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第一个观众?皮影戏如何跨越两千年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虽然这是一首打油诗,却清晰描述了皮影在艺人手中,随着传统乐器的伴奏翩翩起舞,又通过表演者之口将历史传说娓娓道来。
今年5月,恭王府结合昔日在府内表演皮影戏、养皮影戏班子的传统,推出“世间日月 影中乾坤——2024恭王府馆藏皮影精品展”,在3个月的展期内,把从17箱、9000余件藏品中遴选出的200余件精品示人。作为传统美术与传统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品种,皮影跨越千年,见证着历史的痕迹。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武帝在爱妃李夫人故去后思念难当,有位叫少翁的方士称能招回她的灵魂。于是夜秉灯烛,布置帷帐,放好酒肉,让武帝待在另外的帷帐内,远远望见形似李夫人的美貌女子,在帷帐中时而静坐,时而徐步。武帝愈发思念心切,吟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而来迟!”之后命乐府中各位音乐家配以管弦歌唱诗句,并亲自作赋悼念李夫人。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影戏的几个特定要素:灯光、帷幕、人影、唱词。这个西汉时期的爱情故事,被很多人认为是皮影戏的最早文字记载。
宋代是皮影戏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最受市民熟悉的文艺活动之一。北宋张耒《明道杂志》中写道,京师有一位富家子弟对皮影戏甚是喜爱,尤其是关羽的“铁粉”,每次皮影戏演至关羽受斩时,他都为之伤心流泪,不得不让弄影的人暂停一日方可继续,还因此被其骗了筵席祭祀关公,让周围无赖占了便宜,这是后话。但可以想象当时的皮影制作之逼真、表演叙事之精湛。
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京城里面“瓦肆”很多,“大小勾栏”50余座,“可容数千人”,演出的“百戏”剧目不可胜数,其中有专门演皮影戏的场地。每到佳节,城里各地都设有乐棚,人山人海,从白天到夜晚,唱腔与音乐不绝于耳。除了大型的乐棚,还有很多临时搭建的小棚子,供普通百姓娱乐消费,可见官方管理细致,也认可这种大众娱乐方式。南宋范成大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可见,到了南宋时期,皮影戏内容丰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同时,皮影戏的道具材料也发生变化。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可见皮影的前身是“纸影”,后来出于避免损坏、延长使用寿命的考虑,换成了皮革。
皮影甚至还被应用到灯具和食品之中,如宋末元初周密创作的杂史《武林旧事卷二·灯品》中提到,有按影戏妆染之法制成的“羊皮灯”,还有彩绘骑马人物的“沙戏影灯”;而“卷六·鲊羓”中,提到了有名为“鱼肉影戏”的一道特色美食。此外,《梦粱录卷十六·分茶酒店》中,有一种食品名叫“影戏算条”,其实就是薄如蝉翼、可以透光的猪肉窄条,与现在我们熟知的“灯影牛肉”异曲同工。
一种技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形成抱团发展趋势。随着皮影戏的日趋流行,皮影团体——“绘革社”出现了。有了协会就有了组织做“靠山”,皮影戏的资质也自然高了些。南宋时期的皮影戏,不仅为百姓娱乐,还常被召进宫去表演。
《武林旧事》中记载,“绘革社”里面有“镞影人”,专门负责刻镂。据《百宝总珍集》所说,一个箱子里面的影偶甚至达到1200多个,“水晶羊皮五彩装”。由此可见,南宋时期,从皮影衍生出的制作工种也是越来越“卷”,逐渐细分,对操作也提出更高要求。
明代的皮影戏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叙事方式,重点表演历史故事。瞿佑《看灯诗》中说:“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也作为参与项目加入演出。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皮影戏又迎来一个鼎盛时期。当时很多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诸多王府养班渐成风俗,当时的滦州影戏艺人李脱尘在《滦州影戏小史》中记载了礼亲王府养皮影班的情况:“影戏遂于康熙五年随礼亲王入关,居其邸第。有八人专司影戏事,每月给工银五两,食宿皆备。”齐如山在《故都百戏图考》中对北京各王府“养班”情形的描述:“从前各王公府多好影戏,如怡王、肃王、礼王、庄王、车王等府,皆有影戏箱,及吃钱粮之演员。”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8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是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民俗艺术。
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第二部分第一章“电影的前驱——皮影戏与幻灯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驱”。而电影刚刚传到中国时,也被称为“影戏”。
2019年,恭王府博物馆研究人员在调研蓟州皮影时发现了周金良收藏的蓟州皮影班主李富的影夹和相关皮影拓稿,同时发现“光绪年间恭亲王府在蓟州西龙虎峪镇柳官庄佃户李富的收租执照”。
2020年闭馆期间,恭王府非遗策展团队打开了17箱尘封已久的旧时皮影作品。塑料、纸张、驴皮、牛皮……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不同材质、不同部位、不同地区、不同风格,融汇时代特色的皮影,在工作人员的手中测量记录、分类整理,成为恭王府民俗馆藏的一部分。
(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员)
张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4日 08 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把濒危剧种传承下去 51名00后10年免票演出千场
- 苏州芭蕾舞团赴马演出圆满结束
- 我国主产区冬小麦收获进度达4.8% 多地“虫口夺粮”夯实丰收之基
- (聚焦海峡论坛)两岸影视人热议两岸热播剧:共情、共鸣、共享
- 中、高考生的专属福利来啦!武夷山推出不同优惠大礼包
- 奥运冠军陈雨菲获聘杭州“平安桐庐宣传大使”
- 中国边疆考古近五年来发现及研究收获累累硕果
- 新疆兵团:火红辣椒迎丰收 奏出致富“椒”响曲
- 缓解返程航班紧张局面 南航加班海口至广州、珠海航线
- 颈椎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
- 莫斯科州州长:针对俄罗斯音乐厅恐袭现场的救援行动已结束
- 各地加快推进交通行业与绿色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 如何减少电子屏幕“伤眼睛”
- 精彩民俗“闹”元宵、红红火火消费旺 “烟火气”里的中国发展动能强
- 新房新生活——青海海东灾后重建一线见闻
- 俄媒:俄音乐厅恐袭事件受伤人数升至382人
- 三亚警方破获一起涉“笑气”特大贩毒案件
- 国家公祭日男子身贴日本国旗出行,台州警方:已行政拘留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张晓仑: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 国际锐评|起底美国的对外“人权战”
- 热门推荐
-
- 强降雨来袭 途经京广、京九等线路的部分列车限速或停运
- 第七届进博会 | 进博会这样迈向第七年
- 东方甄选,活成了俞敏洪最看不起的模样?
- 湖南文化艺术盛会将启 邀全民“云上”共享
- 北京西城加大金融科技机构支持力度 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贴
- 四川木里森林火灾已投入近千人扑救
- 巴西“中国移民日”:龙舟竞渡激荡中巴交流活力
- 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平台启动建设
- 革命老区山东临沭百余名第一书记兴村兴民助力乡村振兴
- 防抗台风“格美” 福建东侨开发区共筑安全防线
- 湛江机场高速一期工程主线路面工程完工 将于年底通车
- 苏丹武装冲突双方短暂停火 冲突已致超2800人伤亡
- 山西太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年内再开一条地铁线
- 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
- 首开“上海-开罗”航线 民航正在织密空中交通网
- 查获冰毒19公斤 内蒙古警方破获特大贩毒案
- 浙江生态省建设20周年成果发布
- 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作出进一步规范
- 湖南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 《米其林指南》首次发布酒店“星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