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小知识:粽子又称角黍?为何要饮雄黄酒?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上官云)“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又是一年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欢欢喜喜过大节。
为什么此时要悬挂艾草、佩戴香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令法解释,端午又被视作古代的卫生防疫节,人们会在此时采草药沐浴。此外,在传统社会,粽子还有“角黍”“蒸裹”“不落荚”“白玉团”等名称。
端午有多重要?
端午节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有“初”的意思,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即“端午”。龙舟竞渡是端午最富盛名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带有竞技、祭祀、祈福等内涵。
同其他重要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与天文历法的确立密切相关,而古人对龙的崇拜也为端午节的产生奠定了自然崇拜的基础。
从自然天象来看,端午位处仲夏时段,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易经·乾卦》第五爻所言:“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一般认为,端午节的起源与日月运行、节气变化、地理方位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为何端午被视作古代的卫生防疫节?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端午节可以被视为古代的卫生防疫节。
由于端午节处于仲夏之时,暑毒盛行,蛇虫出没,对人们的生活往往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传统社会常把农历五月称为“恶月”。
此时,古人不仅举行仪式活动以趋吉避凶,还采集草药进行沐浴,并饮用雄黄酒等来强身健体,《夏小正》就有“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的记载。
民间社会还创造了众多信俗式防疫手段,如系五色绳、挂艾草菖蒲、贴天师符、跳钟馗以及用雄黄酒(菖蒲酒或朱砂酒)等在幼儿额头画“王字”等。
为何要饮雄黄酒、菖蒲酒?
过去,在端午饮品中,以药酒为主,且以雄黄酒、菖蒲酒、朱砂酒最具代表性。估计如今人们最熟知的当属雄黄酒,这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有比较精彩的展现。
日常生活中,菖蒲被视为可以防疫驱邪的灵草,且在农历五月间最茂盛,因其叶状似剑,所以人们采其叶挂门侧,以求辟邪。早在汉代菖蒲酒即已普遍流行。
人们也会将这些药酒涂抹在身上,或抛洒于住所内外,以驱虫防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节俗饮品在饮用时应当适量,或遵医嘱。
古代粽子还叫啥名字?
如果要说一样端午节的美食,那可能很多人的答案会是粽子。
在中国,粽子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典籍文献对其加以记载。其实,粽子只是对这类时令食物的统称。在传统社会,粽子还有“角黍”“蒸裹”“不落荚”“白玉团”等名称。
除了糯米外,包粽子的“配料”食材也很丰富,有红枣、五花肉、火腿、冬菇、腊肉之类。包好的粽子造型各异,有圆锥形、白塔形、枕头形、圆柱形等等。
斗草、射箭有何乐趣?
美食之外,端午的娱乐活动也相当多,有荡秋千、放风筝、投壶、斗草、射箭等等。
有关斗草的记载并不少见,如“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至宋及以后,斗草已不独为端午所有,日常生活中亦可进行。
斗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一种是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
射箭竞技带有显著的北方游牧色彩,是北方地区古代端午习俗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哪种游戏活动,都体现了人们祈福纳祥、趋吉避凶的心理。
为何此时要佩戴香囊?
精致的香囊,是很多人喜欢的饰品。古人认为,佩戴不同香料或药草组合的香囊,可防病健身。早在北宋时期,端午佩香囊即已成俗。
一般而言,香囊的佩戴有年龄差异。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往往喜欢佩戴梅花、桃子、荷花或并蒂莲等形状的香囊,象征家庭和睦。
与之不同,小孩一般佩戴绣有飞禽走兽如虎、豹等图案的香囊,以体现长辈对他们的护佑,意在祈求平安,健康成长。
悬挂艾草有啥讲究?
端午在大门两侧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已形成。
人们认为艾草能够驱邪,而且能“招百福”,因而将之与“天中五瑞”之首的菖蒲、榕枝等捆绑成剑形挂于大门两侧。
据记载,采艾的时辰也有讲究,应当在天亮之前,将艾草(同菖蒲、榴花、蒜头或龙船花等)扎成人形(俗谓“艾人”)使用最佳。
人们还将艾草等辟邪之物扎成虎形,或在剪彩为虎后粘上艾叶,俗称“艾虎”。在古人看来,虎为神兽,可以镇祟辟邪、保靖平安。
端午为何被称为民俗大节?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节日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集爱国教育、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竞技赛会、饮食欢娱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首先,端午作为古人观测天象、感知物候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先民所具有的科学智慧。
其次,龙舟竞渡、射箭斗草等,表现了人们崇敬自然的生态观,以及团结互助的凝聚力。
与端午起源相关的历史人物叙事虽然多样,但不论是屈原、伍子胥,还是勾践、陈临,他们无不凸显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浪漫、爱国、英勇、仁孝等民族精神。(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家学者汇聚四川阆中 共话三国文化保护与传承
- 外媒:俄军对乌克兰南部和东北部发动袭击 致7人死亡
- 澳大利亚悉尼发生一起枪击事件致3人受伤
- 制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乡愁
- 绿茶:最具代表性的主流茶叶
- “百公里油耗18升”一事最新进展:比亚迪起诉、索赔500万元
- “二孩”潮流下儿童房设计要提前筹备
- “中国戈壁红驼之乡”:赛驼赛马赛车迎新年
- 云南出台17条措施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 赋能医疗健康等领域 北京亦庄发布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首批成果
-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评分低者限制配送
- “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 “汉江潮涌·田园诗乡·凤鸣襄州”全国摄影大展启帏
- 被看见的“冷门绝学”:“现在坑有了,但是没有萝卜”
- 文化“大餐”庆端午佳节 北京市将推1700余场文旅活动
- 山西发现唐代早期吴姓家族墓
- 2024年重庆中车在墨西哥推进多个轨道交通项目
- 溢价近5000元依旧畅销 始祖鸟西方不亮东方亮?
- 山东临沂两村遭遇短时强对流极端天气 致3死7伤
- 跨省游取消“熔断”:滑雪避寒成热门,“白菜”机票涨至99元
- 热门推荐
-
-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内江 共话异种移植发展现状与未来
- 印尼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12人死亡
- “斑鸠窝”:土家人味觉记忆里的“神仙豆腐”
- 澜湄中医药诊疗和文化推广中心在柬埔寨金边揭牌
- 印尼伊里莱沃托洛科火山喷发 持续时间35秒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办中法电影合作研讨会
- 2023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启幕 让慈孝之声绵延千里
- “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上线运营
- 不被接受的“梦境”
- 巴基斯坦税收研究咨询中心在重庆挂牌成立
- 中国西北首个“医保线上购药”服务在青海开通
- (国际观察)大选之后俄罗斯道路作何抉择?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六百年古腔传新声
- 科研人员在滇西北和西藏墨脱发现多个兰科植物新种
- 财经观察: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外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力度
- 两岸文博人以“源·创”聚力 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 5月起携宠物入境可免除30天隔离免疫
- “85后”非遗传承人复兴辽瓷技艺 获海外华媒“点赞”
- 春节前的档期不应被浪费 要充分挖掘冷门档期市场资源
- 以案释法、政策宣讲,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托林边境派出所开展警民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