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鸭脖还是鼠头,需要更信服的解释
中新网6月6日电(记者 李金磊)近日,“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事件持续发酵。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报称,当事学生比对后确认“异物”为鸭脖。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也表示,初步判定系鸭脖。
多方澄清“鼠头”是鸭脖,但是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质疑。众多网友坚持自己的“眼见为实”,认为“异物”是鼠头而不是鸭脖,甚至还演绎出了“指鼠为鸭”等新词。
鼠头还是鸭脖,本来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却成了一个罗生门。网友们为什么不相信这是鸭脖?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关键的疑问并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公众心中的问号并未真正得到拉直。
网友关心的是,视频中很像老鼠“牙齿”的“白刺”是什么?胡须状的东西究竟是何物?判定是鸭脖的依据又是什么?好端端的鸭脖为何会被认为是“鼠头”?这些关键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一句干巴巴的“这是鸭脖”,只会让人更加不解和疑惑,众多网友就会宁愿相信直观的视频画面,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再加上此前该校就出现过“老鼠事件”,根据媒体报道,2021年,南昌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曝光过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这就更加加剧了网友们的疑虑和不信任感。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视频或图片就作出最终结论,因为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但是要让大家对鸭脖的判定心服口服,解开这个“鸭鼠谜团”,就必须要权威部门和机构提供更加具体和详尽的证据,例如公开食品检测报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只有展示了完整的调查过程,提供了充分的证据,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
民生无小事,食品安全重于天,“鸭鼠谜团”事件凸显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相关主体提了一个醒,在视频时代,回应不仅要及时,更要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让人信服,否则就会陷入“澄而未清”的尴尬和被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部分公共场所“救命按钮”失灵 怎样避免紧急呼叫按钮成为摆设?
- 凤阳明中都:考古发现与保护利用“三部曲”
- 中国首部光伏用柔性直流铝合金电缆相关试验标准发布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小菊花铺就村民致富路
- 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2.4万亿元 业内料今年盈利稳定
- 随着应季蔬菜陆续上市 多种蔬菜价格逐步回落
- 薏米常被“草珠子”假冒 看看如何分
- 圆明园四兽首在香港展出
- 西藏昌都三支森林消防队伍靠前驻防 守护藏东林海
- 西藏S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3.2亿元
- “未保过程中,家庭教育重要性日益突出”——专家学者共议构筑未成年游戏防沉迷有力屏障
- 索马里发生两起爆炸事件致6死10伤
- 中央气象台:未来十天全国大部降水偏少 江南东部等地气温偏低
- 中国翻译从业人员达642万 翻译企业布局大模型技术
-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表示将再次参选众议员
- 甘肃获取逾10万张海外藏敦煌文物高清图片
- 坚定发展信心 外企加速布局美丽健康产业
- (第七届进博会)上海歌剧院“舞墨兰亭”亮相进博会“艺术空间”
- 马来西亚扫毒特别行动 三天扣押4700余人
- 北京吸引外资研发中心落地集聚 支持研发数据依法有序跨境流动
- 热门推荐
-
- 2023年我国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均创历史新高
- 不提倡和陌生犬互动 从主人一侧通过
- 多举措破解假日汽车充电难
- 年轻人进社区:有优势也要“吃苦头”
- 江西南昌:抢抓好时节 油菜管护忙
- 科技桔橙、低碳蔬菜西南等地20支研究生团队较量“强农之术”
- 天津市市长:每天有七八万人乘坐京津城际高铁往来两地
- 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公布
- 总台专访丨匈牙利外长: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纯属谬论
-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
- “神州北极”漠河:200余选手界江上赛冰龙舟
-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亮相银川
- 新疆兵团塔河鹿茸丰收
- 韩国调查机关已对尹锡悦等11名涉“紧急戒严”核心人员立案调查
- 四川将加强猕猴桃产业国际合作
- 今天北京仍遇高温“烤”验 夜间起至后天将迎降雨降温局地有暴雨
- (乡村行·看振兴)绘就文旅富民路 重庆石盘村“石”上生“花”扮靓和美乡村
- 甘肃:西北蔬菜暑天热销
- 春节“不打烊” 浙江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
-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将在厦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