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浙江做对了什么?
中新网杭州6月23日电 (严格 张斌)今年6月15日,参加2024京杭对话“千年运河千里行”的“新马可波罗”们乘坐水上巴士,从杭州武林门码头顺河而行,船在画中游,人在景中行。
在船上,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水体治理部副部长李建勇讲了一个“笑话”:以前,若是坐船来杭州,只要一闻到臭味,就知道杭州到了。
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夸张。李建勇表示,曾经的运河水一度为劣Ⅴ类,脏黑臭是运河的代名词。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同年,杭州正式启动运河“河长制”,持续开展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积极探索生态治水、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系统集成治理模式。
十年过去,这条绵亘南北的千顷碧波,在浙江持续迸发出源源不绝的生机活力——十年间,位于大运河南端的浙江,都做对了什么?
浙江是大运河沿线最早对大运河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立法的省市。
2017年5月1日,《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大运河沿线27个遗产城市中第一部运河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2021年1月1日,《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国内首部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地方性立法。目前,大运河浙江段的五个设区市都已全部完成相关立法工作。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认为,这不仅为大运河保护提供根本依据,更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有效保护、激发沿线民众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浙江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与城市的有机更新结合起来,与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
在杭州大运河畔,因废旧和时尚“反差萌”的小河公园最近爆红。在这里,曾经废弃的老油库,变成了花阶浮亭;灯笼造型的油罐,成了运河水上游的标志性建筑,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小河公园,前身是位于杭州拱墅区的原中石化小河油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是杭州人熟悉的“老工业代表”。
不止小河公园的“上新”。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重要节点,大运河杭钢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曾经的高炉,如今被改造为时尚潮流发布中心以及公共服务中心。未来,这里将会是集文、产、商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区。近日,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就在此举行。
在杭州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有保存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以及大量近现代工业遗存——在杭州推行的综合保护模式下,321户运河人家枕河而居,133家各业态商户繁华依旧。2021年,《从棚户区到世界遗产高地——杭州桥西历史街区保护传承的创新实践》获评“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
“大运河曾经有过一段衰落的历史,由于航运功能的逐渐衰退,两岸市镇部分走向衰败,沿河环境污染严重。如果说以前的杭州大运河是被尘封的珍珠,那么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观念的提升,现在的杭州大运河被逐渐拭去浮尘,正在恣意舒展出璀璨的光芒。”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华芳说。
在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看来,浙江开创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金镶玉”模式。
若西湖、大运河保护是“玉”,那么周边发展就是“金”。西湖、大运河文化遗产和景观的保护和提升,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升值,吸引人才资金产业向杭州的集聚,带动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让杭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目标得以落地。最后,城市发展的成果又反哺文化遗产,实现更高水平的保护。
如果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视为“鱼”,利用和带动发展视为“熊掌”,可以说在浙江,“金镶玉”模式实现了鱼和熊掌的兼得。
不止杭州。在位于浙东运河畔的绍兴上虞里直街,古色古香的道台书院十分雅致。熟悉本地历史文化的书院负责人经辉说,里直街曾是当地的一条传统集镇街道,曾几近凋敝。近几年,经过保护性开发利用,这里转变为集文商旅于一体的特色街道。
如今,这条街区还吸引年轻的创客入驻,带来杭绣、蓝染、文创、餐饮等多样业态,让这方运河“老城会客厅”焕发新活力。
“我想以这里为起点,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深耕家乡的文化,把我们的爱好变成有意义的事业。”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杭绣技艺传承人金斐斐说。
在孙福轩看来,申遗成功后的这十年,浙江发挥民营经济大省的一贯思维,发挥政府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各方面优势,推动全社会建立起对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共识。
民众普遍参与,让新时代的大运河浙江段水路繁忙,文路更昌盛。
嘉兴发起“我家住在运河边”系列文化活动,鼓励居民分享自家与运河的故事。
湖州南浔依托“百间楼”等历史街区,居民自发维护古建筑,开设手工艺品店和特色民宿,既保留了古朴的生活方式,又激活了运河经济的新活力。
宁波借助系列活动,不断加深公众对大运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认同感。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浙江相继建成浙东运河博物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沿线江南古镇集群、历史文化街区形成规模效应,大运河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十年来,运河文化更‘火’了,围绕江南运河文化独特印记,浙江创作了一批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文艺精品,布局了一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大运河迎来‘大流量’。”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说。
和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大运河是活态遗产,至今还保留着航运等功能。
2023年,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临平运河)顺利通航,解决了京杭运河杭州市区段缺少高等级航道的“痛点”,已累计通航船舶近2.2万艘次。
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说,未来,大运河“遗产”的属性仍然是第一位的,“我们将站在更高层面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将保护和传承、利用结合好,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将运河的价值更好地植入到空间形态中,向公众进行更深入的传达。”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大运河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张环宙说,回望大运河浙江段最初“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使命愿景,如今“还河于民”、“申报世遗”均已基本实现,但在“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方面仍有距离,而这还需要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大运河流域的共同努力。
“我从北京到了杭州后,看到的运河是繁忙的,也特别有活力。”2024京杭对话“千年运河千里行”采风团成员之一、美籍媒体人James说,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文化智慧之河,也是一条连接世界的友谊之河。(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鼓励银行机构开发专项救灾信贷产品
- 同比增长71.8%,比亚迪2024年汽车出口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
- 韩总统室:总统尹锡悦今日没有访问国会的计划
- 两架波音飞机在芝加哥机场相撞
- 韩国市民团体公布报告:福岛及周边水产品放射性铯检出率比其它地区高7倍
- 创纪录!印度首都新德里气温达49.9摄氏度
- 供水车开进北京“孤岛”村庄 解用水“燃眉之急”
- 中国平安联合主办“乌镇峰会”金融科技论坛,助力数智时代金融科技建设
- 日本粉丝惜别大熊猫“永明”“樱浜”和“桃浜”
- 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完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
- 在小人物电影的悲欢离合里,执着寻找爱和希望
- 4.25亿年前神奇古鱼最新研究:为“从鱼到人”演化提供更多关键证据
- 海口三港因雾停航 车辆暂勿到港
- 天津轨道交通单日客运量231.17万创历史新高
- 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显著
- 山西大同拿出“真金白银”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出版 《白洋淀上》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喝彩
-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和湿清除条件较好
- 开发“尊老模式”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多触点消除老年人的“智能之困”
- 热门推荐
-
- 丰收节原产地溯源,解锁十月稻田“新米上市香香香”品质密码
- 如此冒雨开动员大会是教育的“反面教材”
- 日本千叶县一企业危险品起火致1伤 现场升起黑烟
- 恐龙博士出“新课” 邢立达:要有足够的亮点被记住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发布“丝路心相通”共同倡议
- 定了!伊朗将于6月28日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
- 国家统计局: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落
- 西藏完成无信号区5G+卫星+无人机等高精度定位验证
- 全国首个数字化送检发展联盟在长沙成立
- “美美与共道中华:中国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主题对话会在北京召开
- 暹粒吴哥机场通航为柬埔寨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 阿富汗6.9级地震已致该国4人死亡 75人受伤
- 金观平:抓住关键核心要素建设金融强国
- 20株“二代焦桐”植入河南兰考大地
- 埃及加强红海珊瑚礁保护
-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
- 《人民中国》创刊70周年纪念招待会在东京举办
- 西藏为什么有那么多川菜馆?
- 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 这一领域又创新高
- 手机充电会被植入“木马”?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