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 海内外人士相聚WAIC共推“无障碍智能社会”
中新社上海7月8日电 (记者 郑莹莹)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以及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论坛8日在上海举办。
海内外专业人士相聚申城,借WAIC这场人工智能年度盛会,为科技向善献策。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在论坛开场致辞中表示,智能时代,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社会有三层涵义,一是智能科技促进人类信息流动无障碍;二是科技可助力社会生活无障碍;而在更高的全球视野下,智能科技能否助力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进一步畅达沟通、凝聚价值共识,这应是“无障碍社会”更高一层的追问。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邰丽华在视频主旨演讲中指出,智能科技可以扩大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有望成为中国保障残障人士权益、打造无障碍社会的“新基础设施”。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修军表示,全球各国竞相发展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皇冠”,都想做出非常好的大模型,这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底座;但要想构建无障碍智能社会,大模型还有“幻觉问题”(即:生成似是而非的内容)等不足。
尽管科技赋能任重道远,业界已经在行动。现场,论坛发起成立了“全球数字无障碍智能发展联盟”。
联盟倡议的内容提及:联盟是为“障碍人群”解忧愁,也是推动数字智能科技深度参与应用到社会生活、抵御风险的方方面面,并以“健康平等”的母题为数字智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广阔的舞台。
前英特尔(技术制造代工集团)首席技术官多米尼克·J·施密特在论坛上说,人工智能来了,但还没有真正为人类而来。
下一步,各界还需携手,增进合作,让科技更向善,让“智能社会”真智能,让人工智能切实造福于人。(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刮刮乐”一度卖断货 年轻人该如何面对“赔半”
- 外高桥造船单日完成四大生产节点 顺利交出2023年“期中”答卷
- 强化中越战略对接下的务实合作
- 宁夏石嘴山:从春种秋收到四季丰收 小樱桃映红乡村振兴路
- 海口往返越南河内客运航线开通
- 【世界说】美国枪击案频发再现“血腥周末”,目击者描述“到处都是枪声”
- 求职背景调查不应成为隐私打听场
- 中印尼文明互鉴与出版合作交流会举行
- 优化支付服务丨建行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 (乡村行·看振兴)赣鄱Z世代:“00后”无人机飞手 挑起现代农业担子
- 2024外交官与民营企业家交流活动在沪举行
- 【新闻随笔】“龙舟青年”乐从何来
- 中外嘉宾泛舟千年运河 感受绿色脉动、领略艺术之美
- 雄安新区考古新发现一批重要文化遗存
- 被网友吐槽“与官宣不符” 呼和浩特整顿稻草人展览并开展后续调查
- 外媒曝俄方谈判条件,“普特会”或将上演?
- 韩国总统室:不会要求美国就监听事件正式道歉
- 中新文娱评《八角笼中》:我们为什么希望王宝强赢一次
- 新疆喀什一中学发生踩踏事故 受伤学生已送医治疗
- 新疆沙漠里办开渔节!“大漠渔乡”福海县首次参加天猫双11,十余种特色海鲜水产卖全国
- 热门推荐
-
- 浙江共富观察:交旅融合如何带动乡村经济?
- 广东引入世行贷款3亿美元 加强可持续土壤污染管理
- 澳研究发现:皮肤癌可能潜伏在正常皮肤中
- 民营企业加速“出海” 跨境金融合作成重要趋势
- 山东公布2023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 黄安遗址填补鲁南地区史前文化空白
- 世界冠军入职高校 教学效果应比头衔更耀眼
- 电视问政,静水流深
-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各港口恢复运营
- 国家统计局: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预期目标的信心在增强
- 俄美防长通电话
- 海关总署: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3.08万亿元
- 山西平定一遮阳棚倒塌 1人遇难8人受伤
- 四川快速应对洪涝灾害威胁 24小时内避险转移4191人
- 山西统一战线开展“同心奋‘晋’社会服务”活动
- “简”信息“减”材料 市场监管部门为经营者减负赋能
- 武汉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
- 广西柳州打造婚姻登记列车 民众可在火车上领证
- 两部门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 支持湖南资兴等地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 贵州省人大代表马登宏:把世界自然遗产地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
- 北京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