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加强红海珊瑚礁保护
清澈碧蓝的海面下,五颜六色的珊瑚用羽状触须在捕食,横带刺尾鱼在珊瑚礁上游弋。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气候条件让埃及海岸的红海珊瑚礁吸引了大量游客。海洋生态保护组织“蓝色使命”创始人席薇亚·厄尔表示,红海珊瑚对海水温度升高具有高度耐受性,这将有助于珊瑚品种的保存以及推动世界其他地区退化珊瑚礁的恢复。
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数据,尽管珊瑚礁覆盖的海底面积不到1%,但它们为约25%的海洋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红海珊瑚礁不仅是埃及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资源。”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福阿德表示,我们有责任通过更可持续的措施,保护红海珊瑚礁。据埃及环境部统计,目前该国记录的珊瑚品种有209个。其中,红海的珊瑚资源最为有名,为埃及旅游业带来巨大收益。当地一项研究显示,红海旅游业每年为埃及创造约7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86%来自珊瑚礁旅游。
为保护珊瑚礁,促进海洋经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埃及政府出台了《环境法》《自然保护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以破坏或交易方式损害海洋生物和珊瑚礁,违者将被处以6个月有期徒刑以及5000至5万埃及镑(1元人民币约合4.3埃及镑)的罚款,并对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赔偿。
埃及还成立了拉斯穆罕默德国家公园,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珊瑚礁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2022年9月4日,埃及环境部宣布了一项珊瑚苗圃项目,将在赫尔格达海岸外建立数十个珊瑚苗圃,旨在修复红海中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珊瑚礁,促进小珊瑚碎片的生长。2022年11月,在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埃及政府又宣布设立新的海洋保护区。同时,为减少塑料垃圾对珊瑚礁的影响,埃及政府宣布在红海地区推广零塑料旅游的举措。
埃及民间组织和各类协会也致力于加强对珊瑚礁的保护。赫尔格达环境保护协会在主要潜水地点安装浮标,以减少船只抛锚对珊瑚礁造成的损害。该协会还对潜水员、船长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该协会相关负责人埃尔—拉姆利表示,各项保护举措和宣传活动将提高民众保护意识,有助于保护红海生态和珊瑚礁。
埃及苏伊士大学海洋生物学家马哈茂德·哈纳菲认为,保护珊瑚礁需要政府、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等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推进科学高效的国际合作,以落实共同承诺,减少气候变化对珊瑚礁造成的影响。”
(本报开罗7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沈小晓
(人民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金砖国家工商界人士呼吁:深化团结合作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
- 极氪展车突然启动撞伤5人 谁来担责?
- 春节假期宠物寄养价格“水涨船高”,VIP房一天357元,你会买单吗?
- 吃火锅“三防”护健康
- 俄防长:美西方向乌提供重型武器将导致局势朝着不可预测方向升级
- 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下降
- 广东台山借“荔”发力 带旺全域旅游人气
- 升级生活场景、加速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园,各有新看点
- 浙江云和7个顾问团打通乡贤连结乡情“最后一公里”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23千米
- 市内形成水资源量2.49亿立方米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走进“字圣”故里 探寻汉字魅力
-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柏林开幕
- “梦想大篷车”:8年间行驶逾17万公里、为孩子带去近千节“梦想课程”
- 两岸新媒体与文化研习营开班 两岸青年“双向奔赴”
- 百年来“第一位” 哈里王子在英国法庭出庭作证
- 怕受凉不开空调 老年人小心“沉默中暑”
- 黎巴嫩多地发生空袭事件 中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
- 平安人寿推出公司首批税优医疗险、护理险产品,助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热门推荐
-
- 11月25日央行开展249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武汉东湖风景区湖心岛动物博物馆开放
- 泰国宋干节期间交通事故致243人遇难
- 海南儋州举办“寿苏会” 感怀东坡遗风传播东坡文化
- 美众议长约翰逊:计划邀请以色列总理来国会演讲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歙县:“青山萝卜”喜丰收 古法育种保品质
- 解锁消费市场新“密码” 多维度激活市场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
- 文化中国行|用说唱打开酷炫考古黑科技
- 今年上半年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 天津蓟州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 协议投资总额超127亿元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杨硕:推动针灸发展系统化 加强针灸临床应用
- 锦绣中国年|外国青年在古都金陵遇见传统中国年
- 想要身体更健康?一定不要忽视力量锻炼
- 外媒:中亚国家深化合作 实现各国人民和平与繁荣
- 长江中下游预报超警幅度增加 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商优化三峡调度方案
- 河南南阳一学校发生火灾 已致13人遇难
- 湖北今年首趟高铁旅游专列发车
- 剪纸、花灯、中国龙 去各地探寻热闹年味里的中国底蕴
- 二次元“热浪”席卷申城
- “特种兵式吃喝”背后是大写的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