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 运城青春加速度
游客站在观景平台远眺盐湖。 武俊杰 摄
中新网运城7月19日电 题:1000天 运城青春加速度
作者 马华榕
1000天前,山西运城盐湖延续了4600年“挖呀挖呀挖”的传统戛然而止。
2020年9月,“退盐还湖”这个全新的名词出现在人们眼前。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逐渐感受到,“追逐绿色”让这座古老城市向前的速度越来越快。
7月19日,由运城市侨联、运城市委网信办、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主办的“海外华文媒体运城盐湖行”活动启动,来自欧、亚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受邀齐聚盐湖,近距离审视这座东方大湖的变迁。
“湖”——被忽视的属性
运城盐湖,面积132平方公里,山西省第一大湖,古籍传说中甚至关联到“黄帝蚩尤大战”,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崛起。
但在山西人眼中,盐湖更像一座“矿山”。经过碳14测定,46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用“天日映成法”采盐。
简单的方法、简陋的工具,4000多年间,人们就这样享受着自然的馈赠。河东盐业博物馆馆长尹冰说,当盐湖生态保护开启,需要建立博物馆时,大家才意识到,收集制盐相关的文物是如此之难,因为多年来的生产,不论古代和现代,并不需要什么像样的设备和工具。
盐湖的资源养育了很多人。湖附近的大李村、小李村等村落,村民们很多都是祖籍山东、河南等地,祖上因为灾荒等原因来到这里避难,背靠盐湖,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可是,盐湖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从开采氯化钠,转向开采芒硝,再到开采硫酸镁,由于难度加大,成本上升,运城盐业感受到来自资源的困扰。南风化工,一个因盐湖而生的上市企业,在经历了1998年前后的辉煌之后,默默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最高难度的“平衡”
走近盐湖,视野忽然开阔,中条山的风迎面吹来,狭长的七彩湖水,让此次媒体行的每个媒体人赞叹。
盐池的绝世美景,并非完全自然,而是人们在千百年与盐湖依存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盐湖的围堰系统分成的大小池塘,因为钠、钾等矿物质和盐藻、卤虫等生物的分布,呈现出多种色彩。
文旅是盐湖的下一个目标,独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盐湖“退盐”的底气。
上午10点,华文媒体代表来到22号堤。几十种野生水鸟在距离人们几米远的地方自顾自觅食。在波光、绿色植被映衬下,北侧的城市显得层次分明,富有青春活力。进入盐湖核心区,看着各类标本和卤虫的展示,人们脸上不自觉地洋溢出喜悦的表情。
盐湖的转型发展,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一旁的卤虫养殖池内,采集女工马长荣正在齐腰的水中忙碌,身后的拖网逐渐充实起来。卤虫从孵化到成虫只需要7到10天,采集卤虫很辛苦。盛夏,清晨4点钟就要起床上工,穿着不透气的防水衣,在没有任何遮挡的盐池中劳作,身后的拖网一般要装到50公斤才去分装。马长荣祖籍河南,以前的工作是开采芒硝,“退盐还湖”后,她转行捕捞卤虫,每个月有近万元的收入。
可这种人、湖和谐美景的呈现,需要高难度的平衡。水、风、阳光、微生物,甚至是周边的居民,都包括在内。想要做好盐湖的保护工作,这些都必须考虑周全。
因为盐湖的生态很脆弱,一件小事都会影响到它的未来,这样的例子不少。
1757年,清乾隆年间,七八月运城大雨,盐湖周边的几户村民为了保护自家耕种的田地,私自掘开阻挡洪水的堤堰,造成山洪涌入盐池,泥沙俱下把盐池内称作“产盐之母”的黑河淹没。从此,盐湖表层资源被破坏,原本的采盐方法不能使用,探索新的采盐技术用了将近100年。
“勇士们”的试水
盐池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很多人的身份都发生了变化。这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少不了他们的奉献。
曹天义是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元明粉分公司副经理。他所在单位的名称其实已经“名不符实”。“元明粉”是他们之前生产的化工原料,退盐还湖后早已停产,只不过单位名称还没来得及改。
如今,曹天义的工作是在盐湖里养殖卤虫。卤虫又名丰年虾,是养殖鱼虾蟹的一种高级饲料。化工专业出身的他,几天前还在半夜的大雨中测量降水量。现在,曹天义除了是卤虫养殖的专家,讲起工业遗址、文旅转化等等内容,也是侃侃而谈,非常兴奋。对此,他说:“因为感觉未来很光明。”
采访中,河东盐业博物馆馆长尹冰回忆起盐湖试水文旅项目的旧事。2002年前后,为了试验“人在运城盐湖中,能不能像在死海一样漂浮起来”,专门找来了几个水性好的人。大家严肃地排队下水,犹如走向危险的勇士一般,结果发现,漂在盐湖是非常轻松和惬意的,大家笑了。后续的研发和化验中,专家们发现,盐湖的黑泥有益元素丰富,非常适合养生时,所有人都默默感慨自然的眷顾。
在正确和容易之间选择正确
盐湖的生态保护工作,是又一次思想的解放,是“过去中国、现在中国、未来中国”的概念在盐湖微缩而生动的体现。
盐湖文化发掘保护以及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不容易,但从居民们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一决策的支持。在不久前的一次网络数据统计中显示,运城人很少“吐槽”自己的城市,说明大家的幸福指数相对要高。
2019年底,运城市委、市政府新班子上任,与盐湖生态保护和发展相关的工作开始密集实施,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完善规划、盐池旅游度假区创建、景区设施提升、堤埝除险加固……
2020年山西“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上日程后,2021年运城市政府与盐湖部分资源持有者山西焦煤签署协议,盐湖周边15家工业企业关停搬迁。
2023年7月,“海外华文媒体运城盐湖行”活动前夕,在盐湖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会议上,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被反复提及。
眼下,很多运城人喜欢自己想象出一幅盐湖的未来蓝图,并当作谈资,互相之间争执讨论,好像自己是总指挥一样。因为盐湖,在当地群众眼中,已被赋予更多意义,且承载着每个人的未来。(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有得食、有得逛、有得耍!这场冬至文化系列活动点燃冬日
- 中国启动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综合本底调查工作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一滴水里看见太阳
- AI眼中的中国|蜀都烟火气,巴适得板
- 广西全力防御台风“泰利” 沿海客运航线停航景区暂停开放
- “穗岁康”试点近4年来赔付金额累计超20亿元
- 8月份海南全社会用电增速居全国第一
-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又一项联合收获机实现国产化零的突破
- 滇藏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段铺轨完成
- 安踏集团获全球行业首个ISO56001国际创新管理体系认证
- “最北铁警”护航广西“小砂糖橘” 开启“找北”之旅
- 韩执政党党首与国务总理称将定期会面稳定政局 在野党批其违宪
- 斯蒂芬·佩里:中国共产党认真倾听人民需求丨风华102载·世界观
- 两岸农民“大陆阿里山”共庆丰收叙情谊
- 无人机、机器狗等智能设备“上岗”护航中国航展
- 心脏逆向工程研究获新进展 生物人工左心室模型培育成功
- 菲律宾驻华大使:RCEP给菲中贸易投资合作带来更大机遇
- 滑雪场如何从“一季火”到“四季热”?
- 7月份北京CPI环比上涨0.4% 同比上涨0.1%
- 2024长三角跨境电商交易会在江苏无锡启幕
- 热门推荐
-
- 有这类基础病的老人更应打新冠疫苗
- 生活服务软件为何扎堆“求借钱”
- 法国将再向乌克兰提供12门“凯撒”大炮
- 系统性种族主义是美国“灵魂上的污点”
- 中越边境八县民众广西大联欢
- 药香芬芳的小城
- 媒体称美国或将公布新一轮对乌克兰军事支持
- “嘘寒问暖”还是“飞来陷阱”?你的“领导”可能不是你领导……
- 2023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在海南开幕
- 中国生态旅行秋季榜单发布:胡杨林获推“最美秋色”
- 赋能乡村话发展,乡村振兴品牌节“牵手”山东兰陵、贵州毕节
- 湖北段首趟列车发车 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 第六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启动报名 设乡村振兴专项赛等
- 年俗游、冰雪游、出境游热度攀升——在旅行中寻浓浓年味儿
- 国家图书馆第二十届文津图书评选推广活动正式启动
- 无人机盲飞、灯泡上切割铁丝……消防行业成年轻人就业新选择
- 文明的坐标丨“天下文枢”南京夫子庙
- “中国眼镜之乡”出口忙:“企业今年订单已排满”
- “中国故事”之“淮扬药膳”讲座在吉隆坡举办
- 广州援建梅州蕉岭“广州小镇”项目一期首栋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