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暧暧远人村:南京溧水诸家村 700岁的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编前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指出: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具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荔枝新闻推出系列人文纪录片《暧暧远人村》,聚焦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守望,触摸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聆听传统村落创新发展的蓬勃律动。
依青山而建,临碧波而居,从高处俯瞰,青砖构筑的古朴民居融于凤栖山和石臼湖的自然怀抱中,形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画卷——这里是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的诸家村。2020年,诸家自然村入选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其所在的张家村则于2023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年过八旬的诸化莲几乎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诸家村近七百年的沧桑变迁都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先祖从山东迁至浙江余姚,又辗转来到现今溧水一带,元朝元统元年(1333年)至诸家村落定。漫步村中,朱门驳墙的院宅、青砖黛瓦的老祠堂镌刻下岁月的痕迹。村口的爱心树、村落美术馆、艺术家小院、老宅改造的民宿群……这些或自然或充满创意的新事物为古村增添了不少鲜活的气息。
依山傍水的诸家村
乡土文明无声又鲜活的“讲述者”
诸家村的村口“站着”一棵百年乌桕树,张兰头从小看着它长大,没有细细留心过这棵树的形状,只知道它浑身都是宝,叶子可以作为黑色系染料,种子的白色蜡质层是做蜡烛的上好原料。
几年前,游客意外发现它的树冠从某个角度看去形似爱心,爱心树的名号渐渐走红网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人,已担任张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张兰头闲暇时就化身志愿者,给游客讲这棵树和诸家村悠久的故事。
诸家村村口的“爱心”状乌桕树
除了这棵百年乌桕树,村里还有两棵二百余年的柏树,分栽在诸氏宗祠前进和中进之间的天井两侧,几年前一场洪水淹进祠堂,左边的柏树被浸泡致死,但令村民们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原本已无生气的树干上又笔直生出一条细长的枝干,古树重获新生。
柏树所在的诸氏宗祠称得上是村里最古老的建筑,它始建于明末清初,共有三进九间,其中前进为戏台,中进为村民传统议事场所,后进敦叙堂则是祭祖的场所。
位于诸氏宗祠二楼的古戏台
三进分建于不同时期,位于前进二层的老戏台历史最悠久,窗户和栏杆上装饰有繁复精美的传统纹饰,让人依稀能想见它旧日的胜景。去年初老伴过世后,诸化莲时不时会来祠堂看看这个戏台,他与老伴打小就认识,青年时期常常相约看戏,渐生情愫,晃眼间携手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这间宗祠不仅承载了诸化莲对老伴的思念,也存放着村民们许许多多的人生片段,婚丧嫁娶的仪式、儿时读书的学堂、大事要事的商讨表决……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间深埋下乡土的文化脉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浓浓的乡愁。
村里最“年长”的当属诸氏宗谱,传承至今已逾五百年。厚厚一摞宗谱用红丝绒布包裹着,存放在由村民们推选出的品德良好的人家。每年清明和十月初,村民们齐聚祠堂,将各家的红白事修写进宗谱里。
诸化莲在祠堂翻看宗谱
“我们祖先来到这个地方,一百年左右没有宗谱,到明朝万历年间,高中进士的诸炯决心修谱,追溯我们从哪里来。”诸化莲缓缓追忆起诸氏宗谱的由来,当年诸炯与两个侄儿一起追溯至浙江余姚一带,起初当地村民并不认为与远道而来的三人同宗同脉,直到翻开余姚本地的宗谱谱头才确认,诸炯便是依照这份谱头确定了辈分,书写形成《中山诸氏宗谱》流传至今,其中的“中山”为溧水古称。
据宗谱追溯,1333年间,诸氏后人诸继寿一路行医从高淳迁居至湖头诸家,为如今诸家村的村始祖。“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从哪来。”诸化莲正是从这份宗谱查阅到自己是诸氏第24代传人。宗谱记录下的不仅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平,还有村规、家训以及历年大事记等等,它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个人与家族,印刻着诸家古村的共同记忆。
脱下捕鱼服 换个方式向水而兴
漫步诸家村,在一个拐弯处会偶遇一条穿墙而过的“鲤鱼”,老宅斑驳的砖墙和新鲜的手绘色彩相呼应,共同打捞起一段渔家往事。
诸定星在湖边回忆起从前收网时喊的号子
从元代迁居石臼湖畔以来,诸家村世代以渔业为生。“一般都是早上出去看不到天亮,晚上回来也看不到日头,三个人一条船,九个人一帮,一道出去,一道回家。”村长诸定星望向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往日的记忆随着一圈圈的水波纹荡漾开来,“收网回来的时候最壮观,站在码头上看,湖面上的船排成一排,要排出去几百米远。”
魏小青三十年前从隔壁村嫁来诸家村,婚后丈夫放弃外出务工,夫妻二人造船买网,起早贪黑下湖捕鱼。在魏小青印象里,那是一段尤为艰苦的生活,常常忙到连早饭都顾不上吃,由此落下了胃病,辛苦换来的收入也十分微薄。
转机发生在五年前,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村民们的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靠水吃水的生活多少有些拼运气的成分,需要顺着湖水的“性子”来,水涨则收获丰,反之则不然。如今诸家村换了个靠水谋生的思路,“科学发展水产养殖业,依托石臼湖的美景和村子深厚的文化积淀,瞄准旅游业,把旧民居改造成一栋栋美丽的民宿,迎接八方来客。”张兰头说。
村里一栋“七八十岁”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民宿,改造过程中,村民们秉持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将老房子的外貌完整保留了下来,仅替换了一些破损的瓦片。推开吱呀作响的老木门,房屋内部又是一派新气象。
魏小青嫁入诸家村生活已有三十年光景
魏小青对这栋老宅情有独钟,一来它和小时候自己住过的房子很像,二来嫁进村后这三十年来,她亲眼见证了老宅的新生。借着村子转型发展的契机,魏小青换下了厚重的捕鱼服,穿上蓝布印花制服,管理起这间新民宿,她想要将这个宅子的故事讲给更多游人听。
每逢节假日,村里民宿近乎满员,魏小青忙得不亦乐乎,51岁的她仍旧梳着一个高马尾,谈起现今的生活来,一双眼眸笑成两瓣弯月牙,“钱包鼓了,也方便了,老人小孩都能照顾上。”过去一年,诸家村靠着民宿产业就让全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了10%。
在石臼湖边等一场日出日落,用相片定格天然爱心树的四季变化,走进村里的古民居触摸岁月雕琢的纹理,感受归园田居的慢生活,诸家村以自然与人文相映衬的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家住安徽省芜湖市的黄凌偶尔被网上一张诸家村的照片所吸引,深夜便拉着两个骑友奔向了诸家村,静静地看着朝阳一点点将石臼湖的水面染上柔光,早起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种古老村落恬静的生活让我很向往。”
在诸家村村口欣赏石臼湖边的落日余晖
留住乡愁 传承中展新颜
“越国冠裳世泽,中山文献人家。”这是诸氏宗祠门上书写着的一副对联,记述下诸氏先祖从古代越国所在地浙江一带迁居而来,并世代注重学识修养。诸家后辈承袭着先祖遗风,以笔墨书写新的故事。
魏建忠(右二)和村民们探讨书法
村民魏建忠自幼在诸家村长大,已陪伴村落走过72年。上小学时,他就喜欢模仿老师写字,渐渐爱上了书法。在诸家村像他一样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村民不在少数,村里还先后走出了诸培弘、诸明月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今,诸家村成为全区首个书法特色村,也是江苏省书法院书法普及与推广基地。“都说诸家人字写得好,不是随便说说,我们拿得出东西来。”魏建忠说。
诸家人不仅爱好书法,历代也多出读书人。翻开泛黄的宗谱,诸氏文官的人名不胜枚举,但鲜见有武官的记载。上世纪70年代,诸家村陆续走出了30名大学生,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活标本”。诸家村数百年的历史沿革不仅聚合在村民的“精气神”里,也存在于他们自发的保护意识中,那些被精心守护的古建遗迹,每一片砖瓦都烙有乡土文明的独特印迹,凝结成抵抗岁月变迁侵蚀的力量。
在保护老宅和求新发展之间,诸家村找了一个平衡点,“对于在其他地方还有宅基地的村民,我们一般建议保留原本的老房子;如果是唯一的宅基地,村民如果要求对老房子进行拆除或翻新,我们也会引导他们在尽可能保留建筑外观古风貌的情况下进行。”张兰头说,诸家村有几处改造而成的民宿,在设计翻修时就秉持了这样的理念,保留老房子原本的肌理,并请来村里的能工巧匠,让他们用老手艺参与修缮改造,“我们村里的改造基本都是村民自己弄的。”
石碑记录下村民们为修缮祠堂所筹集的钱款
诸氏宗祠作为家族精神的象征,尤其受到村民们的重视,曾先后几次进行修缮“复旧”,户户出资、家家出工。祠堂内几块不同年代的修缮石碑记录下诸家村代代相传的守望,最早的修缮记录可以追随到七十多年前。如今,村民们虽已不再去湖里讨生活,但近千年的渔家文化被悉心守护着,曾经渔民们祈求顺利和庇护的天后宫(妈祖庙),紧邻诸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
新落成的戏台上继续上演着村民们喜爱的戏曲表演
戏曲是诸家村的村民们尤为喜欢的文娱活动,村民们有时会自编自演,诸氏宗祠内的老戏楼为村民们创造了很多共同的记忆,但随着时代发展,二楼的一方小小戏台已不适合演出大的剧目。在它身后,新落成的凤栖楼激荡起诸家村新的活力律动,延续着村民们不变的守望。
从数百年的风霜中走来,昔日的诸家古村将传统沉淀,酿制成新的甘露,在活态保护与发展中,留住了“根与魂”。村口的百年爱心乌桕树下,浓郁的乡音和往来的游人一起绘就出一幅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土新画卷。
来源:荔枝新闻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人民时评)
- 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在横琴发布
- 伊朗总统:美军必须离开中东地区!
- 乌干达发生山体滑坡 已致至少15人遇难逾百人失踪
- 外媒:以色列打死黎巴嫩真主党媒体关系负责人
- 人造皮肤组织中首次3D打印出毛囊
- 春运长三角铁路客流或迎近六年来新高
- 美国中央司令部:一货船在亚丁湾遭袭 船员3死4伤
- 上海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培育行动方案
- 俄乌局势进展: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 日本外相访问乌克兰
- 今年中国院线电影偷拍盗录源头较去年同期减少53%
- 宁夏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 湖南资兴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通信联络和恢复供电
- 首届中国·哈尔滨对俄建筑产业推介会启动 搭建中俄建筑业交流合作平台
-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韧性还有多少?
- 天津滨海机场曹妃甸城市候机楼正式启用
- 2020年春节游 原来大家都这么会玩!
- 滥用用工自主权,隐患重重
- 北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76.4亿元
- 热门推荐
-
- 7月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供水供电形势偏紧
- 文化引领让上海成为都市旅游首选地 春节接待游客1002.29万人次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10月14日央行开展19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广州革命文物国画展在高剑父纪念馆开幕
- 交响乐《九曲黄河》在黄河源头青海省首演 拉开全国巡演帷幕
- 2023智博会上新加坡组团觅商机 冀共享市场机遇
- 减重药冲击医疗圈 器械设备厂商评估潜在影响
- (乡村行·看振兴)闽南乡村变“乐龄家园”:“免费午餐”十年不停膳
- 9岁男孩反复发烧 “开学综合征”患儿扎堆就诊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会见欧盟中东和平进程特别代表
- 潮玩冰雪“嗨”起来!“解锁”这个冬天冰雪趣味新玩法
- 文明的坐标|“小木作雕刻艺术瑰宝”公输堂
- 中国(广西)—越南(广宁)白内障治疗救助项目启动
- 浙江去年完成“百千万”永农集中连片整治建设77.5万亩
- “无人机违规进入揭阳潮汕机场禁飞区”涉事人员已被刑拘
- 邯郸挖掘成语典故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 业界专家上海聚焦应对城市发展安全风险
- 做个合格“吃瓜群众”,你应该知道这些
- 田间走出的人大代表:深耕黄花产业 带领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