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一江水 两岸一家亲——话剧《共饮一江水》背后的故事
金门缺少淡水资源,希望从福建沿海引水的呼声得到大陆回应:“福建愿意帮助金门民众解决用水难题。”一时间,关于供水的新闻在台湾激起千层浪。此后,两岸通水进行了一场长达23年的“马拉松”……今年6月,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期间,由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创排、根据福建沿海向金门供水工程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创话剧《共饮一江水》,在厦门沧江剧院再次上演。这部话剧如何通过讲述供水工程中的关键事件,演绎两岸同胞同心协力、百折不挠、水乳交融的故事?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话剧《共饮一江水》的编剧、导演、主演等,以及供水工程的参与者、亲历者、推动者。
23载通水路
1995年,福建提出“精心组织实施跨海引水工程,尽快帮助解决金门民众用水的难题”。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克服种种阻碍和困难,福建向金门供水项目合同终于在2015年7月签署,工程于10月动工。2018年8月5日,来自大陆的淡水终于流入金门水库。
话剧《共饮一江水》于2023年8月5日,福建沿海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五周年之际,在福建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咫尺几海里的距离,总长28公里、跨海仅16公里的输水管道,却历经23年漫长拉锯才最终完成。“这其中纠葛的人物、故事绝非一台戏所能完全承载的。”话剧《共饮一江水》导演孙超说,这就要求在创作主旨的统一下抓大放小、删繁就简,以核心人物的视角推动贯穿动作。
话剧《共饮一江水》为两幕结构,共十六场次。第一幕九个场次,时间背景为1995年至1998年,事件发展和人物关系推进比较集中。第二幕七个场次时间跨度18年,各场次的事件相对完整、独立,表现形式较第一幕更自由,有几处使用心理空间的处理。剧本整体风格生活质感饱满,地域色彩较浓厚,朴实中有诗意化的表达。
三获“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曾学文担纲《共饮一江水》的编剧,他浏览了大量新闻报道、档案资料,阅读金门的地方史,采访当事人,花了约一年时间才完成剧本的创作。
剧中主要人物王国兴的原型——时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陈国樑,是供水工程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我在采访陈国樑老厅长时,他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们这么多任水利厅厅长像接力棒一样,一棒一棒往下接,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把水贯通到金门。’这部话剧把福建沿海向金门供水工程从历史现实搬上舞台,记录了这些为解决金门用水问题而不懈努力的人,向他们致敬。”曾学文说。
“水都通不过去,人心怎么通?”
话剧《共饮一江水》中,王国兴和金门记者陈雨霖、金门水利工程专家陈雨泽面对各种阻力,历经怀疑、分歧、冲撞、对抗,到彼此理解、欣赏,串起两岸“悲喜一家人”百折不挠的故事。
“通水”为主线,“爱情、亲情”为辅线交映发展,最终“以水融情”达到戏剧高潮。
阅读资料和采访期间,两岸民众的情感融合始终触动着曾学文。“老厅长(陈国樑)说,‘这么近的水都通不过去,那人心怎么通?’这句话我也用在了舞台上,从‘通水’到‘通人心’是这部戏的主轴。”曾学文说,而一对两岸年轻人的相爱、结合,也成为两岸情感融合的写照。
舞台上,每当演到通水前夕和王国兴的一段对话,陈雨霖的扮演者梁笑内心都深受触动。没能到金门参加通水仪式,王国兴并未介怀,反而说“没有关系,金门乡亲能用上水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几代水利人一直没有放弃,水才终于通到金门,这个时候他去不去参加通水仪式已经无所谓了,这就是我们大陆人的一种洒脱格局。”梁笑感慨道。
以水融情 以情讲心
多名供水工程的参与者、亲历者、推动者,在厦门沧江剧院一起观看了话剧《共饮一江水》。全剧几乎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宣泄,但观众仍被镌刻其中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坚实的生活质感与宏阔的时代之音打动。
“通过看这部话剧,可以重温这段同胞情谊、水乳交融的两岸融合佳话。”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陈呈,见证了两岸“共饮一江水”愿景成真的时刻。“每一位金门人都难以按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供水管道所传递的不仅是源源不断的甘甜泉水,更是两岸同胞之间绵绵延续的骨肉亲情。”陈呈说。
而金门县原县长李炷烽,作为这条23年通水路的全程参与者,有着更深的感触。他在当上县长后,走遍福建沿海为金门寻找水源。“晋江水道终成渠,两岸同饮乐悠悠。”李炷烽说,正如舞台上表现的,大陆基于骨肉之情、同胞之爱,积极寻求突破,才有了金门无用水之忧的今天。
如今,福建晋江向金门供水已安全运行超过2100天,水量达到3400万吨,平均日供水量从最初的0.9万吨增至到2万吨,占金门水厂用水量的73%左右……福建水投集团晋金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佳兴说,他们每天进行水管检测、设备检修,24小时值班值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保障金门用水。
两岸话剧文化交流合作方兴未艾
话剧《共饮一江水》是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继话剧《过海》后的又一海峡题材力作。
闽台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福建人艺利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优势,积极开展闽台话剧文化交流。2014年以来,福建人艺七度与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暨研究所原专任教授、现校聘名誉教授、华语剧场资深剧作家纪蔚然合作,先后导演其作品《夜夜夜麻》《莎士比亚打麻将》《衣帽间》《盛宴》《12.3坪》《敲门叩问》《安娜与齐的故事》,联袂创下两岸产学交流之空前成功纪录。
福建人艺相关负责人称,将以话剧作为闽台交流的“舞台”,吸引更多优秀台湾的剧场人才,推动两岸戏剧文化交流、促进两岸人才合作。(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闫旭 报道)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链博会小词典 丨环绕一生的健康生活链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小镇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多元发展助力乡邻共富
- 商务部:美方应尽快摒弃贸易保护做法
- 经历地震的积石山寄宿学校:女生拍醒全部舍友 老师围圈守护孩子
- 美国防长奥斯汀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
- 2024年上半年教育产品市场:经历AI赋能下的数智化变革
- 青海举办“春风行动”省级专场招聘 新兴行业获求职者青睐
- 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 有聊丨徐佳莹:做音乐是最适合我的一种冒险
- (两会速递)国务院研究室主任:中国依然对外资具有强大吸引力
- 交通银行持续深化医疗付费“一件事”让就医更便捷
- 首个《核桃与脑健康科学白皮书》发布 六个核桃助力“核桃健脑”
- 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长沙下线
- 新疆首个本土音乐节启幕 吸引万余名乐迷
- 广州舞剧《醒·狮》亮相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 内蒙古游牧转场 青年的“诗和远方”
- 进博会的“赶考人”:宝洁高管谈如何帮助中国人养成一口好牙丨世界观
- 电网功率不够、兼容难,新能源汽车进入超充时代还要多久
- 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2》首映 导演谈谢君豪首演喜剧
- 多彩贵州走进厦门 探路“卖酒”转向“卖生活方式”
- 热门推荐
-
- “对话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在京召开
- 快讯!韩国国会否决“金建希独检法”
- 10万余种图书亮相 北京出版发行产业高质量发展年会激发市场活力
- 孕妇泰国坠崖案受害人拟正式起诉离婚
- 共同建设好、运营好匈塞铁路
- 特朗普现身纽约就2.5亿美元财务欺诈案接受质询
- 探访内蒙古千岛湖:从“砂石堆场”到“候鸟天堂”
- 山西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多举措对重要设施等开展检查
- 驱动创新,还需完善“生态链”——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海鹰
- 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上海浦东在金海湿地公园等地举行科普活动
- 国际医疗器械城在北京昌平揭牌 打造世界一流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 京西集团2026中国量产EMB,2035全面线控化
- 这个供暖季,能源保供有底气
- 北京市属公园迎游园高峰 文创新品引发消费热潮
- 法国总理巴尼耶警告:法国面临严重的预算危机
- 十年蝶变 从石漠化到生态城的央企创新实践
- 防范台风“普拉桑” 福建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 英国债务超2.5万亿英镑 60余年来首超国内生产总值
- 江苏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船舶停航景区闭园
- 6月21日至25日长江以南地区有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