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烂泥沟到丰收地,南泥湾奏起“红绿交响曲”
中新网延安10月24日电(刘越)朋友,我想你一定听说过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伴随耳熟能详的歌曲,这片充满理想与希望的热土,曾是多少人心向往之的红色圣地。
深秋的延安,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前,一群游客自发跳起广场舞,红外套,黄丝巾,在《南泥湾》的悠扬歌声中,一张张笑脸映着红太阳。
其中,来自陕西绥德的游客杨红梅告诉记者,她和老姐妹们看到南泥湾如今的开发规划,喜不自胜,就想跳舞乐呵乐呵,开心开心。
“南泥湾现在到处好风光,也不是从前的旧模样了!”
在南泥湾,探寻自力更生的红色传奇
郭大姐的一句话,道尽了这片红色热土几十年来的变迁。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延安南泥湾。深秋的南泥湾,喜迎稻菽千层浪。站在千亩稻田的田埂上,记者们齐声唱起《南泥湾》,唱出了南泥湾与红色历史的不解之缘。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部,地处汾川河上游,河水由北向南扩张,形成了一道冲积层很厚的弓形湾,故名“南泥湾”。由于历届旧政府失于治理,原本的沃土成了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执行保卫边区、屯田军垦的光荣使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南泥湾进行生产和举办农场的还有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中共西北中央局、中央党校等单位。
当时,南泥湾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由此,南泥湾成为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内,战士们穿过的草鞋、用过的镰刀躺在橱窗里,静静讲述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据副馆长白烃介绍,纪念馆于2021年7月对外开放试运行,分为两层6个单元,集中展示了军民大生产时期的富饶风貌,还原大生产运动及359旅边开垦边练兵的场景。
“游客主要分为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群体、专家学者研究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及普通游客群体。纪念馆针对各群体,精心准备了四套讲解词,以满足不同需求,确保每位游客都能在纪念馆中,更好地去理解‘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南泥湾的开发史,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士们用锄头和钢枪、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伟大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
在南泥湾,见证生态保护的绿色壮举
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与这份坚韧的奋斗精神,直至今日仍被后人传颂、学习、实践着——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便是最好的例子。
站在湿地公园中的观景台上,举目望,远山绵延,林海奔腾,银杏与白杨秋风中斑斓灿烂;低头看,风吹残荷,水草丰茂,游鱼和野鸭碧水间悠然来去;如画美景中,吸一口带着青草芬芳的湿润空气,顿觉神清气爽。
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眼前这片碧波荡漾的湖泊,在几年前竟然是一处坑坑洼洼的废弃矿场。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彦龙告诉记者,起初,这里是一片采矿区,主要开采鹅卵石等石材,用于修路等施工建设。由于过度开采,原有的农田被挖成了大水坑,一片荒芜,无人管理。
“自2014年试点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建设更好的湿地公园,管委会将这片乱开、乱采、乱挖的区域进行整治,并打造成了宣传科普的基地。如今,这片曾经的采矿区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人们了解湿地、学习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
从黄土裸露到满目葱茏,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旧貌换新颜。在陕北干旱、半干旱区中,这样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尤为珍贵,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湿地生态修复的示范案例。
水土治理好了,鸟儿也飞回来了。王彦龙介绍,如今南泥湾开发区区域内的主体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湿地公园现有脊椎动物232种,其中鸟类132种,小、白鹭、苍鹭等水鸟显著增加,近年还观测到东方白鹳、黑鹳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成群的鸟儿吸引了成群的游客。看完红色景点后,在青山绿水中休闲游览,成为打卡南泥湾的热门路线。既能看“红”,又能赏“绿”,南泥湾迈上了文旅发展的快车道。
在南泥湾,书写红绿融合的时代新篇
红色历史底蕴与绿色生态保护交相辉映,织就新时代南泥湾的美丽风景。
近年来,南泥湾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将南泥湾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发展典型示范区。以位于南泥湾核心区、已有80多年历史的千亩稻田为例。曾经,八路军120师359旅进驻南泥湾,治地打坝、修渠引水、精心耕耘,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为党中央的粮食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
后因多年撂荒,稻田面积大量萎缩,不到300亩。进入新时代,南泥湾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通过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再次恢复了千亩稻田的壮丽景象,每年稻香鱼肥之际,都令人心旷神怡。
2019年,延安南泥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了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引进优质东北大米品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打造标准化样板田,再现了“陕北好江南”。
千亩稻田重新焕发生机,是南泥湾“红绿融合”的范例。稻田作为回顾历史的热门景点,收下来的稻米对外热销供不应求,秸秆则制作成原生态的稻草装饰,用来装点湿地公园中的“稻草王国”。
“南泥湾的整体开发定位是依托‘南泥湾’品牌,打造‘农文旅体’结合的一个开发区。农是现代农业,文是教育培训,旅是红色旅游,体是体育赛事。”
如今,景区现有金盆湾八路军359旅旅部旧址、中央垦区政府旧址、延安炮兵学校旧址等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西大门景观、稻香门广场、大生产纪念广场、湿地公园等景点,可谓是广大游客重温历史记忆、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文旅体”旅游业态的理想之地。
旅游业得到新发展,当地村民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王彦龙透露,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景区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游客的增多,当地村民开设的农家乐和民宿也越来越多。
“同时,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助力村民增收。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进入现代农业产业中工作,实现双重收益。”
昔日的荒芜稻田,今朝的丰收画卷,南泥湾的蜕变,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对“南泥湾精神”的深刻传承与创新发展。这片“红绿融合”的热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书写着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新篇章。(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澳门中银成功发行首单人民币“玉兰债”
- “世界工厂”东莞逾九千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
- 中外专家驳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
- 官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中秋晚会》节目单发布
- 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投产
- 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湖南娄底山区开“耕读集市” “蔬香”换“书香”助乡村孩子圆阅读梦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黎巴嫩派遣外科医疗队
- 湖南零陵打造“草圣故里”品牌 再现“一代草圣”怀素传奇人生
- 中国电影产业迭代升级 如何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 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增加 与7个危险因素有关
- 致23人死亡的美国得州沃尔玛枪击事件枪手被判90次终身监禁
- 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港发行600亿元央行票据
- 山西警方专项行动侦办97起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案件 查处147人
- 山东“加码”施措提升营商“软环境”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
- 乘警刘威威:在列车上绽放别样青春
- 哈尔滨市松北区一租户“私拆承重墙”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与修复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枕头:蕴含大智慧的助眠神器
- 中国政府向巴勒斯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 热门推荐
-
- 我国护士队伍人数超500万,护理事业发展量效同升
- 海南文昌出台管理办法规范航天旅游市场秩序
- 文化中国行丨零距离触摸良渚文明是种啥体验?速来打卡
- 税惠红利为侨乡泉州外贸“出海”“扩圈”添动能
- 法国国家图书馆接受北京作家作品捐赠
- 幼儿园楼上改成“老年活动中心”,“新老人”成目标群体
- 探博物馆、访自动化码头 走进广西钦州感受发展新貌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2023版“河北蓝皮书”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 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在南京体验民俗 融入当地生活
- 受台风影响 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 中新健康 | 糖尿病、高血压也会导致失明?医生:眼病不仅是眼睛的疾病
- 绿色新农居 安全且舒适(经济新方位)——河北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探访
- 金庸展将登陆上海 众多展品系首次在内地展出
- 南湛高速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格子梁吊装完成
- 北京15区雷电预警 16日起三天雨水频繁
- 重庆医科大学试点运行高校内控数字化协同平台
- 多家理财公司加入“费率打折促销”行列 个人投资者无需特别关注业绩比较基准和费率
- 外卖“安全封签”或成趋势
- 流星雨七夕夜厦门倾情开启 “宇宙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