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兴衰与气候有关?
作为古蜀时代的重要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星堆曾有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从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便足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绚丽多彩。古三星堆人为何选择古蜀作为生存繁衍之地?三星堆文明又因何突然间消亡?其中的气候因素不容忽略。
1
适宜的气候带来繁荣和发展
通过对三星堆遗址的孢粉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多种植物遗存,包括竹子、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以及少量碳化稻等。这些植物遗存显示,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殷周交替之际,成都平原地区有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多样,多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并且附近有湖泊水系,拥有较多的藻类植物,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2021年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象牙,这可能由贸易交换而来,也可能反映了在三星堆文明时期,该地区有大象生存。
大象最舒适的生存环境是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大象的生存对温度有一定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活。大象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水源是否充足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表明,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很可能要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形态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青铜神树形态接近《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这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或者热带的植物。青铜神树具有高大的枝干和纵横交错的树根,更像是亚热带特有植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人之所以来到三星堆生活,并且逐步建立起国度,恐怕也是看中此处气候条件优越。三星堆时期这里终年温暖湿润,北有鸭子河,西南有马牧河,土质肥美,适宜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人类居住和文明兴起。古气候研究也证明,三星堆时期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全新世的温暖期,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潮湿,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2
突然消亡或与极端天气有关
2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三星堆文化突然中断并迅速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一问题有多种假设,包括战争说、水患说、迁徙说等。部分研究倾向于气候变化导致灾难频发,最终因为一场洪水使得三星堆文明湮没于历史之中。
距今3500年前的第二新冰期,中国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冰川活动普遍加强,多种冰川活动发生,这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对三星堆地区孢粉古植被序列的分析,并与全国同时期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在约2800年前出现了气候干冷期。由温暖湿润到寒冷干旱的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状况频发,这可能导致了洪水泛滥。
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频繁的干旱洪水最先影响古蜀社会的农业生产,先民的生产活动依赖于自然环境,无法抵御这种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进而导致三星堆文明覆灭。
在三星堆文明第四期遗址中,发现了富水淤积层,这是三星堆被洪水淹没的有力证据。其早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烁石,这也是洪水冲刷所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洪水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社会发展。
此外,约公元前1037年,三星堆遗址区及周边发生了严重的地震并引发岷江改道,这些灾害可能导致了江水枯竭,进而迫使三星堆人迁徙。
3
温暖期的王朝更稳定繁荣
这样的“天意”并非偶然。实际上,人类进化历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多文明的兴衰曲线,与气候变化曲线存在高度重合。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以时间为脉络,以王朝起止为分界线,详解了不同朝代的气候特点——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至公元1900年间,有四个相对温暖和四个相对寒冷的时期。四个温暖期大致对应的历史朝代依次为夏朝至西周、两汉、隋唐、明朝;而寒冷期大致对应了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与辽宋金元、清朝。
总的来说,处于温暖期的王朝相对更稳定且繁荣。
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农业基础上,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寒冷期通常对应着降水减少、天气干旱,粮食大幅减产,生存环境更窘迫。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还会产生掠夺资源的情况,并带来动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各地冰雪游“上新”吸引众多游客 “滑雪+”点燃“消费热”
- 突发!巴基斯坦一火车站发生爆炸 已致21人死亡
- 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震中有房屋倒塌
- 国家发改委:2024年“两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具有良好条件
- 中俄专家齐聚哈尔滨 共谋黑龙江小浆果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 24季两岸秋季茶王擂台赛10大茶王出炉 月底举行颁奖典礼
- 抓获62名犯罪嫌疑人 鄂尔多斯警方打掉一为境外提供洗钱帮助的犯罪团伙
- “空中自驾”成出行新体验,低空经济玩出新花样→
- 北京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
- 杜绝“小病大修” 关键在于改变家修作业模式
- 国家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清远基地揭牌
- 清明时节忆先烈 南粤之行觅踪迹——寻找黄高阳烈士祖籍
- 北京国际花园节开幕 将开展400余场精彩文旅活动
- 大江论坛·第六届两岸青年成长创业论坛开幕
- 8月1日起,辅助生殖将纳入安徽医保报销
- 好样的!盘点2024闪闪发光的00后
- 外媒:两名蒙面男子10月闯入英国温莎城堡庄园
- 中国首个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
- 伊朗外交官:将对以色列开展“闪电式强硬”回击!
- 交通出行成“五一”假期中国消费者吐槽重灾区
- 热门推荐
-
- 首期中哈媒体沙龙在霍尔果斯合作中心举办
- 中秋小长假火车票开售
- 紫金山天文台:星月拱门将浪漫亮相
- 连云港200辆私家车变身“红眼列车”接驳车
- 车路云如何一体化发展?业界重庆探讨“中国方案”
- 江苏昆山一高压电线坠落致2人触电
- 冷空气袭广东 粤北部分地区出现冰冻
- 湖南祁阳早稻播种面积38万亩 机械插播助农增收
- 医药反腐全面启动 多家上市公司表态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九江!
- 世卫组织警告!这一药物有问题,或导致儿童死亡
- (第六届进博会)3M中国总裁丁泓禹:与进博同行,与中国市场共生共赢
- 中国三部门引导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贷”
- 《美丽广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印发
- 中巴财金分委会项下中巴金融论坛在京召开
- 2024年中国铁路发送旅客40.8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 美国奥兰多万圣节活动发生大规模枪案 已致2死6伤
- 不能让群众看病的“救命钱”成为“唐僧肉”
- 陕北黄土高原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紫斑牡丹
- “茶和天下·雅集”活动走进科伦坡 壮乡广西发“请柬”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