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情怀催生新消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禾山街道中央美地口袋公园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挂起幕布、布设线路、调试音响……不少居民闻讯而来,聚集在银幕前,摇着扇子,唠着家常,等待着露天胶片电影的开场。
市民夏岚说:“这次播放的是《速度与激情5》,这是该系列最后一部胶片电影。露天胶片电影播放,既有年轻的观众,又有胶片这种老情结在里面,是一种旧时光与新时代的交替。”
通过经典胶片电影与市民的互动,在光影交错之中,既能满足市民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又能让传统胶片电影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禾山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刘雅妮说:“胶片电影露天放映是‘70后’‘80后’的儿时回忆。正值夏日,这个活动也让更多的居民走出来,汇聚于此,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能带动周边商家增收。”
附近的商家对于人流量的变化感受十分明显。在奶茶店,一些年轻人正在按顺序排队取餐;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便利店内选购零食;拿着气球的商贩身边正围着七八个孩子……特百惠幸福密码店店主叶杏萍说:“这场活动的举办,带来了不少人流量。我以前都是晚上八九点关门,现在都能开到晚上10点多。”
一卷胶卷、一块幕布、数把板凳,成为市民与湖里独有的浪漫“约会”。自2018年起,湖里区每年举办胶片电影露天放映大会。过去5年,胶片电影露天放映达到35场,覆盖湖里区各街道、文化产业园区、城市公园、游艇码头等夜经济活跃区域,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累计收获10万余人次的关注,既带动了人气,又提升了消费,促进了夜经济的繁荣。今年的第六届胶片电影露天放映大会,还被纳入2023年“全年金鸡”系列活动之中。
城区是最好的银幕。第六届胶片电影露天放映大会策展人张明哲说:“我们每一次挑选的电影主题都是结合展播地点的特色确定的,让电影与城市互相映衬、互相成就。”在有着红砖古厝、木制回廊的惠和石文化园放映《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城中村闽南宫庙金汤宫放映《霸王别姬》;在凌云玉石博物馆的水上瑶池放映《泰坦尼克号》等,连接光影魅力与城市记忆,使更多优质城市地标为群众熟知,让电影内容与城区景色交相辉映。
5年多来,随着湖里区对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放映大会已经从单纯的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城区的文化品牌,为这片城区增添了新的魅力。湖里区还多维度拓展观影延伸体验活动,在延续胶片课堂的同时,增加映前讲解和映后对谈分享,并于放映现场开设手工体验区域,带领观众亲身体验电影情怀。此外,湖里区还不断丰富胶片电影露天放映大会的周边文创产品设计,如场刊、扇子、帆布包等,用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元素持续为IP赋能;整合文创园区资源,打造“市集+电影”的模式,让市民朋友“下午逛市集、晚上看电影”,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群众参与度。
被誉为“海上花园城市”的厦门,更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摄影棚,这也是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的原因之一。乘着这一东风,湖里区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目标,高度重视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印发了《湖里区促进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提高影视文化产业的融合度、创新度、聚集度,实现影视文化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截至目前,湖里区注册落地影视企业737家,总注册资本49.6亿元,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有知名影视从业人员的经纪公司、个人工作室122家,占全市的八成以上。湖里区影视行业逐步形成创、投、制、宣、发、播等全链条,为影视剧制作逐步实现本土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介绍,湖里区围绕以产促城,推动影视产业对文旅体商的带动作用,相互关联赋能,实现影视产品与城市形象、影视产业与其他产业、影视文化与城市文化等多重层面的城影双赢,将为厦门打造新时代中国影视中心贡献湖里力量。
薛志伟
薛志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菲尔兹奖得主受聘南开大学:不同国家数学文化将激发创新火花
- 十四部门推进“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 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中国”首航洋山港
- 澳大利亚悉尼东郊发生枪击事件致1人死亡
- “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艺术特展”将在贵阳展出
- 中国首颗主要由职业院校研制的卫星发射成功
- 张黎刚:探路体检行业20年,AI逐步让医疗难题变成“开卷考试”
- 《孙机文集》在京首发面世 汇集一生研究精华
- 蚂蚁集团井贤栋:聚力发展,久久为功,持续创造社会价值
- 太阳再次爆发X级耀斑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专家分析
- 2024年贵州高考分数线划定:普通类物理组合本科380分 历史组合本科442分
- 通讯:中古合资电动车厂助力古巴经济社会发展
- 湖北神农架发现新物种“伟烈报春”
- 菲律宾政府已超额实现2023年基础设施支出目标
- 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配套文化活动——“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精品展”在沙特举办
- “2024年世界青年看福建”在漳州启动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型起势
-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发布 得分呈“东高西低”
-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效龙:答好乡村振兴“一线题”
- 智能化手段助中老铁路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 热门推荐
-
- 从事什么职业睡得最好?答案是……
- 罗新:不再写与时代无关的东西
- 176艘保洁船守护“母亲河”:广州“绣花功夫”管理水域环境
- 外国网红看海南|踏浪莺歌!意大利籍摄影师法比奥·诺达里打卡海南岛最大海盐场
- “税力量”助广州天河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乘势腾飞
- 白皮书:北京已拥有大模型创新团队122家 数量居全国首位
- 空气炸锅致癌?这“锅”空气炸锅不背
- 外媒:孟加拉国总统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 晋桂两地文旅“互动”:资源共享 市场共建
- 以色列官员:将对伊朗进行回击
- 驻华使节贵州看“桥”:建造技术和经验值得世界推广
- 建行又一个“十万+”!
- “冷资源”变“热产业” 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 听劝!福建接住了这波“泼天富贵”
- 中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 时隔约13年 日本女川核电站2号机组重启
- 山西碳普惠平台“三晋绿色生活”带动370余万人碳减排8.6万吨
- 哈萨克斯坦媒体:中哈旅游合作展现强劲增长趋势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苏轼云“一日不可无此君”,“此君”何以育一方?
- 国家统计局:9月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 呈现企稳回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