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遇鉴|瓷为媒,海为路,“China”何以全球圈粉?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刘越)2007年,针对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打捞工作曾轰动一时。彼时的考古工作者发现,800年前的沉船残骸之上,竟散落了无数精美的瓷片。
历史的烟波长卷里,中国瓷器踏着海上丝路的浪花,远销全球。那时,大洋彼岸的绅士与贵妇们称其为——“china”。而诞生出瓷器这一人类瑰宝的神秘东方大国,亦得名为“China”。
China,既是中国,也是瓷器。历经数千年,风靡全世界,一路走来,中国瓷器充分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有力见证并践行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谈到瓷器,就不得不提起景德镇。江西景德镇古称昌南,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千年窑火不熄,淬炼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景德镇的瓷器,自古便“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它们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白色黄金,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曾一度掀起“中国热”。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感慨道:“一辈子做一件事,祖祖辈辈干一件事,不是简单的事。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能见异思迁。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小城龙泉,在浙西南,以瓷闻名,传颂千年。“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千年来,无数匠人接力前行,守护这份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丽。如玉类冰,饶玉影青,龙泉青瓷成为凝聚民族智慧与审美情愫的载体,迤逦千年,是迄今为止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
从三国两晋的初露锋芒,到宋元的鼎盛辉煌,龙泉青瓷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公元12-15世纪,龙泉青瓷不仅在中国流行,更被全球追捧,被誉为“瓷海明珠”,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辉煌历程。这些年,龙泉青瓷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以更丰富的样式、更青春的面貌为更多人所知。
“远看是纸,近看是瓷!”2024上半年,以“德化白瓷”为主角的短视频火热出圈,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无论是薄如蝉翼的白纸,还是仕女塑像的发丝,如非近距离特写,很难分辨白瓷材质,造型、质感无不令人惊叹。
福建德化陶瓷以“白”见长,因白如雪、薄如纸、润如玉而享誉世界,被赞誉为“中国白”。汲取本地瓷土,注入汩汩清水,经灼百窑火,夺得三尺雪,“烧”和“造”两种技艺的传承与完善,成就了“中国白”的美。德化陶瓷始于夏商,兴于宋元,从泉州刺桐港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欧亚大陆。瓷海扬帆,涨海声中万国商,激起千层浪。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经由开窑烈火,烧制越窑秘色瓷,似青如黛。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在多元开放的大唐,它与邢窑白瓷并称为“南青北白”,共同书写了中国瓷器的辉煌篇章。
魏晋时期,越窑青瓷通过海路,成为东亚区域的抢手货。日本古墓、朝鲜半岛都曾出土过越窑青瓷制品。经大批商人之手,越窑青瓷被请上轮船,驶向海上丝绸之路,远抵埃及、坦桑尼亚、伊朗、伊拉克,较近至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将中国的文化与美学,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以瓷为媒,中外之间形成了一张横跨亚非的庞大贸易网络。随着诸国对瓷器的竞相追捧,海外仿造之风兴起。朝鲜半岛出现“高丽秘色”,并向浙东反向销售;日本名古屋附近的猿投窑,生产出大批造型、纹饰、釉色均与青瓷相类的陶制品;9世纪以后,就连埃及工匠都开始以中国瓷为形仿造陶器……海外对中国瓷器的崇拜与对中国文化的真心倾慕,由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红陶三足钵的质朴,到唐三彩载乐骆驼俑的绚丽;从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各美其美,到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古色古香;从中国陶瓷文化展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幕,到“三叶草燔瓷香插”乘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环游太空,再到景德镇瓷器作品“出海”讲述中外文明互鉴故事……经历几千年历史淬炼,中国传统陶瓷技艺长盛不衰,既诠释着古人的美学思想与技艺追求,又在历史的映照、文明的互鉴下绽放出典雅秀美、瓷韵并香的光彩。
“瓷风”劲吹,“瓷热”升温,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棵常青树,中国陶瓷正续写新的华彩乐章,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瓷器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永不褪色,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仍在继续。(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秋国庆假期前三天北京累计接待游客682.5万人次
- 天气预报机器学习模型准确性如何?研究称表现超越现有最好水平
- 中国央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 想有好气色?贫血可不单单是因为缺“铁”
- 多地餐饮市场持续火爆
- 国际社会:中欧深化合作为世界注入确定性
- 住建部持续释放利好,一线城市火速跟进
- 吃螃蟹有讲究 小心掉入美味“陷阱”
-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汇编(2023年版)》
-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开始注入海水
- 直播间成大舞台 他们带火古风国潮
- 河北定兴戏剧盔头:历经五代传承 续写戏剧头饰情缘
- 女子曝高铁上被熊孩子妈妈掌掴,警方已介入
- 弥合分歧 夏季达沃斯论坛传递全球合作强音
- 央行: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
- 2024中国时尚知识产权大会聚焦时尚商标品牌保护 共筑行业发展基石
- 让就业服务更加方便可及(民生观)
- 从《画游千里江山》到《DT+谐音梗艺术联展》 重庆“智慧”文创频出圈
- (乡村行·看振兴)甜瓜飘香 山西方山特色产业趟出致富路
-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上火出圈的烧麦、羊杂碎、奶茶
- 热门推荐
-
- 千年青瓷如何“活”起来?数字技术赋能青瓷艺术
- 原新:加快形成“哑铃型”养老保险体系 推动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
- 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 他们在亚运村里体验非遗
- 微短剧亟待突破情绪价值的自限性
- 上海启用后备医疗机构 扩增集中隔离收治床位
- 我国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标准体系 相关企业达114.4万家
-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新疆兵团主场活动举办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说法既荒谬又危险
- 创新助发展 合作促共赢(央企走出去·乘“新”出海)
- 意大利警方逮捕3名意南部海域移民船沉没事故嫌疑人
- 今年以来全国电影票房已超500亿元
- (经济观察)中国积极构建绿色供电格局
- 1日起多地执行输配电价新规:变了啥,谁受益?
- 浙江县域“好City”:“外眼”打响国际传播知名度
- 日本大阪府部分水体检出有害物质 约三成受检者血检异常
- 徒步车师古道 公众考古何以成为“盘活”新疆文化遗产的一种可能?
- (年终特稿)竞逐制造业单项冠军“赛道” 浙江宁波民企“夺冠”
- 明年如何“稳住楼市”?如何贯彻落实?专家解读
-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 加强中非友好合作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标准物质审评专家管理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