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积极发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追求
建筑是富有生命的东西,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建筑自古以来在世界上就具有重大影响,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相对于另外两大体系,中国建筑历史更加悠久、体系更加完整、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前不久,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人劳动和创造的结晶,是可以感知、触摸、观瞻的物质文明的重要形式,又是积淀、传承、具化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融通,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更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化中国建筑史研究。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不但要研究中国传统建筑高超的营造技艺、独特的空间形态、恢宏的气度气象,更要积极发掘蕴含其中的精神追求。
师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非常强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讲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因素,也讲究因材施用、充分利用材料特性,有时也会根据天地万物的形象来创造建筑,以此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比如,对于古典园林来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至高的褒奖。具体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布局、选材用料、色彩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师法自然的境界。选址上,重视山形水势的生态布局。在营造前,会综合考虑地形、地势、水系等生态因素,确保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利于生产、生活、交通与造景。选材上,讲究就地取材的生态智慧。在营造过程中善于利用本土材料和技术,以最小的干预达到设计与环境的和谐。色彩上,注重五色涟漪的生态设计。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克制转化,构成了自然万物,白色栏杆、青绿梁枋、朱红墙柱、黄绿瓦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色彩特征,五种颜色正好暗合五行,表明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今天我们看到宫室建筑的白石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水乳交融,江南民居粉白墙面、青砖黛瓦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都展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色彩魅力。
注重人伦。建筑因为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中国传统建筑既强调师法自然,也强调注重人伦道德。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社会中,人的世俗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都是建筑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建筑巧妙地将家庭之和、家族之和、邻里之和、社会之和等和谐理念融入其中,并且通过围合、组合、聚合等实体空间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空间实体之合与伦理精神之和的合和交融。具体来看,在家庭和顺上,中国传统建筑通过对住宅中堂屋、正房、厢房、倒座等房屋的安排,彰显了夫妇和、父子笃、兄弟睦的家庭伦理旨趣。在家族和睦上,家族民居群大多以祠堂为中心进行团块式布局,环祠而居成为众多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在邻里和善上,中国传统建筑以质朴的街坊、幽静的小巷建立起家户里坊联系的有形纽带,以院子、胡同、凉亭等构建的交往空间来增进邻里乡亲的感情,阡陌纵横的大街小巷、错落有致的屋宇房舍、隔而不断的院子胡同以及毗邻而居建筑之间的相敬相让、相通相连、相搭相配,营造了邻里和善的交往空间。在社会和谐上,中国传统建筑运用壁画、雕刻、图案乃至绘画、书法、匾额、对联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和谐理念的伦理意象和伦理叙事镶嵌和附注于建筑的装饰具象之上,通过象征、表意、隐喻、比拟等手法,营造一种有利于理念表达、价值传递和情感陶冶的教化环境和表征空间,传扬以和为贵的伦理格调。
追求美感。优秀的建筑不只实用,而且具有美感,既有技术的体现,也有艺术的呈现。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美观大方的艺术形象、匀称规整的空间秩序、气韵生动的实体形态。在空间布局上注重院落组合、中轴对称。中国传统建筑除园林和风景建筑是自由式布局外,其他类型大多是对称式布局,如四面围合、四水归堂的庭院天井,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与艺术形式。在结构造型上讲究飞檐翘角、斗拱交错。中国传统建筑的垂直之柱、水平之梁、倾斜之椽通过斗拱的纵横交错形成强有力的结构框架,体现木结构柔性联结的特性。在装饰艺术上推崇精雕细錾、雕梁画栋。中国传统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的雕刻艺术和灰塑、彩绘的绘饰艺术丰富多彩,且融入绘画、文学、书法等元素,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在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中,梁枋、墙壁、雀替等精雕细镂,各种动植物图案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彰显对尽善尽美的精神追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巧夺天工是艺技融合的结果。打造传统建筑的既有士人,也有工匠,士人在营造中掌思路、格局、风格,工匠从事施工实践,士匠合作、艺技融合,让中国传统建筑有了别样风采。
多元交融。中国传统建筑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呈现出和而不同、多元交融的样态。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万千,风土人情绚丽多彩,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异彩纷呈。比如在地区特色上,有婉约含蓄的江南水乡、气势恢宏的徽州民居、乡风敦厚的山西大院、形制独特的福建土楼;又如在民族特色上,有大理白族的四合五天井、广西壮族的干栏式民居等。在这些异彩纷呈的建筑风格中,也体现出互融互鉴而趋于一体的趋势。长期以来,各个地域之间的交流与民族之间的融合,使一些原本相对独立发展的建筑体系逐渐趋同,主体结构和建筑造型多元一体、多维互嵌。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集各民族建筑文化大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交融之势,是一幅展现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恢宏长卷。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建筑绵延千年、一脉相承,凸显精神内涵的一体性。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形式又有所不同,呈现物质形态的多元性。
(易学尧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山如画|中国煤城山西阳泉:修复治理废弃矿山 抚平2万余亩大地“伤疤”
- 汤圆特调、茶汤圆、汤圆串……年轻人翻新汤圆花样过元宵
- 天坛奖出炉《白塔之光》夺五项大奖 张艺谋导演获得终身成就奖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一块“非遗”花毡,怎么绣会更“秀”?
- AI冲击电影业?业内人士表示不用焦虑
- 赵涛主演《风流一代》入围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苏州张家港发生一起车祸 致2死1伤
- 达能全球CEO:将营养融入健康中国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 时事观察:延长补贴折射欧盟能源之困
- 安徽到2027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达3.5万亿元
- 推动妈祖文化走向世界 首届“妈祖文化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举行
- 江苏籍航天员朱杨柱飞天后首次回到家乡 用恩师留言勉励学子
- 专访著名女高音孙秀苇:我愿搭起通往世界歌剧舞台的桥
- 雄忻高铁全线首孔近千吨箱梁顺利架设
- 备药不必盯着“网红药”也需谨防重复用药
- 浙江启动文化基因激活工程 促“古为今用、经世致用”
- 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发布 林草种苗前景广阔
- 透明木材有望很快取代塑料
- 辽宁建昌遭遇强降雨 8月20日全县停工停产
- 汇率管理渠道更丰富、人民币国际化利好外贸企业
- 热门推荐
-
-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议举办电竞奥运会 巴赫:重要一步
- 贵州:小小村医室服务千万户
- 浙江武义:十里荷花物种园开出罕见三蒂莲
- 今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64.21万名 “高考直通车”活动启动
- (两会观察)中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在哪?
-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闸室中墩首仓混凝土顺利浇筑
- 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充满信心
- 第十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在北京举行
- 时隔三年回主场 北京女足盼关注
- 民营银行晒年报:有的大赚百亿 有的增收不增利
- 时隔两年,上海半马4月16日鸣枪
- 青海智能家电以旧换新全面放开申领渠道
- 中日合拍纪录片《宝藏》日本热播 观众:向往云南
- 把电力从“沙戈荒”送抵湖南 这个超级工程开工了!
- 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失业率将略有下降
- 西部地区首部客家文化志书《四川客家志》出版发行
-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10月1日起实施 明确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 中缅边境畹町口岸2023年进出口货物量值创新高
-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解读打造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
- 美媒:针对以色列,伊朗正计划“用更强大的弹头”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