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更有精气神地“火”起来
【宫商角徵羽】
作者:陈立萍(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文化遗产,如同一条横跨时空的桥梁,联结着历史与未来,融合着传统智慧与现代精神,承载着民族的深厚记忆与独特创造力。保护文化遗产,让它们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文化生活,文化遗产才能重焕生机、再放光彩,最终才能守护与传承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保护第一
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是文化遗产工作的基础,无论是传承还是利用,保护都是第一位的。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扩大其公众影响力,促进文化普及与民族自信提升。但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是一项必须完成又极为复杂的工作,充满挑战。比如古城丽江,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曾一度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文化遗产保护,致使古城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韵味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掩盖,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受到伤害。因此,建立有效的产业发展平衡机制刻不容缓。此时,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丽江市政府痛定思痛,出台了保护法规,明确界定保护范围,详细制定保护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并且严格实行准入制度。这些措施确保了所有产业项目都必须在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开展,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古城的原始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政府还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及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实践表明,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秉持“保护第一”的理念,方能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使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耀光芒。
众人拾柴
助力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已被反复印证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政府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责任主体,要制定全面且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为文化遗产的守护筑牢坚实的法律根基,并提供不可或缺的资金支持。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深度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数字化保护、文旅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近年来,有的互联网公司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文化遗产地合作,让文化遗产以更多元、更新颖的形式呈现,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体验的广度与深度;有的公司还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运用数字化技术重现了令人惊叹的“数字藏经洞”,让古老文化遗产以全新姿态惊艳世人;有的公司与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深度合作,共同探寻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社会组织往往在专业性方面具备相当的优势,且在保护、研究与教育普及中有较强的亲和力,可通过提升公众认知来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比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政府、企业紧密合作,设立公益基金,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公众作为文化遗产的直接受益者和传承者,通过志愿服务、捐赠、文化传播等积极参与保护行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如今,在文化遗产领域,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网络基本形成,高效和谐的保护利用体系日渐完善。在这个体系之中,每一个参与方均能在充分尊重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精准找到自身定位,实现共赢发展,为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贡献力量。
挖掘价值
激发文化遗产的时代活力
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打造文化遗产品牌,是激发文化遗产时代活力的核心策略,旨在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与旅游开发等多维度内容有机融合,有力推动文化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近来频频出圈的博物馆冰箱贴,就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馆藏文物进行创意转化,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与青睐。
同时,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讲述文化遗产的故事、强化其情感连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比如短视频平台上方兴未艾的传统手工艺制作短片,真实记录每一步工序,展现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与非遗的魅力。这些短视频适应当下的传播规律,借助网络广泛传播,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拉近了年轻群体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还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为文化遗产品牌发展开辟全新路径。比如,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VR,观众可以看到1∶1重构复原的遗址区保护大棚、6个祭祀坑、考古发掘方舱、实验室、象牙库房、青铜馆与新馆等数字孪生场景。不仅如此,观众还可以在共享虚拟场景里自由移动、探索,共同体验、互动,“亲临”三星堆考古现场,在考古专家的讲解带领下,和文物来一场充满乐趣的互动体验。这种沉浸式的叙事手法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展体验,使观众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化身为故事的直接参与者,技术的加持让文化遗产更加动人。
此外,跨界合作也是提升文化遗产品牌价值的有效举措。文化遗产元素通过与演艺、影视、商业等领域的有机结合,能创造出既具有独特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品牌。例如舞剧《只此青绿》、儿童剧《甪端》、纪录片《何以中国》、综艺节目《中国国宝大会》《万里走单骑》……
立足保护,放眼创新,才能让文化遗产更有生命力,活得更生动,更有韵致;挖掘价值,合理利用,方可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活得更有烟火气。唯如此,文化遗产才能更有精气神地“火”起来。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9日 11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竞业限制争议渐多 如何完善规则成破题关键
- 拼多多携手科技小院 让“爱媛38号”更好吃、更赚钱
- 广西梧州边检站全力服务“梧州—香港”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营
- 今年前11个月,全国法拍住宅卖了近1500亿元
- 如何减少电子屏幕“伤眼睛”
- 俄国防部凌晨通报:击落37架乌军无人机
- 诺和诺德在天津启动无菌制剂扩建项目 投资约40亿元
- 因声结缘?最新研究揭开声音的秘密
- 浙江金华:今年前五月中欧班列发送列数同比增长超四成
- 外媒: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45097人死亡
- 相当于140个银河系相连!科学家探测到最长黑洞喷流
- 外媒:武文赏当选越南国家主席
- 新药可使新冠病毒“自断生路”【动物实验表明可显著降低病毒水平】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转入坞内搭载总装新阶段
- 《封神》导演乌尔善:第二部计划2024年暑期上映
- 以影像“对话” 浙西南绿水青山为凝聚全球共识搭台
- 煤电“新政”催生千亿补偿预期,行业如何摆脱“根本困境”?
- 湖北文物赴美“出差” 向海外展现荆楚文化
- 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全球失业人数预计将降至1.91亿
- 北交所厦门行: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
- 热门推荐
-
- 人工智能或将改变未来战场
- 海南离岛免税促销引客 “五一”假期购物额5.47亿元
- 春节期间,熬夜多、烟酒多、吃大鱼大肉多,怎样补救?……权威解答来啦!
- 机票退改签费用过高,是该做出改变了
- 上海探索“实习见习+就业招聘”模式 助两岸、港澳侨大学生进入就业“预热期”
-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举办2023年“孔子学院日”活动
- 第十四届北影节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 巴西担任主宾国
- “强基计划”启动报名 这些关键领域基础学科要关注
- 普华永道调研:中国中西部地区正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 多地对接受辅助生殖家庭发放补贴 福建一地“试管婴儿”补助2万
- 湖南重点实施四大行动推动“以旧换新”
- 百余名青少年探索中轴线文化 助力非遗传承
- 北京警方推出30条便民措施 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 中国教育部: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
- 韩国车企突围经济放缓“泥沼”
- “职”等你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新”5场招聘
- AI续写经典神话 微短剧《美猴王》再绘文艺新样态
- 中国发布地球系统模式2.0版 开源约270万行程序代码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福德文化节在厦开幕
- 美国发生火车车厢化学品泄漏事故 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