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擦亮世遗“名片”(环球热点)
不久前,中国与埃及方面举办联合申遗座谈会,共同商讨中国重庆白鹤梁题刻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同为世界大河流域的水文遗存,两处历史遗迹跨越万里的“握手”,进一步搭建了中埃两大文明古国对话的桥梁。有埃及主流媒体报道称,“对中埃即将开展的合作感到高兴”,双方将从联合申遗的经验中受益,“这也将进一步增强两国密切的外交关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多年来,中国积极同各方加强交流合作,始终以负责任态度参与世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遗产事业发展、擦亮世遗“名片”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不断书写“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交流合作精彩纷呈
世界遗产保护是中外人文交流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近段时间,中国同多个国家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在日前举行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期间,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洪都拉斯文化、遗产和艺术部签署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协议。双方同意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深化科潘遗址考古研究与展示利用合作。
中国与法国近期签订《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关于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之合作协议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将就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展开深度合作,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及秦始皇帝陵火烧木材遗迹(木炭)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
在联合考古、古迹修复、文物交流展览等方面,中外合作也在持续推进。
在埃及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区,中埃联合考古队近期再现了孟图神庙中一座小型神殿的整体轮廓,掀起了埃及古都神庙的神秘面纱;继希瓦古城等项目合作之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人员日前发掘一处贵霜帝国时期大型聚落遗址契纳尔特佩遗址,展现丝绸之路的千年遗存。
伊朗波斯波利斯遗址出土的楔形文字粘土板、希腊塞萨洛尼基古建筑区域发现的宙斯头像雕塑、记录伊拉克亚述古城历史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系列泥板……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正在举行文物交流展,展示着文明对话的魅力。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詹长法对本报记者表示,多年间,中国通过签署交流合作协议、联合申遗、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多种方式,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采取了积极行动。从上世纪中国与意大利政府及罗马中央修复院和相关大学合作开展多个文物保护和修复项目、开展技术交流和文物保护人才联合培养,到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达成长期合作、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护和环境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再到近年来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合作推进各项研究与保护项目,中国始终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优秀成果,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在世界遗产申报与履约、援外文物保护、保护管理体系、多边对话交流等方面积极开展务实合作,为团结各方力量、推进世遗保护传承、增进民心相通注入力量。”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主持人杜晓帆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世界遗产申报与履约方面,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丝绸之路54个廊道中第一个成功申遗的项目;在援外文物保护方面,中国先后开展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茶胶寺保护工程,尼泊尔加徳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修改工程,缅甸蒲甘地区佛塔震后修复工程,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工程等,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助力濒危文化遗产重现光彩。
“中国在世界遗产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不断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交流领域取得新成果。”杜晓帆说。
深度参与多边对话
6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10届会议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成功当选2024—2028年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始终以负责任态度参与世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多次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两次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并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积极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遗产保护经验和做法,持续支持非洲国家开展世界遗产能力建设。
杜晓帆表示,中国近年来积极活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中心等国际平台并担任重要职位,与世界各地基金会、研究所等组织机构展开了重要合作。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福州宣言》,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遗产教育、知识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到中国发起并主导成立区域性文化遗产领域政府间国际组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同各方共同推进亚洲城市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联合考古、保护修复古迹遗址、打击文物非法贩运等合作,中国始终积极融入多边对话交流,参与各项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事务。
与此同时,中国主动对接现有文化遗产国际组织和机制,密切参与国际文化遗产共性议题。杜晓帆表示,在保护管理体系方面,中国已初步建立起覆盖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国际公约、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三级法律框架,积极对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内容;同时加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业能力建设步伐,提升世界遗产监测预警效能,相关保护管理经验为援外文保项目、国际交流合作打下基础,多项举措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反响。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吸引着国际关注。”詹长法说,中国通过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技术和知识共享等,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全球治理,为文明珍宝的保护传承贡献了中国智慧。“近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故宫博物院。该委员会由中国提出并于2024年3月正式获批,是ISO自1947年成立以来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立的首个技术委员会。这一委员会的设立,有望推动后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化指南。”詹长法说。
守护人类文明瑰宝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共同主办的“守护与重光”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国2017年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多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入参与联盟科学委员会工作,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瑞士国家博物馆共同成为全球3个“国际文物避难所”,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提供安全庇护。
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执行主任瓦莱里·弗勒朗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同行有许多文物保护理念值得借鉴”,希望中方进一步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体系相融合,为联盟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中国一直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强调尊重多样性,促进全球合作。”阿富汗卡丹大学国际关系学者贾拉勒·巴兹万近日谈到中国援建阿富汗文物保护工作站、培训文保人员时说,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的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担当和作为,彰显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中国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合作,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明的交融共存,助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理解。当前,越来越多海外伙伴愿同中国合作推进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国际社会瞩望中国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詹长法说。
“世界遗产保护需要不同文化对话合作,中国愿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倡导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为推动全球世界遗产事业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近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詹长法表示,中国可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多个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中国可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关键问题研究,推动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在数字化保护和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创新。在与国际学术界交流分享的同时,巩固提升中国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在政策和法规建设层面,中国将持续参与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制定,分享中国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杜晓帆表示,近年来,世界遗产类型逐渐扩展,突破了传统的保护理念和价值认知框架,出现了强调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融合的“文化景观”、强调社区参与的“活态遗产”概念。在相关新领域,中国可持续分享保护理念和智慧,通过交流和对话,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在积极参与世界遗产保护与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有望继续发挥作用,促进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南方合作、南北对话,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携手讲好不同文明之间的故事。”杜晓帆说。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俄商品集散地“卖得好”更要“吆喝好”
- 熊召政|大夷之力:楚文化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下)
- 连续17年参加广交会 来看看这位外商的“购物清单”
- 北京启动“京果飘香·全民采摘季” 引导消费者走进田园
- 山东让乡村当“主角” 立体展现“村村有好戏”
- 多家药企布局 国产口服类新冠防治药再迎进展
- 钟南山等专家学者齐聚首届广东省呼吸与健康科普公益大会
-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工业老区闯出转型新路
- 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
- 专家媒体汾河流域生态行 共论汾河生态治理
- 光电技术国际标准专业共建共享联盟成立 多国选手在华参加培训
- 寻龙纳福探中轴 北京邀民众“中轴线上过大年”
- 人去店空,消失的黄金谁来偿还?
- 俄官员:莫斯科州遭大量无人机袭击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举行
- 法国吉美博物馆“中国文化主题年”红红火火
- 三大需求拉动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 交通部门增运力强服务 应对客流高峰
- 乌镇戏剧节,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买账?
- 热门推荐
-
- 孩子学校玩闹伤人,法院判定家长担责
- 新疆喀什一中学发生踩踏事故 受伤学生已送医治疗
- 在华留学生安徽“打擂” 用文化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
- 山西“守庙人”尹振兴:二十载如一日 当好“国宝”守护人
- 探访南昌“小巷里的南侨机工纪念馆”
- 第六届进博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 法庭搬进湿地 湖北咸宁公审一起毒捕野生鸟类案
- 菲律宾投资及经贸政策交流会成功召开
- 奥迪来中国买电动汽车技术?上汽、比亚迪回应
- 天津创新艺术展览引游客沉浸式体验波兰琥珀文化
- 2022年十大流行语发布,你最熟悉的是哪个?
- 专家:罕见病多为遗传性疾病 基因检测助力确诊和精准用药
- 东盟国家加速推进数字建设
- 首届银发经济北京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 中华文化的“青春力量”:爱“国学”,传诵“中国韵”
- 宁夏贺兰山东麓“民宿+葡萄酒”定制计划辟文旅新路
- 拼多多一季报:高质量发展驶入深水区 业绩数据给予正向肯定
- 德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1%
- 多次浏览导致价格上涨?消协体验调查大数据“杀熟”
- 舞龙舞狮打铁花……这个春节各地纷纷秀“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