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打造小吃产业集群 带动大量创业就业人员加入
阅读提示
日前,商务部召开小吃产业发展现场会,提出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各地打造小吃产业集群。沙县小吃、广式肠粉、重庆酸辣粉等一大批地域小吃,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创造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
“土鸡又被预订一空了。”近日,望着自己的养鸡场,重庆丰都栗子乡的毛亚伟格外开心。与丰都麻辣鸡头部企业建立合作渠道后,他饲养的土鸡直接供于企业生产制作。
麻辣鸡是丰都的知名美食,也是重庆特色小吃之一。毛亚伟与合伙人焦艳如一起创办了乡土品牌“毛焦禾腊”,既办养鸡场,也直播带货销售麻辣鸡。
“小吃虽小,但前景广阔,我们靠小吃也能闯出大道。”毛亚伟说。
家乡美食带来就业新“诱惑”
“我们俩都是土生土长的栗子乡人。”在毛亚伟和焦艳如看来,麻辣鸡是记忆里最深刻的家乡美食。大学毕业后,毛亚伟在四川当程序员,焦艳如在福建工作,两人之所以选择返乡成为创业搭档,一方面有家乡味道的“诱惑”,另一方面是看到了这道小吃的市场潜力。
据丰都麻辣鸡产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县麻辣鸡销售实体店、网店等超过300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仅2022年全县麻辣鸡线上线下交易额就超过4亿元。
记者走访时发现,如今,被小吃释放出的强磁力吸引,参与创业就业的人越来越多。
游客如织的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上,捧着一碗酸辣粉,大快朵颐的景象成为一道风景。鲜为人知的是,人人手中捧着的这碗酸辣粉的“主角”——粉条,来自重庆荣昌河包镇。
河包镇有“中国粉条第一镇”的称号,是全国酸辣粉的主要生产基地,酸辣粉不仅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之一,也带动了河包镇的粉条产业发展。
在河包镇黄海食品厂,杨冬梅和工友们正忙碌着给粉条装箱。她告诉记者,以往在沿海城市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无法照顾。后来听说家乡办起了粉条厂,收入也不错,便辞职回来应聘入厂。
杨冬梅表示,酸辣粉火了,也让厂里的粉条销量大增,自己的收入也得到了保障,家里人都很开心。
“小吃自有大市场,小吃可做大文章。”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小吃专委会(以下简称重庆小吃专委会)会长占志南表示,将积极打通小吃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更多乡镇农产品的发展,鼓励更多创业就业人员,加入打造、推广、发展家乡美味小吃的队伍中。
推动小吃产业促增收
“从提升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5个方面,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举办的中国名小吃文旅嘉年华活动中,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各地打造小吃产业集群,推动小吃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小吃产业知名品牌。
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收入规模达4.6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10%,其中,小吃成为餐饮业中最大的品类。
如今,随着一大批地域小吃品牌的涌现,国内小吃在消费多样、品牌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发展,也为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遍布全国各地,深受欢迎的沙县小吃便是其中的代表。“目前,全国已有近9万家沙县小吃,吸纳沙县本地超过6万人外出经营餐饮,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年营业额达500亿元,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沙县区委书记吴健成说。
在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夏茂镇俞邦村,烧卖、扁肉、锅贴、芋饺、喜粿、豆腐丸等小吃招牌随处可见,开店的村民忙着制作各种特色小吃,游客成群结队购买品尝。
记者注意到,“小吃成品牌,吃出大产业”不只在沙县。
在重庆黔江美丽的阿蓬江边,因“官村麻糖”这个小吃品牌,当地的麻糖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
“官村麻糖已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作为该品牌的非遗传承人彭朝丽介绍,当地把官村古寨玉米麻糖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来发展,鼓励有制作玉米麻糖技艺的村民建立作坊,加工制作玉米麻糖,既帮助村民实现了经济增收,又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文化。
“小切口”带来“大变化”
“产业发展越来越规范,从业者技能提升途径越来越多。”毛亚伟说,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小吃虽是餐饮行业的“小切口”,却给众多从业者带来了“大变化”。
入口脆香的“手抓空心饼”、外酥内软的“酥糯榴莲糕”……前不久,在重庆小吃专委会举办的高技能烹饪人才现场教学活动现场,随着一系列创新小吃的亮相,让前来观摩和培训的小吃从业者们直言“涨知识”。
“我们还制定了‘星厨’计划,在培训人员中发掘未来之星。”据占志南透露,重庆小吃专委会未来还将组织展会、比赛、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从业者的技能,研创出更多富有特色的重庆小吃。
“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人,为沙县小吃产业发展注入匠心力量。”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李记锅贴传承人李贤锦手捧着“技艺大师”授牌激动地说。做小吃也能成为大师,这与三明市人社局出台的众多举措密不可分。据悉,该局开发了“沙县小吃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开展培训和专项人才考核,有1000余人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育创业小老板,举办马兰花创业培训等,帮助600多名沙县小吃从业者提升能力;在沙县小吃产业链上新增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大师引领聚集了一批产业高技能人才。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广州市增城区的正果云吞、兰溪濑粉、鲮鱼皮等6项“增城小吃”制作技艺标准通过国家平台认证。当地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其中“正果云吞”劳务品牌项目正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成功就业创业,真正体现技能创业、技能就业、技能致富。
黄仕强(来源:工人日报)
黄仕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朝中社:朝鲜外务省回应“朝鲜向俄罗斯派兵”
- 江西开展水域救援联合演练 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 宁夏贺兰山东麓启动“民宿+葡萄酒”联合定制计划
- “黄酒+气泡”,价格堪比高端啤酒 会稽山的年轻化“算盘”能打响吗?
- 5月末中国M2同比增11.6%,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
- 简牍“冷知识”:汉代就有九九乘法表?
-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 劳务派遣员工工伤哪方应当承担赔偿?
- 全国首个全容量特高压柔直工程获进展 浙江加速电网转型
- 12月1日起民航旅客运输服务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
- (我家这一年)发型师晓华:流量太汹涌,普通的我知足常乐
- 甘肃“守艺人”敦煌线上线下启“非遗盛会”
- (新春走基层)“火车舵手”的最后一个春运:“守护”亦是“幸福”
- 美媒漫画讽刺美向乌提供集束弹药:“美国道德地位”破烂不堪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垃圾场生态蝶变:土地资源再利用,垃圾“重生”为资源
- 昆仑万维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8.3亿,以大模型技术驱动多款AI应用创新
- 河南汉服“出圈”带动产业“扩圈”
- 国务院食安办回应“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
- 含“金”量稳步提升 我国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 上海:政府探索把青少年心灵陪伴计划纳入实事项目
- 热门推荐
-
- 退役军人钟智勇:从班长到工长,续写荣光显担当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金湖白马湖村:昔日破旧小渔村变身美丽乡村
- 五常市汛情转移5万人 过水农作物151万亩
- 敦煌春节假期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 【新春走基层】冬游“烘”热小山村
- 四川广元发布10个“揭榜攻坚”产业项目 向全社会求贤才
- 休闲式、兴趣主导式的“慢游”更受青睐
- 山东文旅市场复苏如约而至 游客与景区“双向奔赴”
- 中新健康丨“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上海面世
- 土耳其巴勒克埃西尔省一炸药生产工厂发生爆炸 已致12死3伤
-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在福州举办 突出国际合作
- 推进质量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启幕
- 新疆中药材产业何以蓬勃发展?
- 净利润5.59亿美元:去年最赚钱的电影,是它!
- 古北水镇6月1日恢复开放
- 广州发布50条精品旅游线路 引客欣赏四季美景
-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夏锐:用舞蹈语言演绎中国文化
- 枪支泛滥 美国枪支收回令创历史新高
- 天津落地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新模式 服务科创企业发展
- “冷资源”不断释放“热活力” 冬季文旅消费热点涌现释放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