食深度绑定的日料店置于漩涡中。
“客人少了”“已经换掉日本食材”“准备关门转型”……当前,国内日料店正陷入一场“地震”。
日料店里不再有日本水产
“不去吃就对了,污染太严重,口腹之欲哪有健康重要。”日本核废水入海后,不少网友表示短期内不会再去吃日本食物。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自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随后,全国各地多家日料店也迅速在社交平台上作出声明,严格遵循国家制度,停止进口日本水产。
8月24日,“半藏”日料店发布了食材产地调整公告,宣布将全面暂停进口产自日本的水产品。
位于北京国贸的酒场日式料理的工作人员25日告诉中新网,一个月前店里就已经订不到日本水产了,现在店内进口的海鲜来自加拿大。位于朝阳的京.YUZU居酒屋表示,已经把所有日本水产列入禁止名单,目前店内进口海鲜大多来自澳大利亚。
在人均500元及以上的中高端日料店纷纷与日本水产品切割时,一些价格稍低的日料店也“求生欲”满满,宣布“店内从未使用过日本水产”。
知名连锁日料“将太无二”的员工向中新网表示,店内目前没有从日本进口的食材。某位于海淀的日料小店老板也称,店内的海鲜从来没有来自日本的,都是福建来的。
不过,对于“还在用日本进口水产吗”这个问题,也有日料店沉默不语。中新网致电Kurogi黑木(上海店),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不清楚,并拒绝找其他工作人员回答该问题。
更换进口地后,食材品质如何?
水产品污染担忧发酵,近日来一些日料小店已经感受到了客量减少的寒意。不过,一线城市部分高端日料店的消费者却有增无减。
“趁着食材污染前最后体验一波干净的进口食材。”平常很喜欢吃刺身的玉倩(化名)解释说。
像玉倩这样喜爱日料的食客关心的是,日料店更换食材后,其他海域的水产和日本水产相比,品质是否会下降。
鮨麟(国贸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五个月到半年前,店里就已经不再进口日本水产,现在主要采用国产、挪威和俄罗斯进口食材。“现在刚好是食用国产海胆的季节,品质还是比较好的,但俄罗斯的野生金枪鱼的肉比较瘦,在口感上没有养殖金枪鱼那么嫩。”该工作人员直言。
杏木千鹤(国贸店)也表示,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无法进口金枪鱼这类日本“特色水产”,店里的金枪鱼品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对食材品质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虽然金枪鱼的口感会差一些,但我们会尽力挑选品质最好的。”该店工作人员表示。
中新网还联系到一家“黑珍珠”上榜一钻餐厅——九道KUDO(上海店),大众点评APP显示,该店人均价格为3563元。工作人员表示,该店食材品质受影响较小,与之前没有很大的区别,且没有难以替代的食材。
比食材更难摆脱的是“日本标签”
相比于食材上的割席,日料店更难甩掉的是其身上的“日本标签”。
“我们店里没有日本产品,只采用了日式做法,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消费者可能会担心来我们这吃饭不安全,或者说因为情感上的抵制不吃日料”,来自北京的日料店主小茉(化名)向中新网表示。
据了解,小茉的日料店8月初才刚刚开业。“挺过了选址、装修、安全检查等各种磕磕绊绊,结果营业没几天就遇到了难题,这两天店里的客流量也减少了。”小茉无奈地说。
智研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日本料理行业门店数量约为7.89万家,同比增长了7.93%,相比于2019年之前更是增加了近5000家门店。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像小茉一样焦虑的日料店主并不是小数目。尽管大多日料店本身就不使用日本海产,或已转向其他产品,但日式料理遭遇的冲击远没有结束。
有日料店主对媒体表示,日料市场的下行趋势明显,有店主从收到日本将排放核废水的消息时就准备转行,自己也下定决心要转型了。
然而,对很多店主来说,放弃已有的店铺和客源,转型从头开始并不容易。“店铺才刚刚开业,日本排污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只能且走且看了,准备转型也需要时间。”小茉对中新网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对极端天气
- 66分钟同步转体! 四川成都总重7.6万吨的四座公路桥梁完成转体
- 32所法国高校代表赴长春参加教育展 开拓中国生源
- 青海省通报一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案例 主要涉及超医保支付范围等
- 韩国最大在野党:将立即启动对韩德洙的弹劾程序
- 探寻高质量发展背后“化学密码”
- 我驻菲使馆确认一中国公民在八打雁省潜水时溺亡
- 北京市耕地保护规划今起公示 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保护
- 专家:中国游戏正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容器与亮丽的文化名片
- 叶锦添:透过电影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力量
- 中秋节走在越南街头 感受中越“人文相亲”
- 韩国最大在野党要求尹锡悦下台 否则将推动弹劾程序
- 女科学家论坛在穗举行:女性要勇于“往桌前坐”
- SpaceX“星舟”重型运载火箭推迟发射
- 福建泉州直飞泰国曼谷国际客运航线复航
- 福州永泰一消防车救援途中被洪水冲走 两名消防员牺牲
- 感觉疲劳憋气?或因过度静养
- 2023年中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近3.47万亿元
- 省钱省力的“先检后医”模式能否推广?
- 中国铁路:因甘肃地震影响的列车已全部恢复正常运行
- 热门推荐
-
- 青海格尔木一地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件 已致6人死亡
- 广东多举措做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
- 俄议员:2名莫斯科恐袭事件嫌疑人被捕
- (经济观察)金融期货市场如何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 史上最佳业绩!安踏集团上半年质速双增
- 韩中议员联盟和察哈尔学会共同举办力拓与中韩合作早餐会
- 青春华章|人生有味 中国好“young ”:“01”指挥员,为探索宇宙的航天梦“点火”
- (新春见闻)晋商大院深几许?“大院游”火爆春节假期
-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大会福州举办
- “福农优品”亮相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 中国新能源车企销量再创新高 专家建言怎么“进”?如何“立”?
- 今年广东各级事业单位将招聘万余名高校毕业生
- 前九月国家能源集团发电量超9000亿千瓦时 同比增5.7%
- 非遗过大年:河北1480场非遗展示送“文化进万家”
- 亚运“薪火相传”背后:何以保障“天有可测风云”?
- 乌克兰2024年举行选举?泽连斯基:西方伙伴先打钱!
- 外国专家: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彰显“以人为本”内涵|世界观
- (年终特稿)中国货币政策支持加力
- 中法合办 2024(巴黎)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将于8月8日开幕
- 马东铁项目四电系统工程开工 项目施工进入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