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思睡眠博物馆(筹)正式开馆 全新方式传播睡眠文化
在全民缺觉时代,睡眠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关于睡眠的历史追溯、难题叩问与前沿探索如何得到最系统最直观的呈现?中国睡眠行业领军品牌慕思写下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睡眠博物馆。
7月18日,中国睡眠文化引领者慕思在东莞慕思睡眠产业园举办了“慕思奇妙夜”开馆系列活动,宣告慕思睡眠博物馆(筹)正式开馆。这座博物馆汇聚了慕思多年来积累的睡眠文化成果,它不仅是慕思向大众传达品牌积淀、输出品牌文化的绝佳窗口,更是一处传播科学睡眠知识、沉浸式体验优质睡眠的科普胜地。
大咖碰撞,深度解读“六根睡眠文化”
在“慕思奇妙夜”开馆仪式环节,著名主持人蒋昌建与四位特约讲解员,共同探讨睡眠话题,深度交流了不同专业领域关于睡眠的真知灼见。
蒋昌建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关于人类睡眠发展史的思考。他认为,纵观几百万年来的人类睡眠史,人类的睡眠逐渐从“日落而息”、“日落不息”演变到如今的信息时代的“想息不能息”,睡眠困扰越来越多。如今,人们正努力通过脑科学的研究进展,AI、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技术的发展,逐步改善睡眠的内在和外在环境,为实现“当息则息”的健康睡眠时代创造更为有力的条件。
在嘉宾对话环节,蒋昌建还与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睡眠产业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汪光亮老师、艺术体操世界冠军、中国首位冠军跨界跨项国际级裁判员朱丹等五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围绕健康睡眠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解读。
慕思本身对于睡眠文化深耕多年。慕思认为,睡眠问题是一个跨越许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具体表现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来自各个领域的大咖嘉宾,从呼吸与气味、色彩与光线、音乐与噪音、中医、脑科学、运动等不同角度探讨睡眠,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睡眠知识都与慕思“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睡眠文化一一对应、十分契合。
叩问睡眠:从追寻历史到造梦未来
本次“慕思奇妙夜”系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博物馆开馆仪式、首次沉浸式探馆、助眠晚宴、睡眠音乐会四个部分。通过这场睡眠文化活动的浸润,慕思希望大众能够更加重视睡眠质量,把睡眠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收获健康睡眠。
本次活动最重要的环节,自然是慕思睡眠博物馆(筹)的首次公开亮相。
慕思睡眠博物馆(筹)包括“睡眠之问”、“睡眠认知”、“睡眠科学”、“慕思·睡眠革命”、“圆梦世界”、“造梦未来”等六大篇章。走进睡眠博物馆,游览者能够在“睡眠之问”中追溯睡眠历史。人类睡眠如何从“构木为巢”走向“寝卧有室”,中国寝具变迁史中的战国漆绘围子木床、清代红木榻等在文明发展中承载的睡眠文化意义,在这座博物馆都能得到解答。
在“圆梦世界”篇章,游览者进入慕思量身定制的沉浸式睡眠空间,通过这里的装置,亲身体验智能时代的极致睡眠。一位参与活动的嘉宾表示,游览完这个睡眠博物馆才发现,原来睡一个好觉,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寝具舒适度、饮食习惯、就寝环境,都能直观地影响睡眠结果。通过此次探访,他也学习到了诸多科学提升睡眠质量的方法。
而在“千年梦华”篇章里,慕思以莫奈、梵高的色彩、庄生晓梦迷蝴蝶的中国哲思为灵感,以光影科技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让人如同走进一场美梦中。
另外,已故著名篮球明星科比为慕思亲笔签名的太空树脂球床垫也作为馆内重点展品亮相。在慕思为科比量身定制的太空树脂球床垫上,他曾留下了“Sleep Well, Dream Big”的签名,在仪式现场,也安排了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朱丹向其精神致敬的特别环节。
睡眠博物馆:慕思睡眠文化的沉淀与呈现
慕思睡眠博物馆(筹)对睡眠这一新兴科学有着系统性的呈现与梳理,是慕思多年扎根睡眠科学研究、持续传播睡眠文化的结果。
作为睡眠文化引领者,慕思一直以“让人们睡得更好”为使命,在传播睡眠文化上久久为功:坚持11年在每年世界睡眠日发布睡眠白皮书,慕思全面勾勒了中国睡眠图景;多年举办全球睡眠文化之旅,发掘各地睡眠文化,吸取特色睡眠智慧;创设晚安电台、举办长城8小时睡眠音乐会、组织睡眠科普活动、发起“今晚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等……诸多创造性的形式,让健康睡眠理念惠及每个人。
通过睡眠文化传播,慕思呈现了缺觉时代的睡眠问题与智能时代的睡眠方案,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解决睡眠问题,使得定制化的智能睡眠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国民的睡眠意识逐步提高。长期的睡眠文化探索让慕思有足够多的内容支持睡眠博物馆的建设,将睡眠这个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议题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次慕思睡眠博物馆(筹)开馆活动,不仅是一场全方位的睡眠文化熏陶,也向公众清晰地呈现了慕思睡眠产品的科学魅力。无论是代表硬科技的智能睡眠产品,还是彰显软实力的六根睡眠文化,都是慕思多年来深耕睡眠科技、执着睡眠科普、布道睡眠文化的心血结晶。未来,慕思仍将持续探索睡眠,让更多的睡眠文化落地,让更多人的好梦发生。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南航举办儿童水墨画展 为孩子梦想添色彩
- 专家提醒:“90后”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已超20%
- 30%以上增速、127条国际货运航线……从经济数据看活力中国
- 《百家讲坛》前主讲人纪连海谈读书:古今中外好书都要读
- 当巴黎奥运遇到中国制造
-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已解决门头沟门城镇地区约40%用水需求
- 国家统计局:12月制造业PMI为49% 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 (经济观察)中国再释开放信号 跨国公司收获信心
- 兰张三四线铁路翻祁连山穿“地质博物馆” 完善河西走廊高速铁路网
- 亲子共享有门道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葡萄丰收挂满藤 特色产业促振兴
- 美国艾奥瓦州一学校发生枪击多人死伤 17岁嫌疑人身亡
- 探访新生儿家庭陪护病房:用“家”的温暖创造“生命奇迹”
- 广东中山:即日起施行“认房不认贷”
- 陕西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开通
- 北京打造“水岸花园”文化名片 环二环滨水步道和城市绿道全线贯通
- (八闽千姿)闽台舞狮人交流对话:文化氛围是传承的基础
- 打造“超级工人”,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
- 员工拒从北京调离被解雇 获赔14万
- 四川康定发生山洪泥石流 用电受影响的265户已恢复供电或临时供电
- 热门推荐
-
- 雄安国际酒店投入使用 将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 巴林与卡塔尔决定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 中使馆:敦促菲方停止炒作非法裁决,早回谈判解决正轨
- 探访广交会进口展:海外卖家看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 个体工商户年报开通微信填报通道
- 山西柳林:柳林镇民国时期义盛德五十两银锭“回家”
- 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与伊朗马利克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
- 粤桂已建成8条省际高速通道
- 树木医院挂牌运营 “绿大褂”为树木“把脉问诊”
- 文明的坐标丨“千年古刹”灵隐寺
- “母婴水”是智商税吗?
- 女摊主免费为困难群众送菜一年多:能帮一把是一把
- 新闻1+1丨震后一周 西藏定日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如何?
- 深圳如意路嶂背隧道顺利贯通
- 湖南东安“三带”解锁强村富民密码
- (新春走基层)四川绵竹:千人巡游让清代名画《迎春图》“动”起来
- 首届海南国际粉画邀请展开幕 70多件作品展现多元艺术魅力
- 多家平台发布微短剧备案细则
- 南京发现东吴张昭家族墓 出土两方龟纽金印
- 家长别“没收”孩子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