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丛书”英文版首批成果面世
中新网上海5月26日电 (记者 王笈)“海派文化丛书”英文版首发式26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该丛书首批翻译的《上海先生》(Shanghai Gentlemen)、《上海女人》(Shanghai Women)、《上海建筑》(Shanghai”s Architectural Legacy)及《上海美食》(Shanghai Cuisine)正式面世。
“海派文化丛书”是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精心筹备多年、陆续推出的一套全方位、多层次解读海派文化的丛书。该丛书由沪上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记者和作家联袂撰写而成,集专业性、趣味性于一体,为世界打开了一个了解上海的窗口。
2013年,为了让更多海外友人了解上海,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翻译家协会共同发起的“海派文化丛书”英译项目正式启动,从“海派文化丛书”中文版精选具有代表性的12本书,分阶段进行翻译、出版和发行。
当天发布的首批成果包括程乃珊的《上海先生》、马尚龙的《上海女人》、王唯铭的《上海建筑》、沈嘉禄的《上海美食》。其中,《上海先生》和《上海女人》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展现了上海城市精神孕育出的独特个性;《上海建筑》围绕上海开埠以来海派建筑群的崛起,全面展示了老上海新空间的拓展;《上海美食》通过描写食物及人们吃喝时的举止言行,探讨美食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表示,海派文化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在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中形成,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海派文化丛书”英文版将向全球读者呈现上海独特的文化风貌,展示美妙的海派文化,生动解读上海的城市精神。(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为了在运河边遇见你,扬州已等了2500年
- 成流量变现渠道,“探店”等营销短视频须标明“广告”
- 滇越世界遗产游走俏 学者:在发展中更好地保护
- 关于如何跟中国打交道,美国不是没有明白人
- 多地探索开设乳儿班 普惠托育惠及小小孩
- 辽宁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 戏画的前世今生
- “冰川之乡”西藏波密客如云来
- 数字文旅,重视体验才能展现价值(新语)
- 谨防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 “双11”电商平台新风向:低价优质一个都不能少
- 北京举办市区街联动招聘会 摸排毕业生需求精准助力就业
- 《梦中的那片海》高热收官:浪漫与理想魅力永在
- 自贸“头雁”引领中国高水平开放之路
- 发送集装箱货物2420标箱 中欧(亚)班列开行车次大幅增长
- 菲律宾8月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同比下降14.5%
-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启动 青年学子在乡土深处展开比拼
- 福建2023年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金额续居大陆首位
- 多国青年企业家齐聚北京共商国际经贸合作
- 新加坡航空一客机紧急迫降曼谷机场 致1死30伤
- 热门推荐
-
- 高速、创新、低碳 罗技全球CEO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 中老增殖放流活动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
- 马来西亚巫统谋求最高元首“全面特赦”纳吉布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山东纵深推进动能转换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安徽出台打造工业精品矩阵行动方案 提升“安徽制造”影响力
- 欧盟理事会批准向乌克兰提供350亿欧元贷款
- 从泰山“机器狗”爆火看科技改变岗位需求
- 第12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返渝
- 英特尔周兵:进一步看好中国数字经济和半导体行业长期发展
- A股迎久违大涨超4200股飘红 沪指创8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 上海消保委:演唱会门票过度溢价违背公平合理原则
- 武契奇称不能发誓未来不会对俄制裁,但目前为止没这么做
- 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52%
- “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将首次在渝举行
-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人如何祈愿?
- (年终特稿)全球最大碳市场首次扩围箭在弦上
- 德国向乌克兰移交20辆“黄鼠狼”步兵战车
- 中新健康丨“闭经针”能推迟月经? 专家:副作用大 系治疗疾病专用
- 为两地青少年研学“打前站” 俄罗斯代表团来同江参观考察
- 一次沪滇文化的“拾音之旅”