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地名丛书《清风扬州路》首发 讲故事传承清廉文化
中新网扬州12月9日电 (朱晓颖 崔佳明)地名是人类文明足迹的标识,承载着特定地域的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也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和前进步伐。9日,扬州地名丛书——《清风扬州路》首发,该书由扬州市民政局编著,广陵书社出版发行。
12月9日,扬州地名丛书——《清风扬州路》首发式新闻发布会在扬州举行。 崔佳明 摄
“今天是12·9党风廉政教育日,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共同见证《清风扬州路》新书的首发式很有意义。”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刚说,《清风扬州路》以廉政文化为视角讲述扬州地名,不仅是对扬州市廉政文化研究的丰富和拓展,更是对扬州地名历史文脉传承的一次深刻致敬。
12月9日,扬州地名丛书——《清风扬州路》首发,该书由扬州市民政局编著,广陵书社出版发行。 崔佳明 摄
据了解,《清风扬州路》分为四个部分,即“先贤流芳”“倡廉胜地”“勤政丰碑”和“崇文家风”。清风,是清廉、正直、勤政之意;扬州路,泛指扬州的地名。简单地说,《清风扬州路》就是立足扬州地名,讲述清廉故事,传承清廉文化。
扬州,作为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每一个地名的来历含义,都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了古城的城市精神和人文价值。“这本书视角独特、创新,将地名文化与廉政文化巧妙结合,既是讲地名故事,也是讲廉政故事,通过对地名中廉政故事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传承廉政文化的新视角和途径。”参与该书编纂的扬州文史专家们如是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西立体开放大通道基本形成 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22.5万公里
- 德国总理在以色列机场遇火箭弹袭击 紧急撤离至避难所
- 2023年青海省与非洲各国贸易额达8.3亿元
- 河北临漳县一村民家中发生燃气爆炸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 前8月北京接待游客近2.5亿人次 旅游收入超4500亿元
- 欧盟理事会批准2025年年度预算
- 拉萨市民政局推进基层“双语”社会工作站建设
- 李强同老挝总理宋赛共同出席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仪式
- 我的宝藏家乡丨西藏,扎西德勒!
- 北京平谷:山水镇罗营“故事汇”喜迎新年开门红
- 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启动2024年第一阶段大修集中修
- “双汇杯”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暨双汇年货节在郑州启幕
- 震后超150小时 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再救出一名幸存者
- “县城热”折射城镇化新趋势
- 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在西安展出
- 不断抹黑挑衅中国 美国威胁和平安全
- 芯安全 芯动力 芯同行丨2024紫光同芯合作伙伴大会在京举行
- 90余名香港师生领略黄浦魅力 感受沪港同根同心
- 康洪雷、臧云飞携手军旅新作 电视剧《燃烧的地平线》即将开机
- 广西侗乡三江多措稳就业 特色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 热门推荐
-
- 专家纵论促进民营经济、城乡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 一场特别展览:艺术创作照亮“星星的孩子”
- 走进孙子故里 品味品质滨州
- 瑞士媒体:抱怨中国“产能过剩”暴露西方的虚伪与短视
- 2024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19日至21日举办
- 探浙江宁波最大“菜篮子”:“共享法庭”助矛盾前端化解
- 短视频里的“文学搭子”:让古今对话,使灵魂相遇
- 2024年服贸会主题论坛展现前沿趋势 促进开放合作
- 三星堆的“外星文物”之谜:神秘巴蜀王国缘何消失
- 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已整改问题金额8501.11亿元
- 为什么说人民币汇率不会大起大落
- 广东高院首次发布司法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典型案例
- 北海道渔联反对日本政府不获国民理解就排放核污水
- 男子疑妻出轨杀害两人 潜逃31年后落网
- 遇见福建:连城非遗奇妙夜精彩上演
- 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开幕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大风蓝色预警
- 中国田径协会通报“大连马拉松车辆阻挡运动员”事件:通报批评、书面整改
- 社会学学者张樹沁:为什么算法无法支持“造神”叙事
- “数”说旗舰物种多样化保护之路 绘就“万物共生”和谐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