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乡村艺术团探索城乡文化融合“新版本”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长文化”
温州乡村艺术团探索城乡文化融合“新版本”
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广袤乡村,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常常聚集在村里的文化礼堂前,期待乡村艺术团的演出。大人们讨论即将上演的节目,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
一天晚上,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在等候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的人群中,一名村民回忆:“小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偶尔能听到广播里播放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时候的奢望,就是能面对面看上一台这样的戏。”
近年来,温州乡村艺术团创新探索的“版本”不断迭代。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说:“从1.0时代的‘送文化’到2.0时代的‘种文化’,随着乡村艺术团的探索不断深化,我们开始探索3.0时代——‘长文化’。”
“长文化”,强调城乡文化的共生与融合,将城乡提到同一个维度,以平等的角度去融合资源、共创艺术,实现城乡精神共富。
既是村民也是艺术团成员
2018年5月,温州市启动“乡村文艺繁星计划”,乡村艺术团随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地通过“单独建团、邻片组团、互补联团”等方式组建团队,并将乡村文艺团队纳入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2700多支乡村艺术团,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超过12万场,累计开展活动超过52万场,服务群众近1858万人次。
73岁的徐雪华是首批参与乡村艺术团的成员,对她来说,乡村艺术团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退休生活,“我主要扮演老年人的角色,比如《白蛇传》中划船的公公,《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英台的父亲等”。参与表演还让她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找到了话题,“很多村民看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表演得很出色,也想尝试,我就建议他们加入乡村艺术团”。
平阳县英姿乡村艺术团(原名麻步镇树贤社区乡村艺术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排练了歌曲、舞蹈、戏曲、器乐演奏、朗诵、合唱等节目,不定期到各村(社区)演出,成为当地一支不可或缺的文化服务力量。
团长王碧瑜介绍,2019年,她们还联合姊妹艺术团成立文艺轻骑兵,穿梭于各乡村舞台流动演出,通过“友情客串、助兴参演、同台竞技”等方式,推动专业演员与乡村演员同台竞技,相互切磋、相互交流。
龙港市咸园乡村艺术团成立于2021年,短短几年就发展了起来。目前,艺术团已成立多个分团,涵盖越剧、京剧、少儿越剧、鼓词、萨克斯、武术等多个艺术领域。他们积极参与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15分钟文化圈”等,累计开展文化活动200余场,“周周唱”活动120余场,受到村民们的喜爱。
越剧分团团长陈秋燕说,艺术团在演出中,总能遇到跃跃欲试的村民问“我可以上台唱一段吗”。对此,陈秋燕都会热情回应,顺势宣传:“您可以加入乡村艺术团,我们有专业的老师免费培训,培训后就能到处演出了。”
如今,咸园乡村艺术团已有团员300余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工厂的务工人员,还有村民。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乡村是艺术的厚土
走进鹿城区藤桥镇,可以看到一座座文化礼堂点缀在绿树成荫的村庄之中。这里不仅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乡村艺术团的活动基地。艺术团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将乡村生活的点滴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在洞头区,北岙街道金秋乡村艺术团的原创民俗舞蹈《渔婆婆》《紫菜舞》等极具海岛特色;海之韵乡村艺术团的功夫扇、鬼步舞让人眼前一亮;东屏街道蓝港社区的舞龙表演、民俗采街别具一格;还有灵昆舞蹈队、雅韵旗袍队、元觉排舞队等团队,活跃在大小舞台……洞头老百姓唱洞头歌、跳洞头舞,享洞头文化生活。
这些乡村艺术团重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精品艺术与群众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让艺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王碧瑜有自己的看法。当地一直流传着传统的腰鼓表演,为此,她成立了平阳县英姿鼓乐团,“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气势恢宏,是带动氛围的‘好手’。鼓乐团在传承腰鼓的同时,还为各村举办的大小活动助力,比如婚嫁、祝寿等,是真正接地气、展民风的文化项目”。
最近,咸园乡村艺术团正在组织编排一台由越剧、舞蹈、武术3个分团骨干成员共同参与演出的节目——《追鱼·观灯》。该节目融合当地特色的舞龙、醉舞、观灯等元素,结合越剧唱腔,呈现出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作为参与者之一,陈秋燕兴奋地说:“这个节目将在元旦推出,它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演出内容来自生活。”
引入社会力量支持乡村艺术团
温州还利用社会力量,发动由温州市文化馆牵头成立的表演艺术类培训机构“公益大联盟”与乡村艺术团“牵手”,让乡村艺术团得到社会师资的专业辅导培训,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水平。
泰顺县星芊艺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已为艺乐乡村艺术团提供8年辅导。在该公司青年文艺骨干罗夏云看来,乡村艺术团将一群热爱艺术的人集聚起来,拓宽了他们的人生宽度。
“艺乐乡村艺术团团员的年龄在50至65岁之间,他们对舞蹈的投入震撼了我。”罗夏云说,“我指导团员排练《我和姥姥》的舞蹈时,他们每次训练都能坚持扎马步,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坚定了与他们同步的信念。”
在苍南县,乡村艺术团与当地旅游景区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他们通过演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文化氛围。这种文旅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乡村艺术团的知名度,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温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陈海钦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推广“乡村文艺繁星计划”数字服务平台,依托数字技术,为乡村艺术团管理方式精准化、团队建设规范化、团队活动主动化赋能,不断提高乡村艺术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我们还将加强与高校、专业艺术团体的合作,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支持乡村艺术团的发展,让乡村艺术团扎根落户。”陈海钦说,“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乡村艺术团成为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实现精神共富的重要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医生千里援青:援与受,收获成长和人生的经验
- 北京被困列车旅客回忆:最艰难时6个人分到一瓶水
- 海关总署: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4.5万亿元
- 美院原院长与研究生有不正当关系?重庆师范大学通报
- 白皮书称:转换协议对推动全球开放获取产出收效立竿见影
- 意外跌倒竹子插入“生命中枢” 上海专家成功“扫雷”救回老人性命
- 14.6万青海牧民放下牧鞭吃上生态饭
- 爱康AI智爱之夜“摊牌”了 速戳一览晚会高能亮点
-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青海彩陶集中展出
- 何以中国|来山东看宝贝!AI激活沉睡千年的文物
- 四川:官方回应校园“化粪池塌陷” 14名掉入学生已有12人返校
- 北京启动防洪Ⅱ级应急响应 S2线等列车停运、多个景区临时关闭
- 把剧场搬到影院 越剧《新龙门客栈》再“上新”
- 中法携手共谋大健康产业发展
- 广西瑶乡欢度“祝著节” 特色民俗盛宴引游人
- 2024年一季度贵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8.2%
- IDC评估报告:百度文心大模型3.5拿下12项指标的7个满分
- 北京迎来雷雨大风天气
- 王宏伟放歌《山海情》:难的是说方言
- 新能源汽车为柬埔寨民众带来绿色出行新体验
- 热门推荐
-
- 克宫遭无人机袭击引发俄乌冲突升级担忧
- 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中传毕业 董丽娜昨日作毕业发言感动网友
- 青海海南:以光伏治沙推动绿色发展
- 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中国钢材消费总量已达峰 市场展现强大韧性
- 国铁西安局今年暑运旅客发送量突破2000万人次
- 美专家担忧氯乙烯泄漏事故影响:数年后或现大批癌症患者
- 中新国际观察 | 法国17岁少年之死为何“引爆”连日骚乱?
- 甘南碌曲:盘活家底“牛”劲足 牧民过上“牛日子”
- 韩国国会司法委员会通过第二版“内乱特检法”
- 广东推出十大最美公益林(天然林)打卡点
- 四川眉山:上跨成昆铁路的绕城公路特大桥顺利转体
- 北京警方今年以来推出七领域28项新举措便民惠民
- 中国“聚宝盆”披绿衣 绿色矿山建设显成效
- 女子一句嘀咕引起银行高度警惕,一起租借银行卡不法行为被当场揭穿
- 法国“洋女婿”壮乡创业记
- 开会玩手游被在场小学生写进作文 日本一地方议员辞职
- 2024年暑运南铁共计发送旅客5829万人次
- 财政部拟第一次续发行2024年记账式附息(十三期)国债(7年期)
- 上半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1468亿美元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跨越64年 “国家的孩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