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齐发力 “微短剧+”升级正在进行
“看不够,根本看不够”“当初熬夜看小说,现在熬夜看短剧”“很土很上头”……近期,一批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微短剧,以其短小、精练、节奏明快、易于消费的特点,迅速出圈,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IP多样转化成效显著。
微短剧爆火的背后,是网络文学拥有的活跃作者和强大市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平台驻站作者总数约为2929.43万人,中青年作者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绝对主力;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5.5亿,较2022年增长了5200万人,用户性别分布相对均衡。
以网络文学、网络微短剧为代表的网络文艺形态“量增质升”,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网络微短剧一开始基本上来自网络文学。”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介绍。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3786.46万部,同比增长9.47%,网络文学IP改编量为72674部。
通过对比原文和微短剧,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苗苗认为,网络文学为微短剧提供了文本支撑。她说:“文学是语言,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抽象的、更加深入的、逻辑更严密的思维。通过改编,微短剧砍掉很多枝蔓,让故事更加简单了,所以网文提供的这些故事让微短剧更强。”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6.8亿元。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表示,网络文学和网络微短剧都诞生于网络空间,是媒介技术升级和用户审美更迭催生的新兴文艺形态,二者相似的发展经历和产业模式,构成网络文学和网络微短剧相互转化的巨大空间。网络文学为微短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源泉和IP资源,微短剧也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成为网络文学创新和传播的新舞台。
作为新兴的文化业态,网络微短剧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类型化、同质化、发展受限等突出问题。
“如果把网文按故事结构分类,大的结构不超过100种。”李江说,目前网络文学开发仅占10%到20%,出现爆款微短剧,大家一窝蜂去拍,“故事架构还是一个,供给量增加了,但品类少,必然会让大家觉得怎么拍来拍去都是这个东西”。
打破网络微短剧的题材同质化,李江认为行业亟须向内容精品化方向提质升级。
阅文集团短剧负责人杜昊则认为,短剧“不小”,要持续在内容上赋新。高质量的内容创作离不开清晰的IP改编路径,要优选爆款IP,挖掘精神内核,关注用户需求,守住内容底线。
“要在利润的分配模式上给原创作者足够的收益,同时加强原创保护。”红果短剧版权合作负责人袁子超表示,他们有很多原创IP和原创作者,在对外的短剧合作上,如果是付费模式,收入的一定比例要强制给到作者,免费模式下也要拿出这部剧净利润的一部分给到原创作者,从而支持作者创作更多更好的故事。
近年来,内容平台相继推出针对微短剧的扶持计划,比如,爱奇艺的“云腾计划”、腾讯的“火星计划”、优酷的“扶摇计划”等,让网络文学IP和微短剧的结合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今年1月,抖音推出了短剧“辰星计划”,针对好的内容和好的故事,提出联合出品和联合运营两套模式,通过现金和流量扶持帮助整个行业创作出更好的内容。
“我们认为越来越好的短剧品质能帮助行业向上、生态向好。”抖音短剧负责人王晨介绍,抖音“辰星计划”和周星驰合作推出了“九五二七剧场”,第一部作品《金猪玉叶》整体播放量超过2.3亿,目前《金猪玉叶》第二季也在热播。
提到“网络文学+”,以前大家会想到对电影、电视剧、动漫的开发,现在网络文学和微短剧碰撞出新的火花。而微短剧也正成为一个赋能工具,为各行业领域带去创新的能量。
深圳卫健委“微短剧+医疗”的科普尝试,让许苗苗印象深刻:在剧中,当女主得了乳腺癌,医生会说“及早治疗,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当心机女配用白色粉底液假装出血,霸总以为她得了白血病,医生会说“白血病是白细胞恶性增殖,根本不是白色的血”……许苗苗说:“深圳卫健委利用微短剧的形式,更夸张的手法,让大家哈哈一笑,也把专业知识科普到公众心里了。”
今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祖国大好河山都有各自精彩的地方,但为什么有人说‘好山好水好寂寞’?”许苗苗认为,这正是因为缺乏讲故事的人,“现实的生活加上网络文学作者超强编故事能力,以及微短剧超强的媒介适应性和表现能力,相信一定会让微短剧的‘微’和‘短’积累成‘强’和‘长’,在强情节和强态势之外,也拥有长尾效应。”
“最近短剧和文旅行业、文旅产业的合作非常密切,我们也会推出更多文旅的短剧来帮助用户感受地方风情和地方特色。”王晨说,抖音去年推出的《去有风的地方》,带动了大理全州的旅游热度;今年春节档推出的《我的归途有风》,把乐山的风土人情分享给了用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这场毛发守卫战,市场替年轻脱发群体选择了它
- 2023年日本人口跌幅超83万 再创新高
- 布隆迪西部边境地区遭袭致20人死亡
-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讲座走进赵无极艺术世界
- 中国贸促会广西调解中心化解3.9亿元大额金融纠纷
- 守护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的“铁木兰”女子检修班
- 外贸亮眼“成绩单”折射经济韧性与底气 新业态激活发展新动能
- “新年刚过,我已经买好了十一旅游的机票”
- 美国中央司令部:多架美空军F-16战机已抵达中东
- 因建筑质量问题 英国逾百所学校开学前被勒令关闭
- 国铁南宁局加开多趟南宁往返于北海及桂林动车组列车
- 商务部: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正依法推进PVH集团调查工作
- 甘肃环县启金秋文旅盛宴:民众在“寻味”中享环州故城魅力
- 5月6日起中国20个城市换补发出入境证件可全程网办
- 甘肃开放体育馆学校等安置滞留旅客
- 书传千载蕴无穷 重庆开展“中华传统晒书大会”
- 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成功首飞
- 重庆: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100%
- 文学大咖论道尼山:推动文明交流 如何“以文为桥” ?
-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 热门推荐
-
- “馆长被区长推倒闭馆” 山西吕梁:双方无肢体接触 馆长未昏迷
- 11月多部影片绽放大银幕 《长津湖》幕后纪录片值得期待
- 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进入“快车道”
- “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今日启动
- 人社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 城头山深呼吸,闻一闻远古稻花香
- 前海人寿开启“保险+医疗+养老”新征程
- 西藏林芝:防火宣传在路上,守护绿意不停歇
- 华容县叫停“土窖”,欲建30万立方米标准腌制池助酸菜出“坑”
- 特警“泥朵巴”的藏历春节
- 3人死亡 山西挂牌督办二广高速朔州山阴段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 “e法e同行 护航新征程”短视频征集活动作品展播:浓浓年味儿在每个人的心里
- 别让做“良心饭”的人寒了心
- 暴雨天汽车被淹,保险如何理赔?这件事别做!
- 元气自在水领跑 无糖饮品成校园饮品主流
- 中国科技馆推出哥白尼诞辰550周年纪念展 免费开放至2023年底
- 一地公开“躺平休闲人员”,新表述背后有何争议?
- “数”说我国航空货运业高质量发展 货运航线网络越织越密
- 【文化中国行】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后,中国旅游“China Travel”成海外社交媒体流量密码
- 美国宣布将向加沙地带空投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