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戏剧院“好戏连台” 专家解码地方戏曲缘何好戏频出
中新网南宁10月24日电 题:广西戏剧院“好戏连台” 专家解码地方戏曲缘何好戏频出
中新网记者 杨陈
彩调剧《新刘三姐》、桂剧《七步吟》《南宁女儿邓颖超》、壮剧《百色起义》《牵云崖》《黄文秀》、京剧《瑶山春》……10月的广西南宁,5天7场广西戏剧院优秀剧目展演,让“戏粉”们大饱眼福。如此频密的演出,剧目水准之高,演员技艺之精湛,也让国内戏剧界“大咖”啧啧称道。
“这几天接连观摩了几部作品,题材的覆盖面很宽,弘扬主旋律的现实题材主题创作、红色历史题材,看家戏,传统民间故事戏,以及带有实验色彩的探索剧等,可谓应有尽有。”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刘彦君在此间表示。
“好戏连台”的背后,是广西几代戏剧人的传承创新,也是广西戏剧院十年磨一剑的攻坚克难。10月24日,由广西戏剧院、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为人民代言 为时代放歌”主题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与会戏剧界专家学者就广西地方戏曲发展等展开交流。
挖特色:走出良性发展之路
广西山清水秀,民族文化蕴藏丰厚,壮剧、桂剧、彩调剧、京剧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凝结,相映生辉。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就创造了在全国和世界各地演出2900多场的盛况,全国139个专业剧团中,就有58个剧种移植排演《刘三姐》。此外,日本、美国等国外10多个文艺院团亦移植排演《刘三姐》。一出戏享誉全国,风靡东南亚。
“彩调剧《刘三姐》的创作集合了山水文化、歌曲文化、民间文化、民间立场、民间价值,这些都根植于广西本土的山水资源、民族资源之中,是对地方已有文化资源最好的整合,是一个里程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剧理论家马也表示,近年来广西戏剧院致力于对本土山水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进行发掘、打造、传承,进行现代化的创造、创新、转化,为全国地方剧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广西戏剧院的发展走对路、出名家、强基层、用对人,2012年至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并多次获得文华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荣誉,六次入选新年戏曲晚会,代表地方戏曲首登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全国戏曲舞台界令人刮目,为广西戏剧院现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育忠认为,广西在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方面,既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哄而上,又能拂去历史的尘埃,与时代同频共振,反映时代风貌,展现现代审美品格,走上了一条秉持自身传统、守正创新的良性发展之路。
育人才:“铺开”与“挑精”并轨
“5天7场大戏,剧种不同,但许多演员一人身兼多部剧,能在不同剧目中灵活转换角色,实属不易。”谈起此次广西戏剧院优秀剧目展演中演职人员的表现,当天与会专家赞不绝口。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十余年前,广西戏剧院成立之初,还曾面临“没有一个剧团的演员可主演一部大戏”的困境。
2012年,广西将广西壮剧团、广西桂剧团、广西彩调剧团和广西京剧团等四大剧团合并,成立了广西戏剧院。
广西戏剧院院长、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席龙倩介绍,彼时原四个剧团的主要演员均已退休,仅有彩调剧《刘三姐》可进行全剧演出。对戏剧院而言,“梦想从学习开始”。“我们以专项扶持政策培养人才,以经典作品培养人才,以合作共建选人才,以项目推出人才,用考核促进人才,为人才的呼之欲出创造了条件。”
广西戏剧院制定了人才培养“铺开”与“挑精”双向并轨计划,一方面长期培养编导团队,对演员开展重点培养,对打击乐手采用边演边训模式;另一方面实行央地合作模式,实施名家拜师学习计划,推出文艺新秀,推选舞台艺术青年表演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院团与院校携手共建等,使优秀青年戏曲人才得以崭露头角。
广西戏剧院京剧团演员、彩调剧《新刘三姐》角色“姐美”扮演者陈慧就是上述机制的受益者,从一名青年演员逐渐成长为主要演员,还赴京拜荀派艺术研究会会长孙毓敏先生为师。“赴京拜师让我学到了很多,可以更好地把传统的东西融入到院团的新创作剧目中。这些年我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也收获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英才、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等几十个奖项。未来我将继续为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加油。”
畅未来:走近观众走向国际舞台
根据全国戏曲普查,中国现有戏曲演出团体12000余个。什么是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如何让优秀戏剧兼具艺术价值和市场效益?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戏曲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是当下中国戏剧界努力的方向。
“观众其实是戏剧的命脉,是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的依据。”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张仁胜表示,近年来,广西戏剧院在舞台艺术精品上已经走得很远,未来应该朝着怎么把艺术与当下文化市场结合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认为,时代是发展的,戏剧也要在思想性、时代性以及艺术表现手段方面与时俱进,以此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特别是吸引青年观众。
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于瑮建议,广西戏剧院要不断打磨新剧目,使新戏成为经典;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精湛技艺;进一步培育观众市场,培养观众的欣赏能力;加强戏剧理论、评论方面的研究,使之能以时代精神加强戏剧欣赏。
事实上,成立至今,广西戏剧院一直在不断“尝新”,共新创作剧目25部、复排剧目28部、移植剧目5部、传承剧目44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800余场,吸引观众逾330万人次。
与此同时,广西戏剧院还充分利用地域区位优势,保持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多次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邀请来自东盟十国的戏曲演员及爱好者来邕参加演出和交流活动。实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刘三姐走东盟》,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彩调剧《刘三姐》交流演出。
谈及未来,龙倩表示,广西戏剧院将继续抓好规划建设,把社会期盼、民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新局面,百尺竿头,再上一步。(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国民间组织携手成立婆罗洲-中国友好联盟
- TCL空调发布小蓝翼P7,联手海思、微软定义新一代空调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母亲河的归来故事:从干涸断流到兴产聚人
- 重庆万州遭遇大暴雨袭击 驻地武警官兵紧急驰援
- “2024浙江迎春花展”开幕 2000余种年宵花“俏迎”新春
- 阿里巴巴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 家乐福购物卡只能结账20%
- 北京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323条
- 内蒙古满洲里恢复中俄免签旅游团队通关业务
- 中国驻印尼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
- 中大教授李宗桂: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不懂苏东坡
- 【中国网评】又盯上传统芯片?美对华政策正掉入“国家安全”陷阱
- 歌曲《龙文》MV首发:同唱一首歌,共叙两岸情
- 依法从重打击境外电信诈骗
-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现 全球明年或更热
- 别让微短剧成“坑老经济”新收割场
- 意海岸警卫队近两日救起35艘移民船 仍有20余人失踪
- 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在迪拜举行
- “‘桥’见海河,邂逅浪漫” 天津举办桥边音乐汇系列活动
- 北京房山、门头沟防汛救灾一线见闻
- 热门推荐
-
- 提升获得感是活跃资本市场的基础
- 枪案频发!美国1岁女童无辜卷入枪击事件中枪入院
- 平安银行降薪?员工证实:确有其事
- 又是一年好“丰”景!各地小麦陆续开镰收割
- 京郊雪场夜滑成新热潮 美团旅行数据:北京位列夜滑搜索城市首位
- 从《生吞》到《胆小鬼》:动词转换成了名词
- 竹内亮:我非常喜欢中国充满活力的变化
- 第十二届“中菲关系马尼拉论坛”成功举办
- 眼科专家为高校学生护眼亮眼支招
- 宁夏将大力实施“六特”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 中国财政部门处罚一批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
- 沦为“麻烦制造者” 驻伊美军为何撤出难?
- 15人获刑,案值3亿多元!制售假冒品牌手表案宣判
- 内蒙古发现优美蜓科完整化石 距今1.65亿年
- 广东海面持续大风 沿海地区涌浪大
- 哈马斯:第一批获释人员名单延迟公布系技术原因
- “银发浪潮”临近 养老院“新花样”层出不穷
- 甘肃天水市3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772.5万人次
- “北极鲶鱼”事件不予公开?
- 澜湄航空与柬埔寨酒店协会合作 促进旅游市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