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底沟遗址,寻找华夏的“华”
“庙底沟类型的影响力持续了1000多年,并与其他文化相互作用形成文化网,它们便是最初的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曾经这样说道。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初夏时节,沿着步道漫步,仿佛一走就是数千年,走进了仰韶鼎盛时期的庙底沟文化。走进庙底沟博物馆,记者边听讲解边拍摄,试图在灿烂文物里寻找“最初的中国”。
60多年前,深埋地下6000余年的庙底沟遗址重见天日
60多年前,为配合三门峡黄河水库规划和建设,国家成立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1953年的一天,考古学家安志敏率队到河南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编者注)开展调查。当乘坐火车路过该地时,铁道路沟两壁露出的灰层及灰坑引起了他的注意。
凭借专业人士的敏感,也就这一眼,让深埋于地下6000余年的庙底沟遗址重见天日。
发现于1953年的庙底沟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大突破,在考古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1年,庙底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处于黄河支流青龙涧河下游左岸二级阶地的前缘地带,西北距黄河仅1公里左右。依托较为优越稳定的自然环境,庙底沟先民们长期安定地生活在陕、豫间的黄河峡谷地带,创造出了辉煌的庙底沟文化。
2021年10月17日起对外开放的庙底沟博物馆,基于庙底沟文化和考古遗址的发掘,服从文物保护规划的整体要求,尽力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特点。建筑造型以“交融”为构思出发点,将建筑体量南北分为7个楔形体块,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交错布局,建筑整体如同交握的双手,将公园绿地景观和城市广场交融于一体。行人可以不进博物馆而漫游在博物馆屋顶之上,登高俯瞰整体公园景观,抒怀古之幽思。
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晨曦初照,记者走进庙底沟博物馆,镂空花饰的巨型穹顶在阳光下通透晶莹,若幻若真。“博物馆大厅穹顶的纹饰,来源于庙底沟时期的代表性纹饰——花瓣纹。”博物馆讲解员董婉容说。
距今6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期的典型代表,也是仰韶文化的成熟阶段。彼时,农业生产已经较为成熟,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出现并形成了区域中心聚落,彩陶技艺也得到较大发展。
庙底沟博物馆陈列的《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是首个以中华文明发展为背景,展示仰韶时代最繁荣、影响力最大的庙底沟文化的原创性展览。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曾以精准形象、颇具诗意的“重瓣花朵”理论,来解读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他指出:“中原好比花心,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中心。围绕中心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主体,主体部分涉及的山东、燕辽、甘青、江浙、湘鄂、巴蜀等文化区都好比内圈的花瓣。在内圈之外,还有外圈的花瓣,如闽台、粤桂、滇、康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文化区。这三重结构组成的花朵,每部分之间都紧紧相连、不能分离,具有文化上高度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庙底沟博物馆的展览便以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为理论依据,以历史发展轴线的顺序,展览面积5473平方米,展出文物3344件(套),讲述庙底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历程、文化面貌及影响。
“庙底沟时期的彩陶数量众多,色彩艳丽,图案繁缛,技术高超,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董婉容说,庙底沟彩陶的母题纹样中,最具特点的是旋纹和花瓣纹。“华夏彩陶到了仰韶时代的庙底沟文化时期,发展到顶峰,成为史前华夏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花瓣纹,就是绽放在中原地区的‘中华文明之花’。”
在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不少学者认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庙底沟博物馆馆长王宏民解释,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彩陶,彩陶上多是花瓣纹,“华”字同“花”相通,周边还有华山,所以中华的“华”和华山的“华”,很可能就是从庙底沟文化起源的。
“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阶段花纹以写实为主,到了庙底沟阶段是仰韶文化最繁荣的时期,纹饰逐渐抽象,说明了人类智慧的进步。”王宏民说。
文化意义上“最早中国”的形成
庙底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因素——彩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辐射,东到海滨,西达甘青,南抵江汉、北越河套的广大地区,都发现了受其影响的彩陶,从而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彩陶时代。“在这一传播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着明显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反映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方面,庙底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王宏民说。
庙底沟阶段也是仰韶文化最有扩张力的时期。花瓣纹包括几何纹,影响到中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它不仅是中国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也标志着文化意义上“最早中国”的形成。如果说仰韶晚期逐渐进入了文明社会,那么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正是文明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第一份新石器时代考古报告《庙底沟与三里桥》中指出:“以庙底沟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确有它自己的特征。而代表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很像是从仰韶到龙山的一种过渡阶段。在分布上也相当广泛,因此我们暂称它为庙底沟二期文化。”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绵延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最近,庙底沟博物馆又新上数字化展览《邂逅庙底沟人》,以庙底沟彩陶文化与远古人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从历史、建筑、聚落、工艺、文化等多维度解读,借助多媒体特效、装置艺术、舞美置景、互动游戏等技术手段,诠释史前庙底沟的风貌,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
王宏民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文物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利用好博物馆这座‘大学校’,把精品展览和一流服务奉献给观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风“马力斯”袭粤 部分地区学校停课客船停航
- 普京向俄军方发表讲话 俄撤销针对瓦格纳事件的刑事立案
- 湖南郴州:资兴雨量之多、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强历史罕见
- 2022世界剧院北京论坛、2022台湖舞美国际论坛落幕
- 今日除夕丨祝身体安康,兔年大吉!
- 福建三明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五一”假期迎旅游热
- 天津市河东区一小区发生爆炸 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 刘瑞霞:须充分调动金融资源,助力达成“双碳”目标
- 和评理|中国崛起不可阻挡,美国搞“经济霸凌”注定失败
- 甘肃平凉崇信突降暴雨 致城区多处内涝
- 秋意渐浓炉灶热 山东人喝汤吃肉“贴秋膘”
- 第32届华交会即将揭幕 参展企业超上届
- 西藏藏北高原湖泊景色壮丽
- 有人认为捡漏有人觉得踩坑 “剩菜盲盒”你会买吗?
- 证券业并购重组升温
- 1-10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7.8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 广东福建沿海等地有较强降水 渤海黄海等海域有大雾
- 防汛硬仗打响,广东全力以赴筑牢“冲不垮的堤坝”
- 重庆“五一”交通数据出炉 日均发送长途旅客91.69万人次
- 商务部:1-8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2.4%
- 热门推荐
-
- 新人报到 |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配音演员
- “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在广西北海再启航
- 伊朗媒体:沙特驻伊朗使馆已开始工作
- 3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回升 小微企业经营活力增强
- 国际热评:日本应正视福岛核污水问题 停止混淆视听
- 国会答辩时不会怎么办?日本内阁官员:让我查查手机
- 以军持续进攻加沙 埃及和约旦领导人讨论巴以问题
- 国家发改委: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新疆铁路开通“喀什号”旅游专列 乌鲁木齐到喀什“夕发朝至”
- “看押”第四十天,她被要求交二百多万元保证金
- 芬兰总理:芬兰“没必要”在境内部署美国核武器
- “三味”郑州富士康
- 纪念“三个95周年”戏剧专场晚会在南昌慰问演出
- “丝路明珠——杜伊斯堡上海电影周”在德国开幕
- 中印尼机构携手打造产学研校企国际合作基地
- 美警察开10枪击毙双腿截肢男子 家人:还能冷酷到什么程度?
- 广西精品剧目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在马来西亚首演
-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彰显经济发展生机活力
- “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走进联合国
-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