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祁阳“一村一品”打造乡村产业新亮点
种粮大户罗庚生在田间施肥。 陶冶 摄
中新网永州6月19日电(陶冶)夏至将至,湖南祁阳市大村甸镇进步村的稻田里一片碧绿,4月中旬种植的早稻已经开始抽穗扬花。
“这个阶段是水稻生理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稻田水层应当保持在3厘米至5厘米。这样有利于枝梗和籽粒的分化,达到穗大粒多的目的。”种粮大户罗庚生每天来到田埂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罗庚生是祁阳市第一批获得农艺五级职业证书的农民,种了几十年地。前些年他发现,年年高产的这片田地,不管怎么施肥,单季亩产不到300公斤。2017年,在中国农科院及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下,罗庚生改用“双季稻+紫云英”、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种植模式,600多亩农田一年化肥使用量从原来的3吨降低到现在1.8吨左右,每亩的产量也增加了50公斤至70公斤。
通过种植模式的调整,罗庚生种植的稻谷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当地粮食收购企业的“抢手货”。今年3月,湖南银光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就与他签订了早中晚稻种植收购合同。而优质的稻米产业也成为进步村主导产业,凭借优质稻,进步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
黄泥塘镇石兰村位于湘江河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耕性好,具备种植百合的天然优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老百姓少量种植百合,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和保鲜设备,村里的百合主要依靠商贩上门收购,渠道窄、范围小,收益自然上不去,当地百合种植户仍陷入“丰产不增收”的尴尬处境。
“只有与农户在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形成利益共同体,种植户互通有无,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才能有效改变这种局面。”石兰村村支书赵海英说。
为让百合花开更盛,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建设保鲜库、对接市场等方式,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竭力发展百合产业。目前,石兰村规模种植百合800余亩,通过统一加工包装,售价达到40元一斤,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等地。每年花开时期,还有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有机龙牙百合成为了石兰村的绿色品牌。
近年来,祁阳市坚持“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引导农民立足资源优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目前,该市已培育形成优质稻、油茶、水果、蔬菜、茶叶、畜禽养殖等六大主导产业,年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总产量56万吨以上;种植蔬菜43万亩、油菜35万亩,种植油茶62万亩、水果25万亩、茶叶3万亩左右,出栏生猪97万头,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4个。(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社会各界人士在长春伪满皇宫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 北京东六环一槽罐车侧翻起火 现场发现2名死者
- 积石山6.2级地震已致青海海东市18人遇难
- 可穿戴成像技术新突破——超声波贴纸,贴上能看到体内器官
-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 内蒙古兴安盟:小林果让百姓过上锦绣生活
-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百个“人工巢”迎东方白鹳归
- 河南巩义一火箭坠落 天兵科技通报:无人员伤亡
- 第六届中国AFOL节启幕 乐高玩家齐聚福州数字教育小镇
- 中国与东盟分享智慧农渔业发展经验
- 经济观察:“春日限定”如何玩转四季?
- 伦敦等地治安形势严峻 中国驻英使馆提示加强防护
- 以色列禁止联合国一救援机构开展活动 被批开危险先例!
- 宁夏将家电、家居质量安全纳入“铁拳”行动整治范围
- 2023湖南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8.6% 中部省份排名第一
- 广湛高铁佛山站东、西翼桩基础施工完毕
- 印度执政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
- AI界新贵“出圈”:ChatGPT揭示何种未来?
- 2024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
- 全国首张“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发出
- 热门推荐
-
- 北京举办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教师节慰问表扬活动
- 沪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获新突破
- 卡塔尔成为2022年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 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小幅回落
- 国家邮政局: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
- 北疆观景游 南疆人文游 新疆暑期旅游热持续升温
- 广东出台植物迁地保护体系规划
- 台风“泰利”登陆后广铁恢复部分列车运行
-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科幻电影无畏向前
- “低阿”近视药获批上市 购买前先做好“功课”
- 福建漳州海警查获一起涉嫌走私冻品案
-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28.4%
- 规范零工市场 优化就业服务
- 广东多举措防御南海热带低压
- 青海:今年土壤墒情为近年来最好 呈现“粮稳、油扩、菜增”趋势
- 红旗EH7深圳上市,售价22.98万元起 让你享点不一样的驾乘感受
-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 目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上海专家探索研发小程序为患者开出健康饮食“处方”
- 江西警方“夏季行动”侦破刑案1.5万余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2.6万余名
- 中基协:对登记备案材料造假行为“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