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锅”炒好预制大菜:让家乡味道飘向远方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将地方美味装入预制菜“盘子”,让家乡味道飘向远方
用“工业锅”炒好预制大菜
阅读提示
发展预制菜产业已成为各地助力农产品深加工、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编制统一的预制菜行业标准势在必行,同时要搭建行业评价机制、用户反馈机制,共同打造行业口碑,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66周开了41家“忘忧鸡”小店,18个月营业额2556万元,仅在山西大同市锁定会员8万人……
“素食三珍”之一的黄花,又名忘忧草。在“黄花之乡”大同,一家企业用黄花入味炖鸡,推出的预制菜产品“忘忧鸡”,营销战绩吸睛,产品火爆全城。对于未来,这家企业还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力争开店500家,且以这个“小目标”,做高盈利率。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预制菜逐渐成为餐饮业的新宠,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跑步进场,一些知名企业甚至也来跨界“炒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预制菜市场主要面向餐饮行业,在健康、美味、性价比方面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待,这使得预制菜“没有想象中得香”。如何兑现预制菜产业的超高预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想念家乡味道
发展预制菜产业已成为各地助力农产品深加工、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近日,大同市委、市政府宣布:“举全市之力、谋创新之策、行非常之举,将大同打造为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北方预制菜之都。”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同市有预制菜加工企业20家,产值总计11.76亿元。我国预制食品市场注册企业已激增至6万多家,2022年产值达4196亿元。
作为行业后来者,大同如何发力这一赛道?
前不久,在首届中国百强预制菜企业(大同)峰会上,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彭南峰直言,“尽管大同在预制菜产业设备、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要有‘先走一步’的状态,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本土人才,争取有所突破。”
“我认为大同有食材优势,可以转化成品牌价值,持续塑造。”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建议。
“如今,远离家乡的人们,经常想念老家味道。怎样实现,地方特色食材预制菜大有可为。”山西宜发同诚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推出的老大同八大件系列产品,旨在帮助消费者找寻关于家乡味道的记忆,希望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做好标准化是必然
“作为贯通一二三产业的新业态,预制菜产业链长,其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过程都需要借力制造业和服务业,老味道闯市场,做好标准化是必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强认为,要持续加强研发创新,不断突破预制菜品工业化技术。
目前,全国范围内对预制菜的生产标准、产品规范还不够完善和统一;食品安全、营养成分含量超标等弊病仍存;产品口味还原度较低、消费者存在较大的预期落差、消费群体认知偏见有待扭转……近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数据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23年预制菜产业发展观察》报告指出,编制统一的预制菜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事实上,标准缺失一直是预制菜行业的痛点之一。
今年初,长三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发布了《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5月8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浙江省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了预制菜定义、梳理产品类别、规范生产条件、强化风险点防控、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等。
在山西太原,真武预制菜产业园占地6.5万平方米,自动化产线和数智化仓储中心的建设,提升了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助于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产业园投产后,预计可从‘日配’加快到‘一日两配’,让新鲜食材直达餐桌。”园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建立统一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科技创新也在为预制菜注入新动力。据王强介绍,“去年,高水分挤压植物基肉制品技术入选了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榜单,已投产的一条产能300KG/h的生产线,加工后的植物基牛肉、猪肉、鸡肉、鱼肉,感官特征远远超过目前市售人造肉,在蛋白纤维结构方面更具优势。”
合力“炒香”预制菜
在山西清徐县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优鲜多歌公司流水线上“烹饪”出的预制菜,由一支12人的研发团队来“掌勺”,还有品鉴团队评分把关,最终决定一款预制菜是否与消费者见面。
“我们的研发产品库里有上千种预制菜菜品,根据市场变化,公司会陆续在合适的时间与消费者见面。”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近期推出黄米凉糕很受市场欢迎,这款预制菜的灵感来源于餐馆里热卖的花蜜凉糕,而黄米又是山西特色杂粮,符合当地饮食习惯。
《2023年预制菜产业发展观察》报告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预制菜最主要目的是节约时间,远超“美味”“不喜欢做饭”等因素。
如何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接受度,大幅提升预制菜的渗透率?昕原说,“地方预制菜产业,要打造更好更细的供给及自我推荐能力,争取做到可视、可测、可追溯、可分级,才能成为可信方。”
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地方菜变预制菜要把手艺转化为工艺,不仅要将厨房和厂房技术接轨,在口味、规格方面更要符合规模消费需求。
“预制菜本身行业壁垒不高。企业一哄而上的话,可能会出现一波乱象。”多家企业负责人建议,要从省、市、区等层面成立预制菜行业协会,携手本地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商家,通过搭建行业评价机制、用户反馈机制,共同打造行业口碑,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无声无息的基础供餐和食材配送,到走上家家户户的餐桌,当预制菜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舌尖美味”,才有望在餐饮市场“蛋糕”中兑现超高的市场预期。
刘建林 李彦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黑龙江多地降雪致道路湿滑 多条高速封闭或限速限行
- 四代13人接续从教83年 见证太行山教育变迁
- 中国至萨摩亚直飞航线首航
- 埃尔韦·勒穆瓦纳:很开心让中国朋友遇见法国文化
- 安徽马鞍山造新能源叉车如何从郑蒲港走向世界?
- 内蒙古及南部海区有大风 青藏高原有明显降雪
- 阿根廷总统选举结果出炉 极右翼选举联盟候选人米莱胜选
- 新疆独库公路: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自驾的“网红公路”
- 北京市开展2024年积分落户申报工作
- 四川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首座特长隧道单幅贯通
- 最新环境科学研究:农作物生长过程有效管理肥料 或可降低氨排放
- 法国前总理:欧洲和中国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 中韩地方产业交流合作论坛成功举行
- 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将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幕
- 长子在公邸内与亲属拍照引争议 日首相:已严重警告
- 山西消防员推舟过河:去程送物资 回程载村民
- 四川出台“七条措施”稳定生猪生产
- 第三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200余文创精品亮相千年皇家园林晋祠 展黄河流域文化底蕴
- 券商展望四季度行情 普遍判断“积极因素正在积聚”
- 热门推荐
-
- 聚焦数字技术和教育跨学科研究 中外出版机构将联合推出专门学术期刊
- 2023“台商走电商”创新发展交流会江苏宿迁启幕
- 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中安置点市电全部接通
- 广西崇左至爱店高速通车 中越边贸再添新通道
- 四大行深夜回应!推进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工作
- 突发心梗,用力拍打胸口可疏通血栓?
- 15家机构入驻 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正式迎来首批“住户”
- 供销总社:力争到2028年基本建成全国供销合作社现代农资网络体系
- 玳瑁大象在快递盒相见!长春海关查获濒危动物制品16件
- 马伯庸受聘南大文学院兼职教授 寄语学子永葆好奇心
- 2023年日本人口跌幅超83万 再创新高
- 江西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 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泰山脚下拉面馆里的剪纸艺人:一“剪”钟情传承剪纸文化
- “康妮”加强为超强台风 浙江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 福建宁德口岸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车至泰国
- 广州海关关区今年首批荔枝抢“鲜”出海
- 美国法官:允许发布特朗普试图推翻大选案检察官报告
-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龙年元宵节在“大师”家里做龙灯
- 武警战士爬上桥面石柱 飞身一扑救下轻生男子
- 各地举行丰富活动欢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