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以“科技范儿”保障“丰收味儿”
夏收夏种时节,全国各地抢抓农时,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繁忙弥漫田间。和以往不同,如今不少田间地头有了不少新面孔,满满的“科技范儿”。联合收割机、温度传感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农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随着越来越多人科学种田,农业正在成为一项“技术活”。
农业机械好不好用?农业科技合不合算?算算账就能一清二楚。有人统计,一位种粮“老把式”单靠人力一天只能收割一两亩水稻,农机手开收割机每天能收割50亩左右,而无人收割机每天能收割七八十亩。除此之外,无人收割机不仅作业时间长、效率高,而且路线、株距更整齐,有利于降低粮食损耗。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链不断延伸,有助于带动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能获利、多得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纵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作用,节本增效是一个关键词。在河北保定涿州市,当地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铁茬机械播种技术,大幅提高播种的效率和质量;在安徽马鞍山含山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省工、省时、省力、更高效;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采用先进除尘技术的烘干塔摆脱天气因素的制约……事实证明,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既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也能够极大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有农户感慨:“有了科技撑腰,今年丰收底气足”。丰收的底气,来自大农机,来自新技术。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数据显示,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7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目前的62%以上。只有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才能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有关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实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提高,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希望的田野上,新的技术正在应用,新的丰收正在孕育。(风凌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A股兔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三大股指均涨超1% 成交额继续破万亿
- 广东警方:将尽快完成遇难者身份确认工作
- 世上真有忘忧草? 或许还是你的“菜”
- 美一法官裁定马斯克500多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无效
- 林芝市:文旅融合添异彩 赋能乡村促振兴
- 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12个团队获一等奖
- 打通小微融资堵点卡点
- 四川兴文县地震:748间房屋受损 宜宾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 摆脱了“朱朝阳”阴郁形象 荣梓杉:我现在演戏比以前紧张
- 预防老年人跌倒提示
- 德国有望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
- 发挥“减震器”功能 重庆险资为实体经济发展护航
- 导演大飞携《异乡来客》回到家乡山西 感念故乡山水人情
- 全年对外开放! “桃花源影视快拍基地”揭牌
- 中国农业农村部回应“自美农产品采购量下降”
- 中马企业合作对接 签约一批榴莲进出口项目
- 纽约百老汇音乐剧《行进》预演首日 观众遭反犹太主义者骚扰
- 官方:敦煌莫高窟不存在“湿度飙升、山洪和洞窟塌方”现象
-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广州南沙共识》发布
- 商务部印发《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热门推荐
-
- 1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86元 上调3个基点
- 当播客开始流行……
-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与文旅融合的 “出圈” 之路
- 华致酒行2023年度股东大会暨投资者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 新疆多个景区限流旅行社停团?业内:建议错峰前往
- 同样的药,为啥实体药店比网店贵不少?
- 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有大风天气
- 北京:全市集中供热设施已具备供热条件
- 首届谢灵运诗歌(双年)奖揭晓 雷平阳、龚学敏等5人获奖
- 国庆假期前六日日均26.53万人次进出京 同比下降73.21%
- 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 中新真探:含硅洗发水会导致脱发?
- 《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发布 以5年为期促学科提升
- 重庆20余位知名校长老师组团赴西藏昌都“送教”
- 业界人士研讨数智司法创新 推动AI在司法领域创新应用
- 上海:“暖新驿站” 建起温馨的“小哥之家”
- 山林篝火并不浪漫 户外游该补补防火课
- 太原铁路扩张“朋友圈” 首开至桂林、厦门、哈尔滨高铁
- 源于瑞士风靡全球 “DNA相亲”靠谱吗?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