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收紧 理财公司主攻“固收+”
经历了去年“破净潮”“赎回潮”考验,理财公司清晰地认识到距离投资者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风险偏好也愈加审慎。8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信息梳理发现,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共预售89款理财产品,从投资性质来看,这些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不见踪影”。有理财公司人士坦言,目前布局的重点仍以固收、“固收+”为主,待市场复苏后,再推出稳健的含权产品。
预售均为固收产品
固收产品依旧是理财公司的“心头好”。8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信息梳理发现,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共预售89款理财产品,从投资性质来看,这些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未见权益类、混合类、金融衍生品类的踪影。
发行产品机构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旗下理财公司以及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主要包括上银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北银理财、华夏理财、南银理财、宁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徽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汇华理财、浦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渤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
产品发行数量方面,兴银理财发行最多,为13款产品,发行数量较多的理财公司还有青银理财、交银理财、徽银理财、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分别为12款、7款、7款、6款、6款。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领域一般是银行间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风险级别较低。从上述发行的89款产品来看,风险等级为低、中低风险的产品共有82款,仅有7款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中风险)。
受制于银行理财投资者结构、风险偏好及投研能力等因素影响,一直以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都颇受理财公司的喜爱,在经历了去年的“赎回潮”“破净潮”影响后,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不断释放回暖信号,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回血”状态明显。来自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破净”产品数量分别为739款、539款和65款,破净率分别为1.6637%、21.6379%和20.1863%。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大多不高,倾向于购买净值稳定的理财产品,去年理财产品“破净潮”之后,投资者风险对净值波动较大的中高风险产品接受度变得更低;此外今年股市持续低迷,权益类资产收益率表现不佳,理财公司新发的产品中,PR1、PR2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持续上升。
权益投资趋于审慎
2022年“赎回潮”事件,使理财公司更清醒地看到距离客户的期待还有一段距离,在产品配置上也愈发审慎。8月9日,多家理财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会继续坚定推进低波“固收+”产品方向,同时,在权益市场复苏情景下,推出稳健的含权产品。
一位股份制理财公司人士介绍称,“2023年我司理财还是立足于投资者偏好和诉求,上半年重点布局现金类、短期封闭低波类产品,同时也一直在扩展固收+的内容,相继落地主打配置优质资产的策略,另外创设及时止盈的目标盈模式创新产品”。
上述理财公司人士直言,“下半年我司会继续坚定推进低波‘固收+’产品方向,坚持产品创新,拓展‘+’的内容。同时,不断培育权益投资能力,在权益市场复苏情景下,重点推出稳健的含权产品,静待风来”。
另一家理财公司人士也提到了“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经营重心”的策略,他指出,在未来产品布局上,一方面,将继续践行稳健投资风格,以固收产品为经营重心,通过合理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提高稳定资产配置占比等方式,进一步控制产品净值波动,通过持续增加短期限产品供应、发力固收类产品,以低波动核心产品线做大、做实理财规模“压舱石”。
“另一方面,把握市场机会,推出高收益债、权益FOF、量化类等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高收益投资机会,充分满足中高风险客户的配置需求。”上述人士说道。
从行业数据来看,权益类产品热度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4.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5.15%,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11万亿元,占比为4.38%,较去年同期减少1.52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在刘银平看来,权益类产品发行较少,主要还是和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有关,投资者大多对金融市场不够了解,难以接受这种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的理财产品;理财公司虽然在这类产品投资运作方面经验不是很丰富,但这并非主要原因,主要还是由客户风险偏好及资本市场表现决定。
加强投资和风险管理
经过了一系列市场波动,未来理财产品资产配置如何做?有理财公司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已结合自身特征和发展需求构建了战略、战术、战斗三个层次的投研体系。同时建立了有效的业绩监测和管控机制,对运作期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可能存在的风险事项进行持续跟踪及业绩归因,并重点关注临近开放、到期的理财产品运作情况。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指出,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理财公司需要提供多元化和灵活性的产品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完善丰富产品货架,加强投资和风险管理,助力投资者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具体而言,理财公司要抓住各类产品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固收+、FOF、养老理财、ESG等主题型产品市场,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的同时,有效地让理财产品嵌入到长期资金的配置之中。
赵伟进一步建议,在提升金融服务方面,理财公司可以通过加强投资者分层管理、加大投资者教育投入、提升资产配置能力、提高需求匹配能力等方面,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财富。同时,理财公司应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客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服务。
谈及投资者教育,也有理财公司强调,在产品期限上,加大中长期产品供应,从根本上帮助投资者“管住手”,避免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追涨杀跌。对存在严重业绩问题的产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应对预案并执行,以更好地管控产品净值波动,主动防范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保障投资者财产安全。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把冬天过暖:天津沙窝萝卜“赛鸭梨”
- 滴滴2024年二季度中国出行日均订单量达3300万单 规模持续增长
-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预计9月8日12时有序恢复通航
- 外地疾控电话索要银行卡号? 骗局!莫点链接莫转账!
- 云南加速织密铁路网 又一铁路春节前夕开工建设
- 遇见福建:福善堂,福建最早元代木构建筑
- 公司未购买社保,员工就医损失谁担?
- 核心通胀率达历史新高 欧洲央行行长:恐须加息再加息
- 河南郑州一小区发生火灾致4人遇难
- 象牙塔拥抱短视频,科普“国家队”有了新阵地
- 广西凭祥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 助力中国货销东盟
- 以小博大 中企借欧洲杯出海
- 西藏发现高达102.3米巨树 西藏柏木成亚洲第一高树种
- 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 聚焦“重塑愿景”主题
- 2023年荷兰旅游住宿创历史新高 阿姆斯特丹最受游客青睐
- 杭州西湖首次发现短嘴豆雁逗留“打卡”
- 多因素导致榴莲价格走低
- 计划投资超1亿元 佛山机场新航站楼开工
- “摩羯”残涡仍将为云南广西带来强降水
- 浙江“红美人”何以持续走红?“富民果”成就大产业
- 热门推荐
-
- 兰州牛肉拉面:一面融九省,一技贯东西
- 何小鹏: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
- 国际游客热衷海南三亚中医疗养游
- 印尼总统称将继续干预市场以稳定米价
- 国际媒体制作人翠花:用全球化思维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 (经济观察)关键时刻 中德携手向“绿”而行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生态与产业共舞 福建霞浦向海而兴
- “AI代写论文”成生意,多家高校亮“红牌”
- 大闸蟹“横行”长三角食住行娱多领域
- 豫鲁“郑日韩”铁海快线班列开行
- 国际奥委会继续对俄实施制裁 俄方:不可接受
- 广州近期气温将先升后降“坐过山车”
- 广西首次开行电力铁塔中越班列
- 天津:17245人参与防汛救灾 各项物资供应充足
- 天津消防组织搜救组进入起火大厦 未发现人员伤亡
- 四大行深夜回应!推进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工作
- 手绘H5丨村里喜讯捎北京 依“鹿”生花元古堆
- 天眼查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打造商业信息查询领域技术新标杆
- 俄渔业署:俄远东渔业产品安全 将加强专属经济区生态和渔业监测
- (第六届进博会)嘉吉中国区副总裁刘畅:中美应继续在农产品及食品方面加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