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共话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全世界都是机遇!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李金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与西方历史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机遇”“中国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高质量发展必须告别惯性思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6月28日,多位权威中外专家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发声,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未来,为高质量发展寻求最优解。
中国式现代化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引发了本国人的期待,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反响。”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在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的“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马丁·雅克认为,长期以来,“现代化”基本上等同于“西方式的现代化”,但是中国通过走自己的路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符合自身国情,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倘若离开了这种强烈的本国特色,中国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功。“中国的目标不是狭隘地实现经济和技术现代化,因为归根结底现代化是为了人民,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
马丁·雅克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机遇,它有着独特的方法论,不同于过去的殖民主义或帝国主义的模式。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步一步进行自我革新,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与西方历史完全不同。
视频:斯蒂芬·佩里:中国式现代化可作为世界其它国家的榜样来源:中国新闻网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独一无二的,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实现现代化的方法,经过深思熟虑的谋划和合理布局,并且每个阶段的实施也都在有效的监督下,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中国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达到了一流的现代化水平,这在世界历史上都前所未有。
“因为世界上也是第一次出现中国这种现代化进程,所以中国政府明白,每一步发展都必须精细规划,群策群力来调整计划。”斯蒂芬·佩里认为,中国共产党非常有能力,充分用好资源来做正确的事。中国的方法更多的是依靠人民来推动现代化,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来采取行动,其他国家和地区想要效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上取得成功,可以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而无需等着外国大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如何持续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认为,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既要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创新,也要从支撑发展、维护安全的现实需要认识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落实科技强国重大部署,让创新成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成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坚强支撑,让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
毕井泉建议,鼓励创新必须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必须落实科研人员个人分享利益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必须破除制度性障碍,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指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
孙东生建议,推动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要以市场需求来牵引产业体系的发展,要以产业链水平的提升来加快产业生态建设,要以科学与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来推动创新生态建设,要加快优势领域中的标准制定,巩固产业优势。
视频:高培勇:高质量发展必须告别惯性思维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认为,高质量发展必须告别惯性思维。要用匹配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思想、战略以及话语体系讨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问题,绝不能闹出例如“关公战秦琼”那样的笑话。不能身子进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脑子还停留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高培勇指出,既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契合经济发展之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客观必然,那么,为此而承受短期的转换思路的痛苦,付出暂时的调整举措的代价就是值得的。相反,因局部的、眼前的问题而左顾右盼或改弦易辙是十分不可取的。所以,跳出短期的变化一时的困难而瞩目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大势和历史规律,从而坚定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视频:胡军:“既要减污,又要控碳”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来源:中国新闻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军指出,近年来我国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也就是碳汇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胡军同时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多领域协同增效;提高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开展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强化科技、法规标准、管理政策等支撑保障。
视频:张燕生:中国式现代化要跨越三个陷阱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提醒,中国式现代化要跨越三个陷阱,一是修昔底德陷阱,二是萨缪尔森陷阱,三是金德尔伯格陷阱。下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张燕生建议,要从实际出发,不求最先进,求最适宜,不求最优解,求满意解。在基础技术上跟上不掉队,在新基建上加大投资追赶,在应用场景和平台上开放竞争,在连接和终端消费上扬长避短。
在马丁·雅克看来,中国经济可以继续增长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因为中国的创新实力非常强大,以后还将变得更强大。
“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国资报告》杂志社、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是直通车、中国侨网、中新视频、中新经纬联合承办,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启动2024年“百万人才兴重庆”引才计划
- 广交会引流 深圳多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持续攀升
- 海内外专家学者、王氏宗亲齐聚厦门缅怀开闽王
- 中国物流人云集扬州 聚焦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 国家统计局:国内需求稳步恢复 CPI涨幅有望继续回升
- 高温来袭 别忘了给身体喝饱水
- 武汉地铁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
- 福建各级法院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 文学创作“破圈”深度参与生活
- 日本地震致多条新干线停运 震中附近有核电站
- 北方将有降水和冷空气天气过程 南方高温天气再次发展
- 存在心肌炎表现的患者切忌强行复工
- 美媒:疑似美军机密文件牵涉俄乌冲突及美监听他国
- 正义迟迟未到 苏纳克新法尚无明确时间表
- 全国专家学者恒山脚下“头脑风暴”共商黄芪高质量发展良策
- 杭州亚残运会丨魏琨:从运动员到志愿者,身份转换迎接新挑战
- 13国留学生内蒙古赏中国民乐
- 天津交响乐团赴港演出 以美好音乐推动两地文化深入交流
- 新疆为草食家畜“换发二代身份证”
- 中法“双向奔赴”实现全方位合作 推动文化交流“多点开花”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闲置大棚变宝藏
- 价值300万英镑雕像“下落不明” 英国博物馆承认弄丢藏品!
- 万达引入新战投 获投资额约600亿元
- 康明斯石内森:持续投资中国市场 用创新赢得未来
- 欧洲杯“场外” 中国商家的“掘金”竞赛
- 广州5000余名游客徒步探索自然 感受绿美生态
- 中国烹饪协会:一季度餐饮市场实现良好开局
- 热带气旋“弗雷迪”致非洲南部三国220余人死亡
- 保加利亚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公布
- 外媒记者广西“打卡”新能源汽车、“网红”小吃 感受中国发展
- 截至9月底 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
- 又到毕业季 毕业生们为什么喜欢、需要毕业旅行?
- (新春走基层)铁警老“搭档”的春运坚守
- “寻味香港 云南出发”活动昆明举行 滇港美食碰撞出别样火花
- 闽首个产后母婴生活照护服务合同公平缔约指南发布
- 泰国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支持缅甸人道主义项目
- 广东佛山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康复出院
- 哈尔滨索菲亚等四大文旅商圈“组团”招引投资兴业
- 中国日报漫画:横冲直撞的美国新自由主义,必将损害世界经济
- 无需刺破手指即可检测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