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谈合作 叙友谊 促发展
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办。来自中东欧多国的嘉宾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谈合作、叙友谊、促发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持续挖掘合作潜力、携手开辟广阔合作空间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展示中东欧特色产品、扩大自中东欧进口的主力平台,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不断向高质量迈进。
同中东欧国家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匈牙利贵腐酒、希腊乌佐茴香酒等一批欧盟地理标志产品集中亮相,可折叠的斯洛文尼亚滑雪板、气味馥郁的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琳琅满目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据介绍,本届博览会有5000种中东欧商品参展,展示商品数量较上届增长25%。约3000名参展商参加了本届博览会,规模再创新高。
斯洛伐克酒商彼得·利西基在博览会上一直忙着向中国客户介绍公司的葡萄酒,对接合作事宜。他表示,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公司葡萄酒销售额一直在增长。“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希望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能帮助斯洛伐克葡萄酒销往更多中国城市。”
“这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饼干和巧克力糖豆,请大家来尝尝!”波兰知名糕饼品牌十佳娃的展位吸引了不少采购商和消费者。波兰小伙柯明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当地特色食品。柯明所在的商贸公司从事中波贸易超过15年。“中国消费市场活力足,对外开放程度高,公司目前专注于将更多波兰商品引进中国市场。公司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次我们参加博览会,就是要寻找更多中国市场机遇。”
本届博览会期间共签约外资项目62个,总投资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项目17个,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高精尖行业领域。到会专业采购商1.5万名,观展人数12.6万人次,达成中东欧商品采购订单105.31亿元,均创历年新高。
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第二个10年的起步之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2%。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姜瑜表示,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同中东欧国家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设施联通促进商品快捷运输
本届博览会上,新开设的中东欧国家航运物流特色展十分醒目。来自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等中东欧国家的航运物流企业参展,带来数字化货运管理、数字化贸易与物流、海铁多式联运、供应链管理等解决方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物流大通道更加畅通。目前,宁波舟山港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波兰格但斯克港、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克罗地亚里耶卡港等中东欧五港建立起“五海六港”合作机制,累计开通14条集装箱航线。2022年,宁波舟山港与中东欧五港完成集装箱进出口箱量76.9万标箱,同比增长16.5%。
作为中欧货物的大动脉,中欧班列成为展区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义新欧班列越来越密集,服务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商品能更快速、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波兰特罗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尼古拉说。
义乌市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辉寰表示,由于运价可控、运力稳定,越来越多客商愿意通过义新欧班列将货物运输到中国。“义新欧班列已开通至中亚五国等18个方向的点对点国际货运直达线路,去年增开至1569列。随着与中东欧国家交易量的不断扩大,相信义新欧班列未来还将不断增开。”林辉寰说。
如何推动中东欧国家农食产品准入,促进货物通关便利?在博览会开幕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对话会上,中国海关总署代表介绍了针对中东欧国家打造的“中东欧商品输华绿色通道”举措,包括推进优质农食产品检疫准入,提升“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建设水平,上线“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一件事”智慧应用等。塞尔维亚驻华大使斯特法诺维奇表示,希望继续深化与中国及中东欧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供应链波动、农产品供应等方面的挑战。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通车,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推动设施联通方面的合作达到新高度。来自克罗地亚的省议会议员兰柯·奥斯塔基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他的家乡带来巨大变化,比如佩列沙茨大桥通车,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在合作中发掘机遇、发现美好
5月15日至18日,宁波老外滩举行“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味美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在活动现场举办了百人长桌宴,中外游客齐聚一堂,共享中外美食。
活动期间,市民还可以亲身体验中东欧人文艺术主题展、“视听·中东欧”城市艺术展,参加中东欧电竞青年玩家交流赛、中东欧之夜电音派对、中西文化演艺等人文交流活动,充分感受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人文风情,增进民心相通。
本届博览会期间,中国—中东欧国家女科学家创新与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高端智库论坛、首届中东欧国际帆船赛等一系列交流活动相继举办,活动涵盖了教育、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在人文交流领域,各项人文交流活动的线下互动总人次超过20万。塞尔维亚克拉古耶瓦茨市市长顾问塞拉科维奇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经贸盛会,希望以此为契机,不断释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潜能。”
旅游展区是本届博览会新设立的展区。克罗地亚、黑山等巴尔干地区国家希望借此机会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往。巴尔干地区旅行公司总经理弗拉特科·苏莱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东欧国家和中国友谊源远流长,希望通过旅游合作进一步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此次博览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通过亲身感受,在合作中发掘机遇、发现美好。”(人民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外媒称中国或成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核心驱动力
- (乡村行·看振兴)给林农吃下长效“定心丸” 江西广昌林地延包增添乡村振兴新动力
- 山西受暴雪天气影响:交通受阻、景区闭园、多地停课
- 数字人民币走进千家万户 持续推进试点助力提振消费
- “23年前学姐留下励志纸条”感动浙大
- 涉案逾亿元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当庭认罪悔罪
- 长三角铁路部门启动扫雪除冰应急响应
- 探访浙江宁波“最老”咖啡馆:“养老”更“享老”
- 崔天凯:美国一些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往往是“半瓶子醋”
- 埃及小伙儿带你看中埃文化交流大场面!
- 津冀自贸区海事业务跨域互通办理首单成功实施
- 西藏定日震区已设立187个转移安置点 转移安置4.6万余人
- 把爱送回家,他们这样在北京就地过年
- 校园变身实践基地 北京高校多措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 业界福州共探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 四川乐山多个核技术应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 PFOS淘汰记:解救被红火蚁侵害的庄稼们
- 北京开展就业状况例行调查工作 科学研判就业形势
- 宁夏银川市雷锋纪念馆成立5年吸引72万余人次参观
- 和评理 | 中国高水平开放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 热门推荐
-
- 擦亮浙菜“金色招牌” 浙江餐饮消费“食力”升温回暖
- 田沁鑫作品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主创集结开启排练
- 丽江机场通报“一工作人员被曝辱骂旅客”
- 炎夏清暑化湿 试试这两款汤
-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7.6万亩万寿菊进入采摘期
- 中国气象局:到2035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 实现单人自主登顶珠峰 草原汉子逐梦12年
- 钟南山:目前广州发热门诊接受检测患者中超两成是新冠病毒感染
- 国家邮政局:1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63.3亿件 同比增长73.2%
- 俄央行行长:俄对外币现金提取限制在3月9日后仍将继续
- 联合国安理会:延长荷台达协议支助团任期12个月
- 多款前列腺癌药物等可及性提升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因精准治疗获益
- 千余项科创成果北京亮相 首设东盟展区
- 你知道吗 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
- 宁夏与东盟企业举办线上对接会
-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友谊关口岸)今年前9月出入境货车创近两年新高
- 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5.23音乐节闭幕
- 否认派兵援俄消息 朝鲜代表称其为毫无根据的谣言
- 【中国网评】所谓“亚太北约化”终将是黄粱一梦
- “百模大战”下半场:野蛮生长后,如何避免重复“造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