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药简藏现代“医生体” 创中国医学多项“之最”
中新网兰州6月3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最早提出活血化瘀治法、最早记录麻风病处方、最早反映中医“辨证立方”、最早记载有关“七伤”具体内容……中国国宝级文物汉代《医药木简》(以下简称《药简》),不仅创下中国临床医学的多项“之最”,其飘逸潇洒的“医生体”书法,更具极高的书学价值。
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药简》出土于甘肃武威市境内一东汉墓中,共有木简78枚,木牍14枚,总计92枚。全部内容均属医方,一病一方,共存医方30多个。每方先列方名、病名、症状、药物名、用药剂量、服药方法、针灸穴位、禁忌等。其中一枚简有“右治百病方”五字,当为简册尾题。
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廖元琨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药简》记载方剂逾百种,60多种见于《神农本草经》,十余种见于《名医别录》,另有20多种不见于上述两书。药物多以复方成分出现,有的方剂用药多达十五味之多。包括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丰富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提供了珍贵资料。
“《药简》记载内容,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中医,在长年累月行医过程中所记录的临床医方。”廖元琨说,它保存了如“治风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等比较完整的医方,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科等。
相较于现代医学的分门别类,为何两千年前的老中医“能治百病”?廖元琨解释说,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任何一部分产生的疾病,都要放在整体身体系统中去观察和治疗,单独研究一个部分或者一种病症,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建立了医学全局观,才能对疾患进行更精准的把控。
根据墓中所出五铢钱、墓葬形制、随葬品等判断,《药简》成书时间为东汉早期,处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之间的历史时期。这些中国医学早期经典著作原书在流传过程中早已失传,目前所见为后人辑补之作,不再具有“原汁原味”。
“《药简》中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辨证医治等医学思想,在中国出土的医药简中都是首次被提出,不仅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理念,这些内容流传到今天,依然是中医诊疗的重要内容。”廖元琨说,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苦寒”,民众容易患“寒症”,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等都是有针对性的医方。
据《药简》记载,治病所用的剂型有散剂、膏剂、丸剂、栓剂、汤剂等,对于药物的炮制加工也有不少论述。它将炮制加工称为“治合”,其中较具体地介绍了甘肃当地“道地药材”半夏、狼毒这两种有毒药物的炮制方法,与今天所用的加工方法十分相似,显示古代医家对于炮制毒性药物已有不少经验。
《药简》已初步体现出辨证施治的精神。如多枚简中所述病名、主症基本相同,但所用药物却大相径庭,有以如桂枝、蜀椒等热药为主,也有以如石膏等寒药为主,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施治原则。
除却医学价值外,《药简》在书法艺术方面也堪称稀世之作。其书写文字为竖行墨书,书体以隶为主,兼用章草。运笔练达、洒脱自如,严谨中时露飘逸,写意时不失规整。这些兼容“率意、质朴、粗犷、雄健”的笔意,不免让人猜想天马行空的现代“医生体”古已有之。
时至今日,这些汉代医方仍能古为今用,随着对《药简》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已有多家中医机构将其中方剂应用于临床。如甘肃省中医院将“痹症”方剂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中,并成功配制出“祛寒逐风合剂”“清热逐风合剂”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为众多患者解除疾苦。
而在近年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中医展馆中的“刮痧法”“逐风火疗法”也成为一大亮点,吸引国内外嘉宾争相体验,从中感受“活血化瘀治法”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
“《药简》证明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有独立于世界且完备的医学知识理论,这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保障作用。”廖元琨表示,汉代已和西域地区频繁交流,但从《药简》记载的药物名称来看,并未体现出西域医药品种,这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在就地取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南发布五条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 雷佳音、赵丽颖分获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女演员奖
- 事关你我日常生活!我国增值税迎来立法 这些内容值得关注
- 法国老年护理专家:中国的养老发展让人惊喜
- 医保码普及4年,解决了哪些问题?
- 十一出游民宿预测:重庆观音桥舟山朱家尖新晋旅游商圈
- “行走”的充电桩,能否破解部分老旧小区汽车充电难?
- 新疆喀什抢抓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厦门出入境管理局增设台胞办证窗口
- 广西唯一回族乡桂林草坪乡成立40年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 欧美竞逐、亚洲推进 漂浮式海上风电将掀起能源革新浪潮
- 龚艺:面向市场专攻“做不了的钢”
- 江苏盐城民营企业突破22万家 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六成
- 8月2日央行开展11.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地理空间AI技术底座SuperMap AIF出炉
- 聚焦中东局势:又一名维和人员遭枪击 黎真主党向以发射火箭弹
- 中外志愿者南京传递和平之声 紫金草志愿者注册人数超2.5万人
- 《中国》(韩文)创刊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在韩举办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获奖者为何是他们?
- 长三角外贸创新高 高端制造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 热门推荐
-
- 金正恩指导无人机性能试验和地方工厂建设
- 既然不是“天外来物”,该如何科学认识三星堆?
- 品味千年岭南文化史 《走读广东古书院》发布
- 促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陕西探索“聚才引智”新路径
- 走街串巷探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痛难点
- 江苏淮安一烧烤店发生爆炸
- 【中国那些事儿】海外分析人士:三中全会释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信号
- 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在东营启幕 探索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 地中海九国领导人峰会聚焦黎巴嫩紧张局势
- 淮河跨度最大斜拉桥主塔封顶
- 金沙江上游梯级电站累计放流鱼苗407.5万尾
- (“一带一路”10周年)“非洲就像第二故乡”
- 6月广州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9%
- 中国多城二手房周度成交量环比连升
- “你好 北京”,乐享非遗:在京外国人体验首都文化
- 区域经济搭上高铁快车
- 一把纺梭 将乡村与世界编织在一起
- 重绘全球金融路线图 中国吁改革破风
- 当造野菌香四溢
- 得州沃尔玛枪击案五年后,种族主义犯罪仍困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