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北鄂州峒山村:十年蝶变“乡愁”化“乡恋”
中新网鄂州8月2日电 题:湖北鄂州峒山村:十年蝶变“乡愁”化“乡恋”
记者 张芹
“家里有鱼塘、菜地,我在村里做保洁还有一份收入。”60岁的峒山村村民高静林指着眼前一栋小楼向记者介绍,“你看,这就是我家,出门是宽敞的柏油路,走不远村广场里还能跳舞健身。”
8月1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地处九十里长港之滨的峒山村,村域内湖田阡陌纵横。放眼望去,青瓦白墙的村居,与周遭山水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显得古朴而宁静。
10年前的峒山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因为生活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不少村民举家搬迁或外出打工。“当时我们村里70%的青壮劳动力在外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很多良田空闲着。”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回忆说。
峒山村的蝶变始于2013年。占志启介绍,峒山村早年是国营长港农场峒山分场,辖区地势平坦,适合规模化种植养殖,“我们当时的思路就是通过土地流转壮大村级集体产业。”
为将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峒山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迁村腾地和农户自愿入股的土地集中经营,有序流转土地。如今,峒山村建成了嘉禾水产、鑫兴达苗木等22个农业产业基地,并创新“稻虾混养”“莲鱼共生”“虾莲混养”等模式,农业效益显著提升。2022年,基地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增收410余万元。
有了产业支撑,村里的人气又旺了起来。在外打拼10年后,陈川又回到峒山,现在他是峒山露营基地负责人。与陈川一样,黄伟也回到了峒山村,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经营大棚蔬菜、果林养鸡。
占志启介绍,在一批“回乡能人”的带动下,进城打工已不再是村里年轻人的首选,全村6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村民钱袋子鼓了,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提升。近年来,峒山村做到了雨污分流、管网入户,村组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刷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环村、沿路、沿河绿化林带初具规模。
眼下的峒山,没有一寸撂荒土地,露营基地、万亩香莲、千亩鱼塘……一批批特色项目落地,将峒山带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村民曾经背井离乡的乡愁,如今也化作对家乡的无限依恋。(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七届中俄油画交流展举行 名家在绥芬河写生画作亮相
- 把濒危剧种传承下去 51名00后10年免票演出千场
- 3月广州市二手住宅网签量环比增长逾九成
- 感受中秋佳节的时代意蕴(今日谈)
- 集众智合众力 中国能源安全高峰对话在成都举行
- 北上广深二手房成交回暖,迟到的“小阳春”缓慢冒头
- 马里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 致至少9人死亡
- 白皮书:全球5G用户达11.5亿 中国占58%
- 德国公路上装甲车相撞致7人受伤 涉事车辆或属美军
- 四川宜宾市高县附近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 光伏产业链价格现企稳迹象 下半年产能或加速出清
- 国家林草局: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总体恢复增长
- 头皮比脸皮更脆弱易老 不注意护理可能会增加掉发数量
- 马拉松爱好者如何利用营养助力跑步健康?
- 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总额6.4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监测到越冬水鸟约17万羽
- “文化中国——名家开讲啦”举行 首讲重温“五一口号”
- 吃香蕉润肠 当心适得其反
-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丨城与乡的“双向奔赴”
- 因爱好入圈 经营小宠、爬宠小店成年轻人职业新选择
- 热门推荐
-
- 乌鲁木齐至努尔苏丹恢复往返直飞航线
- 长春宠物展开幕 民众乐为萌宠买单
- 第七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浙江衢州召开 共商技术未来
- 安多藏语卫视开播40周年:打造唯一省级藏语安多方言上星频道
- 中越边境云南马关:农村污水治理显成效 村民钱包“鼓起来”
- 浙江文旅观察:中国茶申遗成功后,该如何做好茶文章?
- 前三季度深圳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8%
- 让长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人民论坛)
- 希腊总理:火车相撞事故主要由人为错误导致
- 中国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
- 走进桂林非遗传承体验站:在彩色里“沉浸式探秘”
- 5206家境内上市公司半年报:近四成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 小学生绘出自己的“成长时间轴” 记录六年最珍贵画面
- 2023年江西(东莞)招商引资推介会举行 签约31.94亿元台资项目
- 长江航道局多措并举 力保春运航道安全畅通
- 古老的结核病,为何难终结?
- 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旅游公交在天津试运营
- 哈梅内伊: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是地区动荡的根源
- 来乌鲁木齐过年,这篇攻略就够了!
- 2024年3月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