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考公热现象增多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
“慢就业”“考公热”现象增多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
搭建多级联动智慧就业资源共享平台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人社部于6月6日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人,就业形势严峻。目前正值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如何更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的重点。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建议。有关健全青年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今年重点督办建议。
拓宽学生就业路径
当前,“体制热”“考公热”“慢就业”“缓就业”“升学热”,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痛点。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众性和趋同性显著,“追求稳定的职业”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择业观,相较于一般企业,更偏好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机构,就业弹性持续降低,就业市场缺乏活力。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心态上过于求稳,‘慢就业’群体规模过大、增速过快,会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谈及该如何缓解“慢就业”问题,吕建认为,可以优化应届生身份政策,保障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充分享受应届生待遇。
他建议,相关部门修订应届毕业生定义,界定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无论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或缴纳过社保,均属于应届毕业生身份,在重新就业时享受应届生相关待遇。从政策制定、文件落实和广泛宣介上加强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允许择业期内毕业生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拓宽择业期内毕业生就业路径,进一步激发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的活力。
做实做细帮扶措施
“目前高校毕业生缺乏自主就业认知和职业定位,而现有方式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推荐。”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大学校长霍晓丽认为,就业岗位推荐缺乏主动性,推荐内容缺乏个性化,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霍晓丽建议,构建全国智慧就业定制服务平台,通过采集、获取注册毕业生的成绩、兴趣、性格、技能等信息,为毕业生打上相应的就业标签。同时,利用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根据学生搜索方向与就业标签,主动向毕业生推荐符合大学生自身条件和能力需求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
此外,针对目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增长的现状,霍晓丽认为应加大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支持力度。
“农村现有就业岗位与学生专业技能匹配度不高,各级部门缺少相应的就业创业支持,政府与高校应当积极联动,建立健全供求对接体系,将农村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匹配。以地域为单位,注重人才供给侧的教育培训,使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具备返乡就业创业的能力。”霍晓丽说。
提档升级就业服务
就业岗位需求继续收紧,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虽然学校积极应对疫情等影响,开源拓岗,挖掘就业渠道,但是相比往年同期,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下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说,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招聘需求锐减,中小企业提供岗位数量较往年同期降低50%左右。另一方面,大部分优质企业提供岗位数也在减少,不同程度缩减了校园招聘岗位的需求。此外,行业间、专业间的就业不平衡性也在加大,部分专业对应的产业或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产业或者行业恢复需要时间和过程,毕业生就业岗位较少。
根据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研结果,毕业生期待的就业单位中,位列最靠前的是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占比36.17%,国有企业占比29.65%,总占比为65.82%。只有8.24%的毕业生选择到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工作。
“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主观认为在中小微企业就业存在不安全感。”吴德分析指出,受经济、产业、疫情等影响,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后的稳定及保障降低,导致毕业生更青睐工作和工资更有保障的体制内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部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条件保障、发展空间、工作跳动、政策保障等落实不到位,导致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后流失率高,也影响到后续低年级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受挫。“我们调研发现,2023届毕业生意愿到基层就业的比例仅为4.6%。”吴德说。
鉴于此,吴德建议搭建便捷好用的多级联动智慧就业资源共享平台,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有效资源,搭建国家级、省级、高校多级联动智慧就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用人单位资源共享、就业信息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等多项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改善就业信息资源相对封闭的问题,使毕业生能在更广范围择业,用人单位能在更多资源中选才。
同时,他建议,建立促就业政策长效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建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思政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让基层就业更有吸引力,让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能够留得住、用得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吴德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老年人活动场所还缺适老座椅
- Webbeds泰国旅游峰会在曼谷举行 重点关注中国市场
- 滴眼液被视为可逆转近视的神药?专家回应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120亿元→39.9万亿元!工业经济破浪前行
- 重度肥胖者如何安全减肥
- 一艘关联以色列商船在阿拉伯海遭无人机袭击
- 泽连斯基访欧洲获军事“大礼包” 英国送上数百无人机
- 港澳人士游南沙系列活动邀澳门学生深度体验南沙
- 商务部介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相关情况
-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南京港刷新开埠以来进港船舶吃水最大历史纪录
- 山东迎今冬最大范围强降雪 各地紧急部署应对寒潮天气
- 首次打通至洛杉矶温哥华货运双通道 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线增至12条
- 全国31家木偶皮影院团齐聚扬州 轮番上演木偶皮影盛宴
- 安徽省统一战线“同心助医工程”全面启动
- 博物致知|从六朝博物馆“最美落地窗”,见中国知世界
- 海南自贸港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落地
- 2024金刚石产业大会将在河南郑州举行
- 第36届金鸡奖,花落谁家?
- 菲律宾总统:厄尔尼诺现象期间确保供水充足
- 热门推荐
-
- 广西北海渔船翻扣一人被困5个多小时 南海救助局顺利救出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汕头!
- 案例中的“第二十条”比电影更复杂
- (走进中国乡村)独弦琴奏出中国京族三岛“向海而兴”新生活
- 全国专家学者“云端”相聚:研讨文学问题 解读经典作品
- 第六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开幕 签约销售玫瑰香橙10000吨
- 江苏昆山一高压电线坠落致2人触电
- 福州海警连查3起涉嫌海上走私案件 案值约1200万元
- 天津至大连旅顺客滚航线将于9月1日复航
- 福建平潭迎首艘万吨级集装箱船通关
- 2024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发布 消费市场延续稳定向好态势
- “长城之约”·2024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摄影大展征集活动启动
- 逾83件(组)明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珍品亮相黄浦江畔
- 福建促进两岸水土保持标准共通
- 两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巴西籍专家丹尼斯:到了延安 才更能读懂中国
- 困住东方甄选的“小作文” 也是直播行业的内在困境
-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更具“国际范” 31家知名外企将亮相
- 2024海内外人才数字产业论坛在广州举办
- 青海两年内累计输出农畜产品111万吨总价值2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