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沪港两地需“强强联手”一起乘风破浪
“沪港相融,聚势远航,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沪港合作新机遇分论坛”在沪举办。 姜煜 摄
中新网上海7月7日电 (记者 姜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7日在上海表示,沪港两地需积极开拓更多的合作空间和领域,“强强联手”一起乘风破浪。
当天,“沪港相融、聚势远航,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沪港合作新机遇分论坛”在沪举办,陈茂波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全球供应链大致恢复正常,但是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因素为航运物流发展带来不小挑战,因此,沪港两地更需积极开拓更多的合作空间和领域,“强强联手”一起乘风破浪。
“上海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承载着长三角经济带巨大的货运量,而香港也是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港口。我们期望和上海加强合作,发挥区域中转枢纽的功能,促进货物高效运送到世界各地。”陈茂波说。
上海市委常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称,希望利用香港在东亚地区以及国际物流领域的资源优势与行业生态,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素和资源的集聚发展和能级提升,打造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与香港“两港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陈金山说:“我们将继续推动亚洲区域相关产业在临港新片区协同、融合发展,促进物流行业的科技创新与场景应用,推动区域内航运及空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增强香港与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合作联动。”
上海市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周敏浩表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于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节点。为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不断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通过上海市贸促会、香港贸发局和临港集团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首次走出香港来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旨在发挥沪港合作下市场、企业和行业资源的聚合优势,激发亚洲区域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与会人员分析物流行业发展新趋势、探索国际区域协作新模式、把握供应链转型新机遇。
周敏浩说,上海市贸促会愿同工商界朋友一道,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沪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20周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和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务部:红海水域是重要国际贸易通道,将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支持帮助
- 中国原创“无创”手术设备出口哥伦比亚 用于该国临床治疗及研究
-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 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研讨会在泰国举办 关注在泰中资企业发展
- 解锁9大新玩法 浙江启动2024夏季文旅消费季
- 火车各种鸣笛声都是在“说”啥,你知道吗?
- 王一鸣:明年宏观政策要在提振消费上更加有为
- 山东重点景区清明假日营收3.3亿元 “二次消费”提质扩容
- 32亿年前的天然石墨烯现形
- 南澳大利亚弗勒里厄半岛发生交通事故致2死7伤
- 一名湖南娄底新农人的“十二时辰”
- “华夏东极”抚远:中俄高校专家学者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 宁夏泾源:小菌菇“长”成大产业 释放振兴新活力
- 微信转账or红包?速看,不懂吃大亏
- 今年前十月广州工矿仓储用地供应同比增32%
- 江苏一高校搭建教育数字化教学研究基地
- 加拿大野火季已至 多地火势失控居民需疏散
- 辽宁加深与欧洲经贸合作 探寻冰雪经济领域合作潜力
-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哪些措施值得期待?
- 以色列国防军:已俘获哈马斯一副指挥官
- 热门推荐
-
- 第六届进博会交易团专业观众观展预约已开放
- 汇丰调查:更多海外企业计划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业务布局
- 京灶大桥项目正式通车 榕江南河两岸“牵手”
- “厂二代”出海:不甘只做代工厂,驶入跨境电商蓝海
- 中美建交45周年青年音乐会在华盛顿举行
- 大连松木岛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启用 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报告: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 暑运期间航空出行需求大幅提升 市场呈稳健复苏态势
- 特朗普:计划在上任第一天废除“出生公民权”
- 儿童阅读更智慧
- 秦刚会见东盟秘书长高金洪
- 传递地方戏剧声音 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全国首个劳模工匠主题邮局在陕西西安开业
- 中国证监会:截至目前融券政策落实效果良好 余额明显下降
- “中国故事”世界摄影巡回展在柬埔寨开幕
- 油价近四个月来首次下调
- 黑龙江掀“China Travel”旋风 上半年接待外国游客38.3万人次
- 新版《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 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30万元
- 观瀑布、赏陶瓷……多地文旅活动“上新” 消夏纳凉有了新去处
- “生活中的遗址博物馆”(考古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