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八旬老农自研杂交水稻 多年“笨方法”终见曙光
中新网柳州8月24日电 题:广西八旬老农自研杂交水稻 多年“笨方法”终见曙光
作者 陈圆媛 汤晓逵 罗红高
“一直没浇水,生长得还很好,抗旱性不错。”近日一大早,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沙埔镇下青石屯,80岁的村民刘庆辉神情专注地查看花圃里种的几株水稻。早晚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是刘庆辉每天的“必修课”。
刘庆辉是一名常年在地里劳作的普通农民,身材精瘦,皮肤黝黑。但他却有个梦想——自主研究杂交水稻育种,他已在这个领域坚持了25年。
1976年,袁隆平团队在广西博白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刘庆辉积极报名参加。他开始接触更为全面的杂交稻培育知识,并掌握一套杂交水稻培育的技术。
而自主研究杂交水稻育种的梦想,来自于村民一句玩笑话。1998年,在家务农的刘庆辉因新购的稻种没有发芽,找到种子公司赔偿无果。村民调侃他:“你不是学过研发种子吗?自己培育不求人啊!”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刘庆辉的心,不服气的他决定自己培育稻种。“如果研发成功,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好吃的大米,也不浪费之前学习到的东西。”刘庆辉说道。
此后,刘庆辉立马拿2.3亩水田做实验田,并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前往广西象州、融水、博白等地挑选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稻种进行杂交。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杂交好的稻种一直长势良好,但丰收前却突然患病,试验田“全军覆没”。刘庆辉不得不一把火将试验田内的稻种烧毁。
此后,刘庆辉开始稳扎稳打,而他的研究方法却“很笨”,就是反复不断地观察。他每天都会深入田间地头,记录分析禾苗长势、气温情况和水土情况等。
水稻成熟时,刘庆辉就会叫上儿子、亲戚一寸寸将金黄色的稻穗割下。“人工收割的方式能把水稻的耗损控制在最小范围,更好地核实育种稻谷的重量。”刘庆辉表示,家人十分支持自己的研究,家里6亩水稻,其中有2亩用于“捣腾”。
经过多次失败,近四年的培育,以白壳油占和粤香占为杂交育种的优质稻“柳沙油占202”培育成功,于2002年6月获得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刘庆辉的名字在证书上排在首位。
如今,刘庆辉仍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他又把精力投入到新的优质稻种培育中。近期,新品种的水稻迎来丰收,预估亩产900多斤。80岁的刘庆辉拄着拐杖来到了实验田,坐在田埂上看着儿子刘名勇和村民收割稻谷。
“我想要的水稻品种,一是产量高,二是病虫少,三是口感好。”刘庆辉说:“我余生的愿望就是为子孙后代育成更好的本地杂交稻品种,让他们的稻田增产增收。”(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别把“春困”当儿戏 有些嗜睡不“单纯”
- 多国民间组织携手成立婆罗洲-中国友好联盟
- 沪指创年内新高 茅台反超中移动再居A股市值第一
- 民用无人机领域国标实施“满月” 专家学者建言低空安全保障
- 植物界寻“龙”:有棵“老寿星”树可活8000多岁
- 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鲁启幕 助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 山东郓城通报“男子砍杀宠物犬并暴力威胁妻子”:行拘12天
- 公安部公布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起典型案例
- 上海:2023年度“中华助学金”发放 资助金额达50万元
- 美国得州炼油厂有毒物质泄漏 当地政府要求避难
- 好客山东抢抓暑期游“黄金档” 多维度多业态丰富游客体验
- 黄药眠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 降糖药成“减肥神药”,无需处方也能买?
- 甘肃肃南牦牛“复壮改良”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提升品质
- 广州白云区突发强龙卷风 直击灾后深夜救援
-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站前桥梁工程首联现浇梁顺利浇筑
- 交行上海分行提供4000亿元意向性融资额度 助力民营经济
- 国家发改委: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舟山跨海大桥通车15周年:海岛变通途 共绘发展新篇章
- “十四五”以来北京新增完成63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 热门推荐
-
- 学彩调“从娃娃抓起” 看他们如何让传统戏剧“返老还童”
- “碳”路先行|山西太谷:生态环境秀美 珍稀野生动物成“常客”
- 个人养老金谁能参加?怎么参加?快点这里
- 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 山东半岛有较强降雪
- 吊瓜之乡添“新科技”:多功能马铃薯“落户”长兴促增收
- 青海出台保障政策鼓励国内家庭收养残疾孤弃儿童
- 加速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上海着力增添“集群力量”
- (走进中国乡村)千年老镇浙江沈荡:文化味“圈粉”年轻人
- 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登国家大剧院启动全国巡演
- 五常受灾农户:如果水退得快,稻苗可能还有救
- 《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即将施行
- 增开双边本币结算渠道,中巴央行协议并非“排斥美元”
- 欧盟放松对委内瑞拉制裁力度将制裁期限“减半”
- 湖南举办茶文化专题展 让非遗走进民众日常生活
- 中国A股周三下跌 沪指失守3000点
- “海葵一号”助力油气开发挺进深水
- 绿色智能增需求 以旧换新添动力
- 机器狗预备上岗 机器人时代要担心岗位被替代吗?
- 重庆迎出入境高峰 1月出入境超10万人次
- 冰城海关赴京沪全程监管 4万余只进口种禽“落户”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