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鸭脖还是鼠头,需要更信服的解释
中新网6月6日电(记者 李金磊)近日,“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事件持续发酵。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报称,当事学生比对后确认“异物”为鸭脖。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也表示,初步判定系鸭脖。
多方澄清“鼠头”是鸭脖,但是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质疑。众多网友坚持自己的“眼见为实”,认为“异物”是鼠头而不是鸭脖,甚至还演绎出了“指鼠为鸭”等新词。
鼠头还是鸭脖,本来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却成了一个罗生门。网友们为什么不相信这是鸭脖?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关键的疑问并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公众心中的问号并未真正得到拉直。
网友关心的是,视频中很像老鼠“牙齿”的“白刺”是什么?胡须状的东西究竟是何物?判定是鸭脖的依据又是什么?好端端的鸭脖为何会被认为是“鼠头”?这些关键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一句干巴巴的“这是鸭脖”,只会让人更加不解和疑惑,众多网友就会宁愿相信直观的视频画面,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再加上此前该校就出现过“老鼠事件”,根据媒体报道,2021年,南昌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曝光过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这就更加加剧了网友们的疑虑和不信任感。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视频或图片就作出最终结论,因为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但是要让大家对鸭脖的判定心服口服,解开这个“鸭鼠谜团”,就必须要权威部门和机构提供更加具体和详尽的证据,例如公开食品检测报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只有展示了完整的调查过程,提供了充分的证据,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
民生无小事,食品安全重于天,“鸭鼠谜团”事件凸显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相关主体提了一个醒,在视频时代,回应不仅要及时,更要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让人信服,否则就会陷入“澄而未清”的尴尬和被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3℃的贵州成为避暑游热门选择 游客畅享清凉夏日
- ±800千伏青豫特高压工程开启2024年度检修
- 探访新疆兵团“城市美容师”:“一人脏”换万人净
- “方便面”今年64岁了,说说这一碗面的是是非非
- 斯里兰卡议长: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共建国家发展丨全球政要看丝路
- 京沪高铁上的钢轨“打磨师”
- 专访《铃芽之旅》导演新海诚:小椅子、新元素与未来之作
- 青海彩椒首次实现自主出口至俄罗斯
- 中国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坚定外商投资信心
- 选举前夕墨西哥两名市长候选人遭枪击 1人身亡
- 2023年上半年湖北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
- 当好高端阀门产业“链主”
- 粉丝在高铁车厢摇旗唱歌,怎么就管不了?
- 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开幕 为乡村播撒艺术的种子
- 春节期间北京将开展7000余场文旅活动 邀市民“文化过大年”
-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李玉民翻译艺术研讨会”
- 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在京举行
- 电力建设可持续发展(ESG)会议在京召开
-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长桥首座连续梁合龙
- 北京将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预计11月3日起扩散条件改善
- 热门推荐
-
- 湖南益阳南县一菜市场发生坍塌事故
-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以青年交流筑牢面向未来的合作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欧委会初裁结果表示强烈不满
- 台风“泰利”或将袭粤 广东消防派逾440人赴粤西做救援准备
- 价格优惠、食材丰富 “剩菜盲盒”今天你抢到了吗
- 广西“00后”研究生入伍逐梦 立志报效祖国
- 月饼名城广东茂名迎“十万电商卖月饼”销售季
- 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启动 向全球发起选手招募
- 中德举行第五轮领事磋商
- 中新人物|演员王智:演员与角色互相成就,喜欢的事情要坚持
- 襄荆高铁宜城汉江特大桥汉江主桥合龙
- 上海如何向未来“表白”?
- 中国首个智慧家庭病房在穗启动 打造“没有围墙的医院”
- 辽宁凤城市凤凰城街道发生一起爆燃事件 致1人死亡
- 京雄快线项目联合检修库封顶
- 中老铁路西双版纳站单日到发旅客突破5.2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电影《危机航线》举行北京首映礼
- 中国—尼日尔中医诊疗中心在尼日尔综合医院揭牌成立
- 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
- 元旦假期入境游火热!全国多地迎来新年首批境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