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舞台影像渐入佳境
影像周昨天拉开帷幕,6家场馆放映近20场
高清舞台影像渐入佳境
本报记者 王润
昨天,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戏剧光影——2024北京国际高清舞台艺术影像周”在北京老舍剧场开幕。作为世界首个围绕“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举办的国际性行业活动,为期两周的影像周活动汇聚中外艺术影像创作、推广、发行领域的一线从业者,开展7场主旨演讲和3场圆桌对谈,并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间剧场、国图艺术中心、老舍剧场等6家场馆进行近20场高清舞台影像放映,其中包括1部全球首映和4部全国首映。
对于广大观众来说,“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是否只是一场“行业内的狂欢”?记者采访调查了解到,“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从最初引进国内,到大规模落地各个城市,再到催生国内相关领域飞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业内外人士和普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高清舞台影像近年来兴起
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是近年来兴起并为观众普遍接受的新兴舞台艺术欣赏形式,其甄选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质的作品,采用多机位取景摄制,通过卫星及高速网络传输向全世界的剧院、影院进行高清直播和录播放映,使更多观众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欣赏到世界各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009年6月,英国国家剧院率先开启对戏剧现场内容的直播。首部作品是由海伦·米伦主演的话剧《费德尔》,演出通过高清摄像进行全球同步直播,直播信号传送到全英国70家以及全世界200家电影院,超过五万人在各个电影院中与英国国家剧院剧场中的上千名观众共同观看了这场演出。
2012年,首次被引进到国内的英国国家剧院戏剧高清影像《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让中国观众第一次尝到了在电影院观看戏剧演出的新奇与震撼,并且引起了中国戏剧界极大关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最先引入戏剧高清影像的专业剧院,并从2022年正式开启“北京人艺高清戏剧放映计划”,至今已经第九期。中间剧场/影院作为最早参与高清影像放映的机构,一直坚持做导赏和推广工作,吸引越来越多普通观众了解、接受和喜欢高清艺术影像。2015年,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达成战略合作,授权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NT Live项目,正式落地中国。奥哲维文化还与30多家世界级发行公司和内容品牌合作,引进发行推广来自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艺术影像,并在电影院等场所长期放映,培养受众群体。
国内高清舞台影像相继涌现
大量国外高清舞台艺术影像被引入中国,也催生了国内高清舞台艺术影像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已有不少国有院团和民营企业,推出各种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作品。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介绍,“北京人艺第一部尝试用电影手段去表现的戏剧影像是《哗变》;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时,还利用5G+8K技术对《茶馆》演出进行了现场直播;目前《正红旗下》的舞台高清影像也正在后期制作当中。”
中国国家话剧院也推出了高清影像品牌“CNT现场”作品《英雄时代》《青蛇》、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等。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多年来拍摄了《霸王别姬》《贞观盛事》《锁麟囊》《邯郸记》等戏曲电影,对推动中国戏曲影像化和走向国际作出了贡献。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先后拍摄了舞台剧《水中之书》和京剧《搜孤救孤》的高清舞台影像,并承制爆款舞剧《只此青绿》高清影像版,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
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李琮洲介绍,“新现场”高清影像品牌截至2023年8月,放映剧目已超过250部,覆盖全国69个城市,放映超过10000场,观影人次超过80万人次。在观看高清放映的观众中,男女比大约为13,年龄集中在18岁-35岁,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30%的观众平均年购票数为6张。中间剧场总经理杨云注意到:“很多观众几乎一部不落地看,甚至看很多遍;还有很多观众看完放映之后,再到国外去看现场演出。所以高清舞台影像确实带动观众更加热爱演出,更多走进剧场。”
高清舞台影像形成忠实观众群
随着越来越多品种丰富、制作精良的国内外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作品推向市场,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值得欣喜的事情。高清舞台艺术影像的观众群体,不仅有众多专业人士,还有广泛的戏迷和普通观众。
演员焦刚就是高清舞台影像的忠实观众,他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戏剧高清影像《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时激动的心情,“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太多机会出国去看很多演出,突然有这样一个方式引进国外优秀剧目,而且通过高清技术把舞台上的很多细节放大,太让人惊喜了!”焦刚从此“入坑”,几乎每部引进国内的高清舞台影像他都尽量去看。
央视主持人张越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中间剧场从下午到晚上连看了《女王召见》和《人鼠之间》,还碰到了同样热衷观看高清舞台影像的著名演员冯宪珍。张越问冯宪珍,“您在国外看过现场,看影像放映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吗?”冯宪珍表示几乎没有区别,都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
观众伊人从2018年开始接触高清舞台影像,看的第一部作品是《裘力斯·恺撒》:“第一印象就是性价比很高,多机位多角度的高清影像,比在剧场固定座位更能看清舞台上各个角色的表演。”在伊人看来,戏剧高清影像的票价,相对于国内剧场演出的票价是合理的,但希望降低一些。“中国人口基数大,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剧场。”(北京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案组组建仅10天 韩负责侦办金建希“收包案”检察长换人
- 山西大剧院发布2024年演出剧目 海内外经典名剧相继登陆太原
- 德国警方逮捕7名涉恐嫌犯 被指与极端组织有关
- 俄罗斯一货运码头起火 不存在爆炸威胁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尝试“免疫+化疗”新模式 晚期肺鳞癌患者获生机
- 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进来
- 河南省拟新增1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橙色产业与可持续投资论坛举办 中外嘉宾共话“橙色机遇”
- 11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4个点
- 为中老年人和家庭量身打造 “学为乐”移动App上线
- 北京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输水启动 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
- 未来一周还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我国 然而这里的“三九”将暖如初春?
- 西工大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取得新突破
- 我国首部以“生态优先”为核心原则的地方性法规出台
- “新农人”助力“云品出滇” 云南茶叶咖啡坚果畅销网络年货节
- 政企合力重写“西邮记” 拼多多物流新规助推偏远地区全面包邮
- 诈骗话题引发热议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反诈教育进校园
- 泰国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 预计60天内公布正式结果
- 广东省防总部署西江洪水防御工作
- 暴雨橙色预警继续发布:湖南广西局地有特大暴雨
- 热门推荐
-
- 《黄梅戏曲本典藏》先行本新书在安徽安庆发布
- “请帮帮我们”,韩国海女发声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 《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
- 成都快速公交突破13亿乘次 总长度已达460余公里
- 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宁夏银川葡萄酒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 首届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 跟着“悟空”游山西 山西古建筑地图出炉
- 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税收政策公布
- “碳”路先行|山西偏关:数智赋能 小乡村焕发新生机
- 航旅融合享优惠 民航中转旅客年底将突破七千万
- 罕见病目录新增86个病种,专家、公益人士和患者家属这样说
-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
- 2023年1月至7月德国新太阳能装机容量已超2022年
- 广州用年轻的方式诠释老字号 提升品牌“年轻值”
- 伊朗外长:遭袭前收到消息,将在“适当时候”回击以色列
- 2023年元旦出游盘点:机票酒店“量价齐升” 出境预订迎“开门红”
- (八闽千姿)千年古荔树开采 荔城无处不荔枝
- 沈阳开工建设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产业园 为中德园提供多元化生产性服务
- 山西±800千伏特高压雁门关换流站完成“综合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