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兴衰与气候有关?
作为古蜀时代的重要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星堆曾有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从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便足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绚丽多彩。古三星堆人为何选择古蜀作为生存繁衍之地?三星堆文明又因何突然间消亡?其中的气候因素不容忽略。
1
适宜的气候带来繁荣和发展
通过对三星堆遗址的孢粉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多种植物遗存,包括竹子、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以及少量碳化稻等。这些植物遗存显示,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殷周交替之际,成都平原地区有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多样,多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并且附近有湖泊水系,拥有较多的藻类植物,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2021年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象牙,这可能由贸易交换而来,也可能反映了在三星堆文明时期,该地区有大象生存。
大象最舒适的生存环境是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大象的生存对温度有一定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活。大象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水源是否充足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表明,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很可能要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形态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青铜神树形态接近《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这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或者热带的植物。青铜神树具有高大的枝干和纵横交错的树根,更像是亚热带特有植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人之所以来到三星堆生活,并且逐步建立起国度,恐怕也是看中此处气候条件优越。三星堆时期这里终年温暖湿润,北有鸭子河,西南有马牧河,土质肥美,适宜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人类居住和文明兴起。古气候研究也证明,三星堆时期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全新世的温暖期,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潮湿,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2
突然消亡或与极端天气有关
2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三星堆文化突然中断并迅速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一问题有多种假设,包括战争说、水患说、迁徙说等。部分研究倾向于气候变化导致灾难频发,最终因为一场洪水使得三星堆文明湮没于历史之中。
距今3500年前的第二新冰期,中国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冰川活动普遍加强,多种冰川活动发生,这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对三星堆地区孢粉古植被序列的分析,并与全国同时期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在约2800年前出现了气候干冷期。由温暖湿润到寒冷干旱的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状况频发,这可能导致了洪水泛滥。
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频繁的干旱洪水最先影响古蜀社会的农业生产,先民的生产活动依赖于自然环境,无法抵御这种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进而导致三星堆文明覆灭。
在三星堆文明第四期遗址中,发现了富水淤积层,这是三星堆被洪水淹没的有力证据。其早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烁石,这也是洪水冲刷所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洪水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社会发展。
此外,约公元前1037年,三星堆遗址区及周边发生了严重的地震并引发岷江改道,这些灾害可能导致了江水枯竭,进而迫使三星堆人迁徙。
3
温暖期的王朝更稳定繁荣
这样的“天意”并非偶然。实际上,人类进化历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多文明的兴衰曲线,与气候变化曲线存在高度重合。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以时间为脉络,以王朝起止为分界线,详解了不同朝代的气候特点——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至公元1900年间,有四个相对温暖和四个相对寒冷的时期。四个温暖期大致对应的历史朝代依次为夏朝至西周、两汉、隋唐、明朝;而寒冷期大致对应了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与辽宋金元、清朝。
总的来说,处于温暖期的王朝相对更稳定且繁荣。
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农业基础上,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寒冷期通常对应着降水减少、天气干旱,粮食大幅减产,生存环境更窘迫。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还会产生掠夺资源的情况,并带来动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发布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
- 如何应对“孕傻” 宝妈快看过来
- 交通运输部:2024年2月9日至17日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
- 216.4万亿元、400万辆……一系列数据勾勒出我国经济旺盛活力
- 从文物保护到科普达人 “斗拱爷爷”为传承转身
- 土耳其两架军用直升机相撞 致6名军人死亡
- 安徽出台新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 广西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 助力企业顺利“出海”
- 癸卯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 纪念孔子诞辰2574周年
- 警方通报“天津一饭店有顾客发生争执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 应急管理部:将湖北、安徽两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提升至III级
- 博物馆奏响中国古乐 智化寺上演“非遗音乐荟”
- 厦门书法家创造两项极限微楷世界纪录
- 广西南宁构建面向东南亚的跨境电商平台
- 中国铁建:探索贵州产城融合创新模式 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 国航:即日起重启京沪航线
- 首架C919交付机完成首次换发
- 直击北京暴雨:和洪水“抢时间”
- (上海自贸区十年)我在自贸区 |“最佳见证者”詹旭:两次创新让我们对未来“有很高期待”
- 原创音乐剧《光影少年》讲述娱乐圈追梦故事
- 热门推荐
-
- 中欧企业家武汉东湖对话 共促双向经贸合作
- 预制菜“抢占”年夜饭餐桌,多一种选择不是坏事
- 上海: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 为更多家庭提供优质托育服务
- 2022湖南旅博会启幕 科技赋能激活文旅消费新热潮
- 90余名香港师生领略黄浦魅力 感受沪港同根同心
- 家庭教育指导:从结婚领证那一刻开始
- 从香江到浦江,香港青年走进上海乡村当“一日体验官”
- “注水”推荐 “钓鱼”探店 有哪些法律问题?
- 述评:尊重生命 莫让“高空抛物”再造悲剧
- 联发科发布天玑8400 李彦辑:助力终端设备将AI前沿科技惠及更广泛的大众
- 全民阅读时代怎么读?专家:阅读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启发思考
- 【理响中国】理性认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 江西吉水“就业之家”全覆盖 搭建县乡村三级就业桥梁
- 上海滴水湖畔新添“朵云书院”:低头看书,抬头看湖
- 商务部:7月11日起,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 “网红盐”也是盐,别被“营销故事”带偏了
- 云南会泽深耕特色劳务品牌 促产业和就业双赢
- 四川成都:2023年460.45万人缴存住房公积金801.96亿元
- 青海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美国“毒列车”事发地居民健康情况公布 超七成人出现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