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0名专家学者齐聚江苏扬州探讨春节木版年画保护传承
中新网扬州12月7日电 (朱晓颖 崔佳明)7日,2024中国·扬州木版年画学术交流会在扬州金陵大饭店举行,逾50名木版年画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相聚在江苏扬州,共同探讨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意义。
年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辞旧迎新、驱邪避灾、迎福纳祥、道德教化等多种功能,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它起源于远古时的原始宗教,历经唐、宋、元、明、清不断传承创新,绵延千载。早在汉代时,年画便已出现了门神雏形。此后,随着唐代佛经版画的发展、雕版技术的成熟,以及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木版年画于宋代逐步普及,并在明清之际步入成熟发展期,日臻繁盛。
“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达的雕版印刷技艺、高超的书籍插画艺术,以及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扬州木版年画在明代中期应运而生,于清代康乾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于清嘉道年间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在交流会上说,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扬州木版年画注重南北交融,呈现出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并在构思立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刻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在扬州博物馆的不懈努力下,2023年11月扬州木版年画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进一步推动了扬州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交流会上,专家学者从比较视域下长江流域木版年画的典型代表及艺术特色、大运河流域的木版年画研究、木版年画的收藏现状和保护措施、木版年画在新时代的活化和创新实践、实现木版年画大众化和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传统木版年画的海内外传播与影响六个方面进行交流。
扬州文化学者周鑫说,雕版年画这个符号从远古“结绳记事”便已经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迁,无论是北方的杨柳青、凤翔、杨家埠还是南方的桃花坞、绵竹等地,都有着极其精彩的雕版年画作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
春节是中国人最有仪式感的节日,今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张贴年画是传统春节的习俗,在当代如何把这一习俗发扬光大,需要有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包括数字化呈现、年画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杰如是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2025年春节到来,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年年有福”扬州木版年画展在扬州博物馆开展。扬州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遴选百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以全面展现扬州木版年画的发展简史、工艺流程和区域特色,期待观众在品赏五彩斑斓的年画艺术之余,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观察】泛滥的“摇一摇”跳转广告需认真治一治
- (乡村行·看振兴)从两台装载机起家的中国北方村庄
- 快讯!日本首相石破茂所乘车辆发生碰撞事故 本人未受伤
- 电影《爱情的代驾》终极预告海报双发
- 安徽公安发布保障经济发展36条措施
- 中国民歌展演在鸡西举行 全国40多位歌手在乌苏里江畔唱响民歌
- 湖南长沙至日本东京航线复航 春运通航10个国际城市
- 益禾堂史上最“厘普”联名,厘普到家了
- 直面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九大任务
- 总台春晚分会场发布:重庆、武汉、拉萨、无锡
- 世界经济论坛专家麦伦姆:中国技术创新或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 | 世界观
- 成都海关签发四川首份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
- 浙江宁波:高山水蜜桃坐“专车”下山
- “摘镜潮”明显提前 医生:近视手术并非人人可做
- “萱草花音乐公路”将于五一假期亮相大同
- (第六届进博会)访花王(中国)董事长:绿色与健康成为日化市场关键词
- 临江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夏琨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因公牺牲
- 7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05元 上调7个基点
- 守牢生态红线 江西安远倾心呵护东江源头水
- 苏丹医生工会:武装冲突已致256名平民丧生
- 热门推荐
-
- 外专谈“一带一路”|多国专家:“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迫切需要的“绿色之路”
- “AI厨师”开始掌勺,能否缓解餐饮业用工短缺?
- 民族文化打动年轻人 现场听民乐成新风尚
- 柬埔寨旅游部部长:提升接待环境期待中国游客回归
- 女子因错过高铁崩溃大哭怒斥孩子?杭州站回应
- 中国烹饪协会:前三季度餐饮消费持续恢复
- 柬埔寨西北地区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 交通运输部:各主要网约车平台下调抽成比例1到3个百分点
- 专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须抓住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火车头”
- “中国荔乡”广东茂名荔枝罐头首次进入北美市场
- 第七届进博会 | 进博会这样迈向第七年
- 百名画家创作百米长卷 “羊城礼赞”主题美术展开幕
- 时评:延长男性育儿假,期待早日落地
- 广州市创新开展“一手房带押过户”
- 【冰雪春天】江西多地景区推出免票或半价新春优惠 属龙游客“最幸运”
- 痴迷古诗、热爱中国文化 马里小伙成中国基建“迷弟”
- 韩国京畿道发生交通事故 警方确认3名中国公民遇难
- (新春走基层)“老龙”和“小龙”的春运接力
- 青海海东市降雨导致山体滑坡 有车辆被困
- (新春走基层)西安铁路夫妻别样的“家庭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