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四嘛呀?介四相声社啊”
西安高校相声联盟巡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站,成杰和搭档于天玮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表演相声《黄鹤楼》。受访者供图
“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相声爱好者,最后我想用一段快板来表达对母校、师长和同学们的祝福。”6月2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来自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代表成杰以一段快板结束了自己的发言。对于他而言,这是对自己7年大学生活的圆满收尾。
成杰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工生,还是一名传统曲艺文化爱好者。大一刚入学,他便加入了学校的介四相声社,这一待便是7年。7年里,成杰登台演出73场,原创剧本2个,改编剧本45个。
今年是介四相声社成立十周年,作为社团的“老人”,成杰和一批批热爱传统曲艺文化的青年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让曲艺文化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的校园土壤中生根发芽。
因为热爱,相声走进校园
10年前,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天津姑娘谭慧文和3位好友一拍即合,成立了学校的第一个相声社团——介四相声社。最初只有4个人的社团,在经历了10年的打磨后已经略具规模,如滚雪球般耕耘起一片青年人的相声天地。现在的介四相声社有50多人和成杰一样,有过登台表演的经历,这是10年前谭慧文未曾预料到的。
“在天津,相声是非常流行的消遣方式,甚至有专门的相声广播电台。来西安上大学后才发现,原来别的城市是没有相声广播的。所以我想创建一个相声社团,让相声重新走入生活。”就这样,听不到相声心痒痒的天津姑娘,有了成立社团的想法。成立社团并不难,但“如何让社团活下来”却是谭慧文面临的难题。
谭慧文用“一穷二白”形容彼时的状态。“社团成立第一年,能上台表演的只有最初的3个人——张凌飞、李博闻、曾凡毅。打磨剧本、上台表演全靠自学。”然而这样的光景也未持续太久,社团成立第二年便没有招募到合适的演员。“新演员断档长达一年,演出还是3个‘社团老人’轮流上。”没有新演员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三年,直到2016年社团才招募到新人。
不过,或许是“相声青年特有的乐观”,面对“创业”期的难题,社团成员致力于用不同的办法升级打怪,互相鼓励。“为了方便社团管理,大家决定给每一届都取艺名,按照学校‘厚德 求真 砺学 笃行’的校训来取。我们从‘厚’字辈开始排,至于8个字之后怎么办我们也不知道,先看社团能不能活到8年。”谭慧文说。
彼时,西安青曲社正在着力打造陕西高校相声联盟,希望培养下一代的相声表演者和相声观众,厚植相声发展基础。介四相声社的成员瞅准机会,积极寻求青曲社的帮助。“我们当时联系了西安青曲社,老师们不仅提供了教学帮助,学校专场演出时还会帮我们助演。”在谭慧文看来,这样的帮助对于初创期的“介四”格外重要,正是青曲社的专业表演吸引到了社团的初始观众。
经历了初创时期的“动荡”,在初代社团成员的坚守下,社团终于在学校扎了根。为了保证发展的稳定性,社团规定每年至少做一场专场演出,“这是社团最根本的原则,必须坚守。”谭慧文表示。
正是这份执着,校园里越来越多人成为介四相声社团的“粉丝”,每场演出的观众逐步增加。社团也成功“活过”了8年,演员人数稳步提升,从最初的4人逐步增加到50多人。“各个学院的同学都有,总算是活下来了。”谭慧文说。
谭慧文已经毕业多年,今年趁着社团十周年又回学校观看了社团的专场演出。当她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台下,看着社团的学弟学妹在舞台上谢幕时,她的内心无法平静。“台上的演员能把小剧场的舞台站得满满当当,这是我们当时不敢想象的。”谭慧文说。
校园“青”声音融入传统曲艺
如果说谭慧文见证了社团成立之初的不易,那在社团成立第三年加入的成杰则是社团成长的见证人。在他们的接力传承下,最初因为热爱而诞生的社团,到今天有了更深刻的“使命”。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的统称,曲艺至少有千年的悠久历史,而相声只是曲艺百花园中的一个小分支。对于介四相声社的成员而言,想要把这个起源于明清时期的艺术传承好、表演好,让听者“会心一笑”并不容易。
“相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传统搞笑技巧其实都被老先生总结透了。”在成杰看来,作为喜爱相声的“小白”,学习经典相声就是最好的入门方式。为了让社团成员更好地掌握相声技艺,介四相声社定期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全体社员一起学习经典相声片段。“我们会做传统经典相声赏析,比如看侯宝林大师、马三立大师、马志明老师、郭德纲老师等的相声作品,分析他们的语言节奏、抖包袱的技巧,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等。”成杰介绍道。在他看来,“说学逗唱,声台形表”,相声“逗的是智慧,不是在逗贫”,每一段新的相声都是和观众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积攒了一些表演经验后,成杰和团队成员开始钻研剧本,除了“逗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让更多同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社团的7年,成杰一共原创和改编了47个剧本。其中,基于马志明和黄族民老师创作的经典相声《大保镖》改编的内容获得了多方认可。故事原型讲述的是一对以习武为生的兄弟,由于学武不精,在当保镖时闹笑话的故事。经过成杰的改编,“校园版大保镖”上线,主人公化身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卖奶茶小哥”,每年有固定的绩效考核,每天需要用App打卡签到,如果全年签到次数少于一定的比例,将会被取消考核资格。“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同学们的生活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成杰说。
类似的改动在介四相声社的改编剧本里并不少见,他们擅长使用生活化的表达,以调侃的方式融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改编版的《大保镖》不仅在学校的线下表演中广受好评,上传到视频网站后还得到了不少专业人士的肯定,一位博主转发了演出视频后,近6万的播放量让他们兴奋不已。
传承始于热爱,回顾在相声社团的时光,成杰感慨道:“以后再听相声的时候,可能会想起在大学期间有一群热爱曲艺的年轻人,在哪天说过一段相声逗得自己前仰后合。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还让身边人通过我们了解了相声这门艺术形式,感受到了传统曲艺文化的魅力。”
做好相声表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观察生活,好的剧本、好的故事都源于生活。身为Z世代的成杰明白,只有主动创新、拥抱当下的现实生活,才是相声永葆活力的法宝。
常言道“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随着看相声和表演相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场内场外,相声的故事将在这座校园继续上演。
实习生 李晶晶 孔文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程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电影出海!中国电影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为国际市场注入新活力
- “浙江女儿”三进疆:续写医疗合作山海情
- 国家统计局: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
- 2024年全国台联第二十一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四川·成都分营开营
- “林都”伊春冬季旅游亮点纷呈 游客-30℃下体验林区民俗
- 天津早餐好 处处“西北角”——市井烟火气中的天津美食文化
- 菲律宾6月失业率降至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 新疆“土陶村”蝶变旅游景区 非遗“守艺人”巧手致富
- 汾河湿地生态持续向好 野生鸟类携家带口纷纷入住
- 德国5月工业产出环比下降2.5%
- 多地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
- 中美旅游座谈会在美国华盛顿举办
- 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 政策工具密集落地
- 安徽芜湖神山音乐节(秋季)全国大学生歌手大赛开幕
- 新漫评丨美国毒品泛滥:自源之殇
- 第十一届世界潮商大会将在柬埔寨金边举办
- 点餐、办卡、订酒店……我的个人信息怎么就被泄露了
- 突破治疗“瓶颈”:上海专家为原发不明肿瘤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 贵阳逾万人雨中嗨唱“路边音乐会”
- 【市场观潮】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热门推荐
-
- 福建省第三届海峡科学放生护生研讨会举行 向闽江增殖放流鱼苗约17万尾
- 农贸市场管理人员踩踏菜农蔬菜 浙江湖州南浔区通报
- 多国侨商访侨乡云南保山 品咖香中的“侨味”
- 外媒:叙利亚首都国际机场所有航班暂停 政府军撤离国防总部
- 天津法院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办理驶入“快车道”
- 海南与美国加州举行气候对话 就应对气候变化开展进一步合作
- 机票降价,节后流行“空降兵式旅游”
- 借力庞大国内市场,中国芯片有底气突破“美日荷封锁”!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
- 商务部:近期将陆续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等专项政策措施
- 柬埔寨寺庙里的中文学堂迎来中国文化体验课
- 湖北611座水库超汛限水位
- 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闽剧《过崖记》巡演受热捧
- 闽南师范大学举行2024级港澳台新生见面会暨中秋茶会
- 新加坡专家: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驱动增长促进贸易
- 福州海警查获涉案海砂约5000吨
- 小菌菇带来大产业 浙江让 “菌中黄金” 变成“致富花”
- 百余幅摄影作品尽显“太行明珠”晋城文旅康养之美
- 票房断崖式领跑《消失的她》引力何来?
-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