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丹青出毓秀 翰墨见文心
【带你一起看大展】
自古以来,浙江山川毓秀,文风炽盛,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大批优秀书画家。日前,“墨韵文脉——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名家云集,佳作纷呈,馆藏的明清书画精品及相关文物70件(套),反映了这一时期书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面貌,体现出浙江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湖山览胜 人文荟萃
湖面开阔,山脉逶迤,起伏的丘壑多用披麻皴,苔点圆厚,尽显江南的秀润之韵。几叶扁舟相划,雁群掠空而过,点景人物亦刻画传神。“明四家”之首沈周所绘长卷《湖山佳趣图》徐徐铺陈,作为展览开篇,以湖山胜景引观众漫游其中。
这幅画作上题有:“顷年自杭游回,梦寐未尝不在紫翠间也。”沈周一生极少远游,杭州之行后,已年近耳顺的他忆写了西湖秀丽景色。笔墨间尽显“粗沈”特征,粗健润泽,苍劲凝重。
浙江的自然山川滋养了众多赴此地交游、求学、生活的书画家。明清时期,各地文人墨客在此赏玩山水、结社赋诗,激发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艺文交流。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擅画山水,孜孜一生以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宗,心摹手追。他的《仿大痴富春山居图》秀润苍浑,元气淋漓,是与少年好友于杭州相逢时而作,画中自题:“湖光山色,映彻心目,偶思大痴富春长卷,遂作此图。”
浙江不仅留下了诸多名家行迹,皇家宫苑更汇聚了南北精英画师。明代知名的浙江籍宫廷画家众多,戴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春耕图》绘农人扶犁扬鞭、叱牛春耕之景,笔法苍润,风格遒劲,既有南宋院体遗风,又有元人水墨画意。其劲健、雄浑的艺术特色影响了诸多画家,被奉为“浙派”宗师。一同展出的还有宫廷画家吕纪的《锦鸡山茶图》,画中梅花与山茶相映,锦鸡栩栩如生,巧妙的布局,加之细腻的设色与工笔技法,别开生面。
“我们从广州来,没想到能看到这些难得一见的浙博国宝级藏品,很兴奋。”姜女士牵着儿子,一边赏画,一边认真听着馆内志愿者的导览。
流派纷呈 名家辈出
明清时期,浙江书画的地位举足轻重。书画家们扎根本土文化,追求笔墨创造,诞生了“浙派”“武林画派”“西泠八家”等重要艺术流派,对“扬州八怪”“海派”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展柜中,丁敬的“千顷陂鱼亭长”印方角白文,线条刚挺;“奚冈私印”朴茂古秀,书印相融;蒋仁的“蒋山堂”印则于苍劲中见朴拙,别具天趣……“西泠八家”是清代浙派篆刻的八位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以秦汉为宗、以金石入篆,崇尚古意,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与文脉赓续。其后百余年,浙人治印之风延绵不绝。1904年,在西湖孤山脚下,浙派印人相互研摹的西泠桥旁,近现代印学重镇“西泠印社”成立,彪炳印学史册。
近代以来,江浙皖一带的文人画家涌入上海,逐渐形成了兼具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海派。其中,以赵之谦、蒲华、任伯年、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浙江籍书画家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展厅中,赵之谦的《花果扇页》与蒲华的《风雨归舟图》交相辉映,任伯年的《玉局观禅图》将人物置于清幽山林中,古松与山石增添了画中禅意。
值得一提的是,海派艺术深受清代金石学影响。吴昌硕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融通诗书画印,他以金石入画,将写意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此次呈现的其“苍石父”“吴俊长寿”双面印、“周甲后书”“无须吴”等篆刻作品一如其画,开“朴野”之风。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表示,明清书画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希望此次来京展出的馆藏明清书画精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浙江古代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墨韵风骨 文脉赓续
明代中叶,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的心学理论,对晚明士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画家徐渭提倡为文为画都要表现本真自我,他的《葡萄图》中,串串果实挂枝头,笔墨奔放、不法形似,道出历经艰辛后深刻的人生感悟。
画家陈洪绶则以高古奇骇的风格独步艺坛。《羲之笼鹅图》描绘了王羲之携家仆笼鹅而归的情形,独特人格和精神风貌在作品中充分展现。
明末清初,风云变幻,文人士大夫在鼎革之际,饱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关切。此次展出的黄道周《唐棣之墓志铭》卷,古朴峭厉,颇有魏晋风度,是黄道周深厚学养、崇高人格的外化表达。
梅兰竹菊高洁清雅,桃花杏花舒逸烂漫……在清代金农的《水墨花卉册》中,简拙秀润的笔墨绘出不同花卉,吸引着众人驻足欣赏。“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博学多才,其书画别有奇拙,不仅以“漆书”独具一格,更多绘花卉小品。
或隐逸淡泊,或磊落豪雄,或狷介放浪,从明清书画作品中,不难窥见书画家强烈的心灵真性,展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骨与雅趣。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2023年以来,中国美术馆持续与多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展开深度合作,联手打造系列展览,活化古代书画精品。“希望这一博物馆与美术馆合作的新范式,能够为观众架起沟通古今的书画之桥,让墨韵文脉绵延赓续。”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将持续至9月20日。(田 呢)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尹锡悦对美外交被批评是屈辱外交
- 今早开始外来沙尘影响北京 预计将持续到午后
- 希腊学者在山东青岛体验“非遗里的中国年”
- 国家数据局: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暑期浦江游览客运量破百万 上海黄浦海事全方位保障安全
- “从0到1000000” 平陆运河建设有“智”更有“质”
- 南珠中城际(中山段)全线首块顶板封顶
- 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升破16000关口
- 尘肺之后,什么是新的“职业之殇”?
- 业界人士倡议建设中国漫画大数据库
- 国际识局:美国拱火将对俄实施出口禁令?外媒曝欧盟日本不想跟
- 分众传媒上半年营收59.67亿元 稳健增长韧性凸显
- 为何近期吉林降雨频发?气象专家解答
- 山西煤企向“新”向“智” 让更多“乌金”炼成“绿金”
- “我们身边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 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开幕
- 广西培育12个先行县(市、区) 统筹自然资源政策“工具包”支持乡村振兴
- 扬州冬季文旅消费推广季在北京启动
- 民航局:2024年暑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总量有望达到1.33亿人次
- 中国红十字会在沪发布“红十字救在身边”2024年度成果
- 经典影视IP助力文旅 《家有儿女》黄崖关长城六一嘉年华举行
- 热门推荐
-
- 首只在荷兰出生大熊猫“梵星”将于9月回到中国
- 哈尔滨以驳船作为基底建成“冰雪辽宁舰”
- 美国11月成屋销售量同比上涨6.1% 创三年来最大涨幅
-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已抢通双向四车道
- “新警”入列 武警福建省总队机动支队迎来“神犬奇兵”
- 第十一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侧记:职教不戴有色眼镜
- 互联网+非遗文化,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中国首台(套)大孔径磁共振功能创新应用成果发布
- “Z世代”遇见长寿乡:慢生活里寻找“小确幸”
- 中华凤头燕鸥守护行动在浙江启动 两岸鸟类志愿者共参与
- 印尼马鲁古省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
- 睡得久≠睡得好 睡不好会变“傻”
- 专场招聘、职业生涯体验 江苏青海携手联动促就业
- 西部计划实施20年:青海西部计划服务县增长至44县(市、区)
- “国民顶流”冲锋衣,带着这个小县城“冲疯”了
- 金观平:协同联动激发企业活力
- “China Travel”火了,期盼中国游客爱上“拉美Travel”
- 吼一声章丘梆子留住乡愁
- 马来西亚鲜食榴莲输华在即 榴莲业者盼更多合作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