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也这么认为
激昂的锣鼓声中,广东醒狮时而跳跃、时而攀高,动作矫健有力,仿佛真正的狮子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把南海之滨象征召唤吉祥与好运的信号,传递到新疆大地。现场观众或驻足观看,或跟随队伍前行,第一次观看醒狮表演的小朋友们兴奋不已,上前尝试触摸狮头。这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第四年参加对口援疆非遗展。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举办。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其他21个省份的3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4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
非遗展作为“文化润疆”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今年非遗展延续“文化的瑰宝,人民的非遗”主题,通过“多彩非遗”“指尖非遗”“乐舞非遗”“非遗集市”“非遗研学”等板块,集中展现新疆和援疆省市非遗保护交流合作成果。分会场设在巴州三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天鹅河景区,举办文博探馆、专场演出、非遗夜游等系列活动,打造富有烟火气息的文化体验场景。
皮雕技艺带动农牧民致富
本届非遗展的参展传承人中,中青年传承人数量过半,成为“主力军”,90后、00后传承人接力创新,扛起了非遗传承的大旗。36岁的孟璐璐是乌鲁木齐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雕的传承人,也是通过皮雕艺术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志愿者。
孟璐璐介绍,皮雕艺术起源于草原游牧民族,新疆地区的游牧民族,如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在长期的迁徙和游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皮雕所使用的皮主要是“植鞣皮”(经过植物鞣制的皮革,其中最常见的是牛皮和羊皮)和“奶熟皮”(奶制品去熟的皮革)。
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皮革不仅是生活必需品,如皮鞭、马鞍、靴子等,还是重要的装饰品。这一来源于草原的工艺,是牧民生产生活习俗与审美观念结合的产物。
从小在皮雕制品环境中长大的孟璐璐,对皮雕情有独钟。大学学习平面设计专业时溯源皮雕文化,她发现新疆从事皮雕艺术的人有很多,然而他们的岁数基本是60岁以上,并且在现代化生活之下,皮雕制品也逐渐被塑料和铁制品代替了。于是,孟璐璐决定拜师学艺,传承这一门民族传统手艺。
10多年来,孟璐璐致力于挖掘和弘扬新疆地区的生态文化,连续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艺术作品。孟璐璐的灵感,扎根于新疆广袤的草原与多样的民族文化之中,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为她提供了创作素材和动力。她在皮雕作品中融入新疆特色的石榴花图案,以及鹿角、玛瑙、牛角等装饰元素,还有龟兹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孟璐璐表示,希望通过皮雕传统手工艺,制作在牧区见到的野生动物和身边的牛羊;用非遗产品去讲述牧区故事和游牧文化,让更多人知道新疆野生动物的多样性,产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此外,孟璐璐用皮雕项目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4年前,她带领当地农牧民创立了公益品牌“荒野手作”,目前该项目学员已有300多人,“我们免费教学和提供材料,让农牧民在冬天农闲时进行加工,到了夏天可以在线上线下3家店和一些景区售卖产品”。
剪纸研学吸引青少年学生
本次非遗展专设“非遗研学”活动单元,开展剪纸、芦苇画、木板年画、刺绣、面人等互动教学环节,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积极关注、亲身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
在剪纸研学现场,小学生们握着手中的剪刀,在老师的演示和引导下,逐渐找到感觉,每完成一个步骤,同伴之间就相互展示,一张张红纸在他们的小手中变成了作品。
66岁的杨爱凤是巴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以精湛的剪纸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为剪纸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剪纸手艺人的剪刀穿梭于纸张之间,丝路山水壮美巴州、塞外明珠山水梨城、博斯腾湖的野生睡莲、库尔勒孔雀河里过冬的天鹅……独具本地特色的元素,跃然剪纸作品上。
为了传承剪纸艺术,杨爱凤与团队积极走进校园、街道、社区,举办剪纸讲座和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剪纸爱好者。她不仅免费教学,还免费提供材料,带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剪纸这一非遗项目。她深知,剪纸艺术唯有触达更多人,并赢得喜爱,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杨爱凤的女儿何银平同样是剪纸传承人,她告诉记者,在剪纸之前,孩子们都以为剪纸很难,当他们真正开始接触剪纸时,却惊喜地发现,原来剪纸充满乐趣,一张普通的彩纸,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他们的手中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今年6月,为庆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70周年,杨爱凤剪纸团队在库尔勒市文化馆举办了剪纸展,作品就来自库尔勒市第一小学、梨香小学、华山中学、梨华中学、新疆科技学院的学生们。
民族乐器奏出非遗新乐章
在江苏展厅,汉韵二胡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姚安敏介绍,汉韵二胡制作技艺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历经三代传人,传承于镇江汉韵民族乐器厂。汉韵二胡琴体采用黑檀、老红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料,皮膜采用越南、缅甸金花蟒皮,制作的二胡具有音量大、声音通透、无噪声、爆发力强等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承,尤其是传统工艺类的项目要注重和市场的结合。”姚安敏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2017年,公司就申请了官方网络直播间,邀请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免费传授二胡知识和演奏技艺;之后开通了网络直播带货平台,通过新的营销手法,让传统企业和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此外,汉韵二胡建立了非遗馆,“让年轻人、小朋友在非遗馆里,通过图文并茂、实地体验的方式,认识二胡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二胡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够潜移默化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24岁的李佳妮是汉韵二胡厂的一名乐师,此次在展会中演奏二胡,吸引了游客驻足倾听。将爱好变成职业,李佳妮用了20年,“每天上班的时候可以跟很多好琴打交道,我觉得非常幸福。”李佳妮认为,现在学习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小孩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也更加受到重视。
除了非遗馆,汉韵二胡还积极走进中小学开设兴趣班,吸引更多学生对民族音乐等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合示范区到发中欧班列超4000列
- 女子身藏走私眉笔333支进境 被拱北海关当场查获
- 360万年来亚洲粉尘铁元素有何变化与影响?中外合作研究揭秘
- 记录《长津湖》幕后的纪录片热映 “个十百千万”包含每个电影人的名字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在沈阳启幕 48家高端装备企业竞相角逐
- 三名高管辞任,汾酒“三分天下”突围迎来硬仗
- 青海油田今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2亿立方米
- “我和我的祖国:京港同心梦”2023年度迎新营活动在北京开幕
- 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警告美国勿升级事态
- 100年前他的访华,重启中印文化交流
- 海南澄迈乡村见闻: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1克棉织500米纱线 中国百年纺企何以引领行业潮流?
- 湖南双牌晚稻开镰 机械化抢收助稻油轮作
- 广西赴滇推介旅游 邀云南民众惬享壮乡好时光
- 中国驻美使馆:制裁将为中美禁毒合作制造进一步障碍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元代水闸遗址:循水考古,打捞元代
-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不与中国合作就不可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 壮年腰痛莫要扛 挺脊护腰有妙招
- 2023年北京的展览越来越“好玩”
- 排队刷卡购车?多地加码汽车促销政策后,年底汽车消费持续升温
- 热门推荐
-
- 202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200亿元 《长津湖之水门桥》居首
- 财政部首次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作出限制从业监管决定
-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万多亿元 连续3个季度增长
- 锦绣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启动仪式举办
- 中秋国庆假期新疆喀什接待国内游客180.01万人次
- 安徽出台30条措施力促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 美媒:用胶带贴墙上的香蕉或拍出百万美元,意大利艺术家作品引争议
-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
- 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 江苏推绿色节能家电“以旧换新” 17类家电可获补贴
- 北京警方:立案侦查“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
- 匈牙利:瑞典加入北约获批前需解决诸多问题
- 菲律宾宣布全面禁止离岸博彩业
- 4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
- 韩国民众回顾戒严令当晚:“深感不安,只在电影里见过”
- 广西边城凭祥举办东盟美食大赛吸引食客
- 台风“山陀儿”逼近 浙南沿海启动Ⅲ级防台应急响应
- 专家称,0岁-6岁近视防控关键期 近视防控必须“抓早抓小”
- 南非大巴车事故致9死70余伤
- 透明木材有望很快取代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