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 | 戏曲)花鼓戏也吊威亚,“新刘海砍樵”别开生面
中新社长沙8月7日电 题:花鼓戏也吊威亚,“新刘海砍樵”别开生面
作者 刘曼
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新刘海砍樵剧场,戏迷王萍收到演员塞来的红包,因为“刘海哥”和“胡大姐”马上要成婚了。
1984年央视春晚,花鼓戏《刘海砍樵》比古调演出,李谷一与姜昆的演绎传遍海内外。40年后在长沙,伴随裸眼3D等技术,《新刘海砍樵》几乎场场爆满。
前不久在湖南录制《歌手2024》节目的美国歌者香缇莫也来体验,她对剧场里的装置可以移动印象深刻,“我喜欢里面的音乐,让人听了很愉快”。
花鼓戏源自民间小调,戏班开台之前——锣鼓通常会先打上一会儿,用来召集观众,故民间也有“花鼓花鼓,花在鼓上”的说法。
作为中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花鼓戏里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刘海砍樵》第三代“胡大姐”叶红介绍,湖南花鼓戏使用方言,曲调上相对简单,没有音乐天赋的人也能张口就唱。
“花鼓戏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表演上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砍柴、磨豆腐等屡现戏中。”叶红说,早期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农忙务农,农闲从艺,逢年过节娱乐乡民。
20世纪50年代,各地成立花鼓戏专业剧团,演出进入城市。《刘海砍樵》应时而生。这个讲述青年樵夫刘海与狐仙胡秀英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引发共鸣。
在非传统的马蹄形剧场,《新刘海砍樵》的观众脚踩舞台围住台上“村民”。演员楚舒婷饰演的胡秀英在“打斗”中,衣袖时而拂过前排戏迷的鼻尖。
传统唱腔兼有音乐剧唱法,楚舒婷上半场是狐仙,下半场“修炼成人”。叶红作为演出指导,希望“00后”楚舒婷能突出动物的灵气,“也希望她发挥自身特点,创造新一代胡大姐”。
稍微低头把眼睛含住一点,再转头看着目标,楚舒婷每天对着镜子练眼神,努力表现狐狸的娇媚。“我学舞蹈出身,所以想用身体优势来刻画角色。”
“我还要吊威亚呢。”楚舒婷说,她要适应在转盘转动时,站在桌子上大幅度的动作。因主打新国风、幻境秀,《新刘海砍樵》要求演员边唱边打边表演;加上有声光电配合、时下热梗对白,观众时而惊呼时而捧腹。
20岁的蒋翔宇从外地赶来长沙观演,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推荐。“从小跟着奶奶追戏班子看花鼓戏,现在的剧目也给我‘种草’了。”
据统计,自今年4月20日预演以来,《新刘海砍樵》每月演出近20场。演出中,除了花鼓戏,还能看到湘绣、织锦、竹编,有网友评论称,一句“秀英,我们回家”让人不禁流泪。
如今的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镶嵌在新建的长沙戏剧街中。漫步此地,实验空间方寸剧场、街边的墙面剧照、脚下的戏曲名称瓷砖不时出现。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在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线上直播中,学习花鼓戏技法“打杯子”“十字步”。
“胡大姐”“诶”“我的妻”“啊”……《新刘海砍樵》谢幕返场,演员们把戏迷拉上舞台,一同跳舞转圈。人群中,“刘海哥”和“胡大姐”挽手欢笑。(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厦门港城嘉年华启动 “南洋美食”唤醒舌尖味蕾
- 世卫组织:苏丹武装冲突已致420人死亡
- 政府行为越规范 市场作用越有效——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新疆段首基铁塔基础浇筑
- 韩国法院对前国防部长官金龙显签发逮捕令
- 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公布决赛入围名单、LOGO、吉祥物及奖杯
- 中国水利部部长建议加强中欧水资源交流与合作
- 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被船只撞断 有车辆落水 伤亡不明
- 文物修复在行动:护文物之美,行天下之技
- 兴安盟全链条节粮减损:农民实现从“好收成”到“好收入”
- 湖北:国风国潮玩出新花样 重点景区表现抢眼
- 光影流转灯火千载 陕西华州皮影“混搭出圈”
- 捐1元强收3元?别让捐款手续费消解爱心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 首儿所:确保呼吸道疾病患儿高效安全就诊
- 中方回应美以所谓涉俄为由制裁中企
- “里应外合”盗取企业百万元设备 西安高新警方抓获“内鬼外贼”
- 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 北京站、青藏公路等入选
- 中国黄金回应“金店跑路”事件:先行对有关消费者进行垫付
- 三年种质资源普查 北京找回786份老种子
- 热门推荐
-
- 食用菌“另类烹调” 没有十八般“厨艺”怎么行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举行年度新闻发布会
- 北京出版集团携“北京文化书系”等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 2023年中国自然教育大会落户广东
- 闽台艺术家跨界合作传播“福文化”
- 国庆档票房破27亿元
- 共塑中国美丽形象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专家学者共探“艺术之力”
- 北京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2.51岁 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 片荒?不存在!10部新片入局国庆档
- 前三季度中国黄金产量271.2吨 消费量835.07吨
- 最不发达国家“进博之旅”:“甜”“美”赞比亚 相约“四叶草”
- 美国军工复合体:制造冲突 反噬美国民生
- 2023未来科学论坛:学者建言以更加开放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 “飞禽四两” 营养一定高过“走兽半斤”?
- 电影《青年邓颖超》在邓颖超祖籍地首映
- 港澳人士访浙江:冀交流合作向“全面”拓展
- 多部门: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银发主题购物节
- 青海每年落实各类生态惠民资金超10亿元 民众吃上“生态饭”
- 外媒曝以总理拒绝同意巴勒斯坦建国 联合国秘书长敦促各国支持“两国方案”
- 青海举办禁毒公益健步走 千人同心同禁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