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变“产业村” 一个小山村缘何能吸引66家企业落户
阅读提示
农业产业园的建立不仅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就业,也让越来越多的“外来户”前来投资兴业,玉竹村也一下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接下来,如何解决落户企业后续的种植、管理、销售、储存等难题成为关键所在。
“这里的水果产业有很好的基础,还是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所在地。在这里种植和销售柑橘,我很有信心。”近日,重庆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又新增了一家从事柑橘种植与销售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向光兵坚信,自己的企业将成为“花果村”的又一张“名片”。
位于长江边上的玉竹村,距离重庆万州城区有50余公里,该村曾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被列入市级贫困村,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
如今,该村不仅吸引了66家企业到此落户,还成功创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直接带动了大量村民就业。2022年,该创业园实现产值1600余万元。
“空壳村”变“产业村”
看着满坡的枇杷、李子、梨子等果树,玉竹村党支部书记李忠荣感叹道,曾经令人头疼的“空壳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
“我们村属于三峡水库淹没移民村,是市级贫困村,又没有产业支撑,大部分村民都在外务工。”李忠荣说,他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发现,一些村子拥有丰富的资源,却无项目可做,也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无法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7年,在外创业多年的陈芳华被请到玉竹村成了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带头人,把1400亩荒地流转下来,种上了金秋砂糖橘、青脆李和柑子,并注册成立了恒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瞬间,沉睡多年的土地开始焕发新机。野草变柑橘、山间长李子,处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受陈芳华影响,重庆市烯月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兴桂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跃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果漾香农业有限公司先后进驻。五家企业入驻后,全村土地被流转出去了2600亩,种植李子、梨子、桂圆、枇杷、桃子的水果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
为了更加规范运行产业园,溪口乡给玉竹村五家农业企业设计了一套制度:实行“三集中、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集中办公、集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社会化劳务合作;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施肥打药、统一聘请专家顾问、统一产品营销、统一对外衔接。
农业产业园的建立,不仅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就业,也让越来越多的“外来户”来该村投资兴业,玉竹村也一下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落户企业吃下“定心丸”
对于玉竹村来说,吸引创业者、投资者来此兴业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如何解决落户企业后续的种植、管理、销售、储存等难题则是关键所在。
为此,该村在想方设法支持企业的前端生产的同时,也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先后建起1100平方米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配备了水果初加工设施,让落户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别人都是掌握了技术才种植果树,我们是种植果树之后才开始学习技术。”恒晟源公司的法人郦小燕说。租下山地后,她才发现自己在果树种植上极度缺乏经验,完全是一个“小白”,好在有万州区农业农村委牵线,让她结识了中国柑橘研究所的柑橘育种专家。
在专家的指导下,公司决定引种金秋砂糖橘。为了规避种植风险,她又在专家的建议下,利用玉竹村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分海拔高度规划了760亩的金秋砂糖橘种植区、150亩的粉黛脆李种植区、200亩的百香果种植区,实现多品类错季上市。
果树成功种下,进入田间管理后,更多的考验接踵而来,怎么施肥、怎么用药、怎么修剪?
一直关注恒晟源公司发展的李忠荣得知郦小燕的苦恼后,便主动为她联系了区农业农村委的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的专家,还组织当地的“土专家”上门为其解惑。
陈芳华坦言,公司能从一个单一种植、销售水果的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集特色果树种植、苗木培育、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与村委和乡、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
截至目前,恒晟源公司每年为村民支付流转金60万元,累计支付劳务工资200余万元,雇用10000余人次临时用工,还被评定为万州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
昔日“撂荒地”今成“聚宝盆”
如今,放眼玉竹村广阔的田野,一片片平整的土地上,青脆李、百香果、桂圆等果树绿了山坡,一条条道路蜿蜒穿行在果园之间,连接着乡村振兴的希望。江风吹过,挂满枝头的果子,左右摇曳,沙沙作响的声音诉说着“撂荒地”蜕变成“聚宝盆”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目前,玉竹村80%的土地已经流转用于种植果树,还带动了全乡沿江、沿山、沿路进行农业产业布局:中低山主要种植金秋砂糖橘、玫瑰香橙、沃柑等特色畅销水果18000余亩,中高山主要种植粉黛脆李、杨梅等优质水果5500余亩,枳壳中药材基地530亩;该村还新建了两个有机生态养殖场,放养黑山羊、土鸡等。
“企业多了、产业规模做大了,技术指导、电商销售、市场开拓、法律咨询、融资顾问、产品加工、储存包装等需求也随之产生。”万州区溪口乡党委书记邓鸿雁介绍,2021年,溪口乡成功创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办公大楼就设在玉竹村的果园内,里面还设有企业办公室、电商中心等。
如今,该村66家企业中,有55家都是返乡村民慕名前来落户创办的。66家企业中有科技型企业6家、区级示范合作社2家、区级龙头企业2家,从生产、培训、咨询、加工,到包装、储存、销售,初步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
2022年,该创业园实现产值1600余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创业园实现销售收入650万元,同比增长18.1%。
“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小山村居然能‘耕’出千万产值,成为众多返乡创业者眼中的‘聚宝盆’。”陈芳华说,现在,他又在玉竹村创办了咨询服务公司、开办了农家乐,一家人都住进了玉竹村。
邓鸿雁表示,未来,当地将立足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按照“沿江、沿路、沿山”的发展思路,做优做强特色水果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黄仕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这样洗筷子,细菌“越洗越多”!小心中招
- “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暨诗词交流会天津举办
- 吉林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部分地方伴有扬沙或浮尘
- 从世界历史中寻找时代问题的答案 史学经典《全球通史》再出新译本
- 重实用重品质 “90后”“00后”成父亲节中新的消费主力
- 英国政府计划扩大“纪念蓝牌”计划
- 微短剧2027年市场规模 预计突破1000亿元
- 北京: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碳排放显著下降
- 青海都兰:千人共飨运动会 藏棋等特色运动增添趣味
-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开设高丽青瓷展
- 近八成受访家长直言 “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加剧了教育焦虑
- 豆瓣打出9.4分 韩剧《黑暗荣耀2》为何能高开高走
-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摩羯”造成的影响将超“威马逊”
- 新疆阜康首届“瑶池之约”文化旅游美食节开幕
- 雨雪冰冻减弱,春运“关键期”铁路如何应对?
- 西藏林芝:“鼠鼠”受伤 “蜀黍”来援
- 泰国司法部长:切实保护在泰中国商人及企业合法权益
- 7名非洲艺术家东阳“拜师”非遗传承人 “取经”学木雕
- 北京房山河北镇书记:重建后欢迎再来看风景
- 中国首单“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巴西大豆抵港
- 热门推荐
-
- 江苏“智造”电动两轮车走红海外中高端市场
- 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文旅产业:聚焦激发市场活力扩内需促消费
- 赣鄱生态行:望仙谷“蜕变记”
- 中国银行参与主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会
- 焦点访谈:深改开新局 让“瞪羚”和“独角兽”跑得更快
- 辽宁省举办首届公共资源交易职业技能大赛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 一出《惊梦》一场惊喜
- 29部国内外好剧齐聚阿那亚戏剧节
- 武契奇与普京通话 外媒:近两年半来首次
- 粤剧《碉楼》时隔十多年复排 本月底启动巡演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出席中国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部长级会议
- 通讯:舞剧《骑兵》总导演何燕敏的三次落泪
- 山西教育援疆记:一堂梦想课、一颗感恩糖
- 坦桑尼亚媒体:全球发展倡议赋能坦中多领域合作 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
- 海南法院发出首份耕地司法保护令
- 财政部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 我国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元 企业深度用云趋势明显
- 塞北大同“向美而行” 助力乡村“和美之变”
- “一滴血”预测六十多种疾病风险
- 突破民企绿色转型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