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梨园”描绘智慧文旅图景 谱写数字乡村新篇——数字乡村聚力行动帮扶团走进甘肃什川镇
中国经济网7月18日讯 (记者 梁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首白雪歌将塞外风雪化作漫天梨花,千年来引发读者无尽想象,而所有的想象,在什川可以找到“眼见为实”的答案。
什川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地处黄河河谷盆地,是兰州近郊宜居宜游之地。7月10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数字乡村聚力行动帮扶团走进什川镇,穿过梨花桥,来到世界第一古梨园,感受梨韵什川的魅力,也感受数字乡村建设在什川焕发生机。
梨花“智慧树” 结出数字文旅融合果
“数据显示,2023年什川镇接待游客中,外地游客占比最大的为陕西省,游客年龄多为80后、90后,出游形式以一日游为主……”
以上数据,来自什川镇建设的智慧乡村旅游服务平台。作为什川镇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及推广试点项目的一个重要集成平台,在甘肃省文旅厅和省委网信办的支持下,该平台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面向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乡村聚力行动示范村建设公益项目之一。
“项目建设包括一平台、四对象、五应用,即建成智慧乡村旅游服务平台,面向旅游管理机构、政府,旅游企业,游客及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及当地群众四类对象,实现公共服务、文化保护、成果创新及应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五类应用。”项目经理牛君湘介绍道。
一株梨花形的“智慧树”,显示在服务平台首页正中心,客流分析、游客画像、小程序访问分析等10个细分模块好似一朵朵梨花点缀在梨树上,梨文化俨然已经成为数字平台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印记。而在配套的什川古梨园小程序中,更是将梨文化与游客出游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将当地特色文化、民俗、非遗、数字文物等以科技与艺术的演绎呈现。
什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义勇表示,数字平台的搭建有助于未来更好研判旅游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数字平台的利用方向很多。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人流量展开预约,在高峰期提前发出预警,避免游客乘兴而来却堵在村口。我们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时间、不同群体的出行,提前协调农家乐、景区等商户开展差异化服务。”
智慧农业点亮“生产+文旅”双技能
乘坐飞机飞抵兰州上空,透过舷窗可以看到甘肃地形地貌的一角:山脉纵横交错,沟壑相连,尚未看到梨花,满目都是黄土山川。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都能在这里找到。克服自然环境限制,开创新生活新局面,是在农耕文化发展中,甘肃奋斗的一个写照。
因地制宜,什川镇发展精细瓜菜、优质林果、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建成富硒白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基地4000亩,累计建成高架大棚5000座、日光温室600座,什川软儿梨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名单。
进入新时代,建设智慧美丽乡村,数字同样助力农业发展。什川镇绿旺数字乡村示范基地里的70座大棚与5座温室采用智能放风、水肥一体化、智能遮阳、智能保温等先进种植技术,全面掌握植物生长各项指标,实现远程可视化操作。
数字与农业的结合,不仅局限于农产品生产。
寒食花开千树雪,梨花最美是清明。梨园的景观,与梨花花期息息相关。如何在非梨花观赏期,持续保持什川镇旅游吸引力?基于梨园开展的文化体验游是一条路径,基于智慧农业开展的研学体验游给出另一个回答。
“创二代”魏凯婷是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公军的女儿,还在西安读大三的她参与合作社线上销售推广已经三年。除农产品生产销售与技术推广外,绿旺数字乡村示范基地还开展了参观学习、休闲采摘、体验教学等多种农业新业态。这些让魏凯婷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决定在毕业后回到合作社工作。她告诉记者,目前以研学和采摘为主要形式的旅游业态,已经占到基地营收的近一半,累计举办教学实践活动8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3万余人。
持续探索发展路径 实现数字更深更广融合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如何更好发挥数字平台的效用赋能什川发展?如何更好建设数字乡村?7月11日,帮扶团队同甘肃省、市、县、镇相关负责同志及企业代表开展座谈。
帮扶团详细了解数字平台目前建设情况与未来规划,了解目前发展中的成果与亟待解决的困难。
数字是技术,也是文化。什川镇最大的软儿梨企业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永波建议,在数字平台上建设什川百年梨园文化展示中心,数字复原梨树古法种植、软儿梨非遗制作等传统文化。让百年古梨树扎根什川土地,百年梨文化在数字平台重焕生机。
数字是科技,也是生活。牛君湘在座谈中介绍,数字平台通过对游客偏好、情绪进行大数据研判,绘制游客画像,从而可以针对性做出服务升级。商家整改、增加防暑降温设施、更新文创商品等,游客出游中感受到的每一点变化,可能都源自数据分析支持。刘义勇表示,未来数字平台接入更多端口,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易红梅对目前数字平台搭建情况表示肯定,并对下一步什川镇数字乡村建设中智慧农业与数字平台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例如建立与智慧农业技术配套的制度体系,在软儿梨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中引入标准化体系;在数据信息分析方面,可以拓展信息来源,接入更多端口;要调动当地旅游企业参与积极性、提升企业能力,保证平台内容可以持续输出,维持消费者使用兴趣等。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艳表示,希望发挥好基金会牵线搭桥的中间作用,一方面,将社会募集资金的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花出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让数字乡村聚力项目切实助力地方数字乡村建设,将这一项目打造成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样本。(中国经济网)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孩子爱吃的奶酪棒营养吗?需要弄懂这几点
- 郑州海关出台22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聚焦进出口物流、跨境贸易等
- 主要商业银行批量集中调整存量房贷利率 有人每月节省利息三千多
- “Z世代”健康照护师:老少同频温暖生命
- 美国得州史上最大规模山火已致2人死亡
- 国际识局:为何叫停以色列反击?专家:拜登政府干涉中东“有心无力”
- 农业现代化向“新”而行 农机报废更新为沃野添动能
- 外贸向好势头持续 货物贸易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入稳步增加
- 游客为景区“洗脸”值得推广
- 郭沫若之子、著名钢琴家郭志鸿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92岁
-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
- 美军方仓库失窃 美媒:管理不善 大量国防预算打水漂
- 这个中秋假期大家都爱去哪儿玩 大数据盘点热门目的地→
- 铁路12306推出同车接续功能 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 中新真探:尿毒症不是吃出来的
- 安徽西递村:桃花源里人家
- 《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首次登陆杭州 共享视听艺术的饕餮盛宴
- “65万买上海181平精装修”?网络假房源又有新套路,该管管了!
- 泰国副总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泰国带来商机
- 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发布《北京宣言》
- 热门推荐
-
- 助民企 “建”行动丨金融“活水”助企业“海阔凭鱼跃”
- 北昆原创大戏《李佩先生》跨界启动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25万人次
- 中国首次发掘元代国家漕运仓储遗址获重大发现
- 160篇评论记录40余年“艺坛追光” 评论家仲呈祥作品集推出
- 外国青年学生在华迎“国际中文日”:希望再来中国
- 中蒙俄代表在皖共谋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联合申遗倡议
- 长住短托皆可 CBD居民养老不出社区
- 共赴“数贸之约” 杭州以服务贸易撬动开放新格局
- 月饼轻装上市 平价更受欢迎
- 2024年第六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启动
- 日本导演竹内亮所著《再会长江》在武汉首发
- 台风“卡努”向日本九州岛靠近 未来或影响韩国全境
- “一只循环桶”产鱼超4000尾 湖南祁阳发展现代渔业
- 7月1日起阻燃电线电缆将实施CCC认证
- 肾上腺意外瘤患者 需进行恶性风险及激素水平评估
- 宁夏健康养老联合会成立
- 山东港口烟台港中非件杂货班轮创单季度发运量新高
- 全国总工会部署开展工会系统治理欠薪冬季行动
- 费城交响乐团艺术家访华 用音乐续写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